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蜈蚣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6881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蜈蚣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蜈蚣养殖的新型养殖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蜈蚣因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等功能,主要可用于治疗半身不遂、破伤风、骨结核、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病症。在近代医学中用蜈蚣治疗癌症已取得了显著疗效。因此,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广阔,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虽然蜈蚣具备上述药用价值,但是想通过人工养殖技术获取高产量、高价值、商品化的蜈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考虑如何防止蜈蚣自身受到病毒细菌等侵害以及如家禽、老鼠、石龙子、蚂蚁等外来天敌的侵袭,其次是生活习性把控,例如饮食、饮水、穴居等,最后还要防止养殖人员应防止受到蜈蚣的螫伤中毒。

目前国内药用蜈蚣养殖主要采用养殖池大群饲养,但蜈蚣生性凶猛,素有大吃小、强吃弱、互相残杀的恶癖,尤其是在缺水、缺食或雌蜈蚣在孵化期受惊扰的情况下尤为严重,群养蜈蚣成活率低,几乎不能养出商品化的蜈蚣,故除应注意饲养管理措施外,还应按个体的大小分区饲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获取高产量、高价值及适用于蜈蚣商品化养殖的箱体结构,用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蜈蚣成活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蜈蚣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体,其中,在所述养殖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两扇与养殖箱体通过铰链连接的对开养殖箱盖;在所述养殖箱体的一侧箱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对应的另一侧箱壁上设置有若干溢水孔,在四侧箱壁的上部还开设有若干通气;在所述养殖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柱脚以及若干排水孔;在所述养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通过第一隔板相互隔开的若干养殖格和若干饮水格,每个养殖格包含有一个投料格和一个休息格,投料格与休息格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在每个休息格的壁上均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连通饮水格的供水管。

进一步,在所述养殖箱的前后侧箱壁上以及箱盖上各设置有一对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把手。

进一步,所述饮水格均为一通长的槽型结构,且每一个饮水格均一一对应着一个进水孔、一个溢水孔及一个排水孔。

进一步,所述养殖格和饮水格的顶部呈敞口设置,且顶部低于养殖箱体的箱口端面20-30mm。

进一步,在所述饮水格的进水孔孔口及溢流孔孔口上还各自设置有一个密目的过滤格网,在上述排水孔的孔口上设置有一孔盖。

进一步,所述养殖格在养殖箱体内腔中呈规则的横向和纵向排列,每一横排或纵排的每一养殖格至少有一个侧边与一饮水格相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隔板将养殖箱内分成若干独立的养殖区进行蜈蚣单条饲养,一方面可有效杜绝蜈蚣相互残杀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有效的防止蜈蚣之间的病毒交叉感染,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蜈蚣的成活率;

(2)通过在养殖箱体顶部上设置箱盖,使得养殖箱成为相对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而可有效防止天敌的对蜈蚣养殖区的侵袭;将养殖区和饮水区顶部设置呈敞口形式,且距箱口一定距离,并在养殖箱体的四周箱壁上开设连通外部空气的通气孔,这样又可保证蜈蚣养殖箱内的通风换气;

(3)单个蜈蚣养殖箱之间又可堆叠放置,不仅可减少场地占有率,提高厂房利用率,还有利于实现工厂化的养殖,也可适用于那些养殖场地比较有限的个体户进行蜈蚣的养殖;本蜈蚣养殖箱体结构无论是应用于工厂化还是应用于个体户,都可取得低投入高回报的显著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左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右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中,1-养殖箱体;2-铰链;3-进水孔;4-溢水孔;5-通气孔;6-排水孔;7-支撑柱脚;8-第一隔板;9-养殖格;9a-投料格;9b-休息格;10-饮水格;11-第二隔板;12-供水管;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如图1-5所示,本新型蜈蚣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体1,其中,在所述养殖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两扇与养殖箱体1通过铰链2连接的对开箱盖(图中未给出);在所述养殖箱体1的左侧箱壁的上部设置有三个用于连接冷水进水管的进水孔3,右侧箱壁的上部设置有三个个溢水孔4,在左右两侧箱壁的上部每侧还对称开设有五个通气孔5;在前后两侧箱壁的上部每侧还对称开设有四个通气孔5;在所述养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排水孔6和四个支撑柱脚7;在所述养殖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通过第一隔板8相互隔开的若干个养殖格9和三条饮水格10,每个养殖格9包含有一个投虫格9a和一个休料格9b,投料格9a与休息格9b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1分隔,在每个休息格9b的格壁上均一一对应设置有一个连通饮水格10的供水管12。

在上述养殖箱体1的前后侧箱壁上以及箱盖(图中未给出)上各设置有一对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把手13。

上述饮水格10均为一通长的槽型结构,每一个饮水格10均一一对应着一个进水孔3、一个溢水孔4及一个排水孔6。

上述所述养殖格9和饮水格10的顶部呈敞口设置,且顶部均低于养殖箱体1的箱口端面20-30mm。

在上述饮水格10的进水孔3孔口及溢流孔4孔口上还各自设置有一个密目的过滤格网,在上述排水孔6的孔口上设置有一孔盖。

为简化养殖箱体的内部构造以及便于养殖区和饮水区的划分,作为优选,上述养殖格9在养殖箱体1内腔中呈规则的横向和纵向排列,且每横排或纵排上的每一养殖格至少有一个侧边与一饮水格相邻。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每横排上的每一养殖格均只有一条侧边对应与一饮水格相邻。

如图6所示,实施例二:中间每横排上的每一养殖格有两条侧边各自对应与一饮水格相邻,两端横排上的每一养殖格有一条侧边对应与饮水格相邻。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三:每纵排上的每一养殖均只有一条侧边对应与一饮水格相邻.

如图8所示,实施例四:中间每纵排上的每一养殖格有两条侧边各自对应与一饮水格相邻,两端纵排上的每一养殖格有一条侧边对应与饮水格相邻。

为防止蜈蚣沿隔板壁或箱内壁爬出各自的养殖格进入相邻的养殖格内或饮水格内或爬出养殖箱,所述养殖格9的四壁呈光滑面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