一种植物源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110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为菊科、蒿属植物。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茵陈蒿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分布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等省。早春二、三月采摘的基生叶,嫩苗与幼叶入药,中药称“因陈”、“茵陈”或“绵茵陈”,含绿原酸(chlorogenicacid),香豆精(scoparone),咖啡酸(caffeicacid)等,为治肝、胆疾患的主要成分。还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户β-蒎孺、菌陈二烯酮(capillione)、茵陈滞(capillene)及茵陈素(capillarin)等。古本草书如《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等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等。体外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弗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香菇多糖(1entinan,lnt)是从优质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是香菇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宿主免疫增强剂(hostdefensepotentiator,hdp)。香菇多糖中的活性成分是具有分支的β—(1—3)—d—葡聚糖,主链由β—(1—3)—连接的葡萄糖基组成,沿主链随机分布着由β—(1—6)连接的葡萄糖基,呈梳状结构。研究表明香菇的活性多糖成分β—(1—3)—d—葡聚糖对抑制异源的、同源的、甚至是遗传性的肿瘤都有效。临床与药理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和刺激干扰素形成等作用。香菇多糖用于防治水稻、番茄、辣椒、黄瓜、烟草、马铃薯、花卉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病,和杀真菌的杀菌剂混用对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或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目前以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应用于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源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该杀菌组合物防治效果好,能够延缓了病菌抗药性产生,无残留,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物源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茵陈蒿提取物和香菇多糖组成,茵陈蒿提取物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3-10:1-2。优选地,茵陈蒿提取物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5:2、5:1、6:1。

所述的植物源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重量的1-7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

所述的植物源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成分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水剂。

本发明植物源杀菌组合物使用的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崩解剂、粘结剂、防冻剂、稳定剂、填料、溶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所述茵陈蒿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将茵陈蒿嫩苗洗净,阴干,用粉碎机粉碎,过30-60目筛;将粉碎好的茵陈蒿采用常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条件是:萃取温度为40-50℃,萃取压力为20-40mpa,二氧化碳流量为40-60l/h,萃取时间为1-2h,即制得茵陈蒿提取物。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以天然植物成分茵陈蒿提取物和香菇多糖为有效成分用于防治水稻病害,协同增效明显,延缓了病菌抗药性产生,无残留,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茵陈蒿提取物的制备

所述茵陈蒿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茵陈蒿嫩苗洗净,阴干,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将粉碎好的茵陈蒿采用常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条件是: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5mpa,二氧化碳流量为50l/h,萃取时间为2h,即制得茵陈蒿提取物。

二、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及其复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用病株饲喂飞虱,使飞虱带毒,经检测带毒率约35%。盆栽健康稻株,用于接虫。当秧苗长至1叶1心-2叶1心时,进行接种鉴定。每钵罩以透明罩,顶端纱布封口,按每苗5头灰飞虱计算需虫量,接入2-3龄灰飞虱(带毒率约35%)。每天驱虫2次,使被测稻苗均匀受毒。48h后,将配制好不同浓度的药剂均匀喷施于供试苗上,每处理4次重复,各处理的苗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发病。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等空白对照发病50%左右时,分级调查发病情况,计算抑制率。

将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

表1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及其复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茵陈蒿提取物与香菇多糖的重量比在3-10:1-2范围内复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茵陈蒿提取物与香菇多糖在重量比为5:2、5:1、6:1时,增效作用尤为突出,共毒系数分别为203.7、195.8、215.6;当茵陈蒿提取物与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15:1、2:3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

三、实施配方例

实施例1:35%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6:1)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30%、香菇多糖(有效成分)5%、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4.5%、皂角粉(润湿剂)4%、白炭黑(填料)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35%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48%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分散粒剂(5:1)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40%、香菇多糖(有效成分)8%、聚羧酸盐(分散剂)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润湿剂)4.5%、淀粉(粘结剂)3%、碳酸铵(崩解剂)3%、硅藻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制得48%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9%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剂(8:1)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8%、香菇多糖(有效成分)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5%、乙二醇(防冻剂)1%、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再加入其它制剂辅助成分,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9%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剂。

实施例4:50%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3:2)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30%、香菇多糖(有效成分)20%、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3%、烷基苯磺酸盐(分散剂)2.5%、拉开粉(润湿剂)5%、泥土粉(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50%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28%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分散粒剂(5:2)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20%、香菇多糖(有效成分)8%、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4%、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5%、聚乙烯醇(粘结剂)2%、氯化钙(崩解剂)2%、白炭黑(填料)8%、凹凸棒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制得28%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11%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剂(10:1)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10%、香菇多糖(有效成分)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4%、丙二醇(防冻剂)1%、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再加入其它制剂辅助成分,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11%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水剂。

对比例1:35%茵陈蒿提取物可湿性粉剂

称取茵陈蒿提取物(有效成分)35%、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4.5%、皂角粉(润湿剂)4%、白炭黑(填料)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35%茵陈蒿提取物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2:2%香菇多糖水剂,登记证号:pd20130717,黑龙江省大地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市购。

四、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本实验安排在广西宾阳县,在水稻移栽14天后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第一次用药后7天进行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50m2,随机区组排列。

调查方法:在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各小区,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小区调查70丛,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数。

防治效果公式:式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表2茵陈蒿提取物、香菇多糖及其复配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以茵陈蒿提取物和香菇多糖复配的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两者复配同时可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且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