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虫麻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0958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虫麻地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虫麻地膜。



背景技术:

地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资,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是塑料地膜,由于不可降解,大量残留于土壤中,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另一方面,大量农药被用于作物栽培以杀灭或者驱除害虫,既耗费了大量的劳力,也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并具有驱虫功效的防虫麻地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虫麻地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由杂乱交错的麻纤维成网后经由可降解的环保型浆料粘合而成,其上均匀分布有栽培孔,在栽培孔之间分布有驱虫块,驱虫块由涂覆于基层上的驱虫剂形成。

优选地,所述驱虫块外面覆有缓释控制层。

优选地,所述缓释控制层为石蜡膜。

优选地,所述栽培孔和驱虫块均为圆形,其中驱虫块的直径小于等于栽培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驱虫块的厚度为0.05mm-1.5mm。

优选地,所述驱虫剂由香樟、鱼腥草、松节油、桉树、艾草、除虫菊等植物提取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加上一定量的大蒜素或辣椒素,再与填充剂充分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麻纤维为苎麻纤维、黄麻纤维、红麻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环保浆料为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和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防虫麻地膜,除了具有一般塑料地膜的作用外,还具有使用方便,天然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并可降低害虫侵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防虫麻地膜的示意图。

图2是防虫麻地膜在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中:1、基层;2,栽培孔;3,驱虫块;4、缓释控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并具有驱虫功效的防虫麻地膜。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虫麻地膜示意图,包括基层1,基层1由杂乱交错的麻纤维成网后经由可降解的环保型浆料粘合而成,其上均匀分布有栽培孔2,在栽培孔2之间分布有驱虫块3,驱虫块3由涂覆于基层上的驱虫剂形成。基层1是按照专利ZL200410022948.3所公开的方法,由杂乱交错的麻纤维成网后经由可降解的环保型浆料粘合而成,所述麻纤维为苎麻纤维,当然,其它麻纤维甚至植物纤维,譬如黄麻纤维、红麻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也可以用作防虫麻地膜制造,所述环保浆料为5%聚乙烯醇水溶液,当然,其它类似环保浆料,如变性淀粉胶、聚醋酸乙烯也可以用作防虫麻地膜制造。栽培孔2的形状、大小和间距根据目标栽培作物的需求而定,在相邻4个栽培孔2中央为驱虫块3,驱虫块3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其大小以略小于栽培孔的大小为宜,以降低成本并控制驱虫剂释放浓度,驱虫块3由涂覆于基层上的驱虫剂形成,所述驱虫剂是由香樟、鱼腥草、松节油、桉树、艾草、除虫菊等植物提取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加上一定量的大蒜素或辣椒素,再与填充剂充分混合而成,其具体组成可根据目标害虫的特性而定。

为了更好地控制驱虫剂有效成分的释放,还可以在驱虫块3外面覆盖一层缓释控制层4,譬如,可以用热熔的石蜡涂覆于驱虫块3外面,冷却后形成具有控制驱虫剂释放速率作用的石蜡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虫麻地膜时,先将防虫麻地膜平铺于栽培地上,然后在栽培孔中播种或定植作物,由于驱虫块分布于栽培孔之间,与栽培孔保持一定的间距,防止了驱虫剂与作物太过于靠近,从而防止了驱虫剂成分对作物的消极影响,但能使有效驱虫成分均匀分布于栽培地中,形成驱逐害虫的环境,由于防虫麻地膜的基层采用了天然植物纤维以及可降解的环保型浆料,本实用新型的防虫麻地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慢慢降解,从而避免污染环境。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