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900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前期投入高,资金回收难,风险大。常规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管理维护工艺复杂,循环水养殖系统管理要求高,不易实现平稳运行,管理维护难度高。现有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建议环境要求高,需要在硬化土地上建造,工程建设周期长,运行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管理方便性的水产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第一生物过滤装置、第二生物过滤装置、固液分离装置、悬浮物分离装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及第六通道,所述养殖池的中间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水口向上延伸至养殖池的池面,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生物过滤装置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生物过滤装置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另一端与所述养殖池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养殖池的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下部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上端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浮物分离装置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悬浮物分离装置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生物过滤装置的上端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生物过滤装置的底部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养殖池的上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延伸至养殖池的第一通道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底部具有锥形聚污区,所述锥形聚污区的底端连通有第一排污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排污管通断的电池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生物过滤装置及和第二生物过滤装置分别包括第一池体及填充于所述第一池体内的生物滤料。

进一步,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二池体。

进一步,所述悬浮物分离装置包括第三池体及填充于所述第三池体下部的过滤物料。

进一步,所述过滤物料的底部设有爆气管。

进一步,所述第三池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管。

进一步,所述养殖池、第一生物过滤装置、第二生物过滤装置、固液分离装置及悬浮物分离装置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生物过滤装置和第二生物过滤装置分别对养殖池的不同水层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过滤过程中水流自动流动,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产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第一生物过滤装置;3-第二生物过滤装置;4-固液分离装置;5-悬浮物分离装置;6-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第三通道;9-第四通道;10-第五通道;11-第六通道;12-排水口;13-进水口;14-第一排污管;15-第二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1、第一生物过滤装置2、第二生物过滤装置3、固液分离装置4、悬浮物分离装置5,第一通道6、第二通道7、第三通道8、第四通道9、第五通道10及第六通道11,养殖池1的中间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2,第一通道6的一端穿过排水口12向上延伸至养殖池1的池面,第一通道6的另一端与第一生物过滤装置2的上端连通,第二通道7的一端与第一生物过滤装置2的底部连通,第二通道7另一端与养殖池1的上端连通,第三通道8的一端与养殖池1的排水口12连通,第三通道8的另一端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下部连通,第四通道9的一端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上端连通,第四通道9的另一端与悬浮物分离装置5的上端连通,第五通道10的一端与悬浮物分离装置5的底部连通,第五通道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生物过滤装置3的上端连通,第六通道11的一端与第二生物过滤装置3的底部连通,第六通道11的另一端与养殖池1的上端连通。本发明采用双通道排水,第一通道6对上层及中层水源进行过滤,第三通道8用于排除沉积物,过滤效率高。

延伸至养殖池1的第一通道6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口13。养殖池1的中层和上层固体废弃物较少,该养殖池1的上层水源和中层水源分别从第一通道6的上部和中部的进水口13进入第一通道6,使养殖池1的上层及中层水源快速得到过滤。

固液分离装置4的底部具有锥形聚污区,锥形聚污区的底端连通有第一排污管14。第一排污管14上设有控制第一排污管14通断的电池阀。固液分离装置4包括第二池体。水源由下部沿圆筒形第二池体的切线方向进入第二池体,有利于沉积物快速下沉至锥形聚污区,该锥形聚污区有利于对沉积物进行收集,通过定期打开电池阀对沉积物进行排放。

悬浮物分离装置5包括第三池体及填充于第三池体下部的过滤物料。过滤物料的底部设有爆气管。第三池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管15。水由上部进入第三池体,第三池体底部装有反冲洗用的曝气管,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密度,一般一至三天反冲洗一次,经过处理的水源由底部进入第二生物过滤装置3。

第一生物过滤装置2及和第二生物过滤装置3分别包括第一池体及填充于第一池体内的生物滤料。生物滤料将氨氮、亚硝酸盐进行转化,过滤好的水源重新进入养殖池1。生物滤料不间断曝气,创造最适宜生物膜生长的条件。处理好的水源由第一池体的底部流出,由养殖池1的上端进入,进水方向为圆筒形养殖池1的切线方向,有利于推动养殖池1水体流动。

养殖池1、第一生物过滤装置2、第二生物过滤装置3、固液分离装置4及悬浮物分离装置5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水产养殖装置水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无需用水泵作为动力,利用气动能实现水体循环、水体流动、水体增氧、脱气、物理过滤、生物过滤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