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658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研究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往往需要催芽,通过观察发芽率,测定种子的质量,市面的种子催芽装置,多结构简单,催芽装置中的环境不易控制,温度需来回调整,影响种子发芽,并耗费电费和人力资源,造成测定失败,影响农作物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温度稳定、节能的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间隔一定间隙设置的隔板,隔板之间设有横板,横板上设有土壤层,横板上方的壳体上设有蓄水板,蓄水板中空,所述隔板与壳体之间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与隔板之间设有蓄热层,蓄热层与保温层之间设有发热管。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带有旋塞的出水孔。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蓄热层为蓄热板连接形成。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风机,用以连通壳体内部与外界。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横板与隔板为卡合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隔板上设有温度计、散热孔,散热孔用以连通蓄热层。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隔板为保温型材料。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改进了发热装置的结构,加装蓄热层,并在保温层和蓄热层之间安装发热管,发热管发热,蓄热层蓄热,经保温层保温,再通过保温层的散热孔进入培育区即隔板之间的培育区,保持培养过程中温度稳定,中空的蓄水板可容纳水,水可通过蓄水板的透孔滴灌进土壤层,具有节能、维持温度稳定的优点;温度计可检测培养区温度,风机可进行换气以及温度的调节;总的,本种子催芽装置具有操作方便、温度稳定、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壳体;2、隔板;3、横板;4、出水孔;5、支架;6、发热管;7、温度计;8、土壤层;9、风机;10、散热孔;11、蓄热层;12、保温层;13、蓄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两个间隔一定间隙设置的隔板2,隔板2之间设有横板3,横板3上设有土壤层8,横板3上方的壳体1上设有蓄水板13,蓄水板13中空,所述隔板2与壳体1之间设有保温层12,保温层12与隔板2之间设有蓄热层11,蓄热层11与保温层12之间设有发热管6;壳体1可通过各个板件卡合连接而成,便于安装,横板3可与隔板2卡合连接,便于取出土壤层8培育的种子,蓄水板13可粘接在壳体1内的顶部,蓄水板13可为塑料一次注塑成型,包括蓄水板13上的透孔,水可通过透孔滴灌入土壤层8,蓄热层11为蓄热板粘接成型,隔板2与壳体1卡合。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带有旋塞的出水孔4,便于排水。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蓄热层11为蓄热板连接形成。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风机9,用以连通壳体1内部与外界,便于通风及降温。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横板3与隔板2为卡合连接,便于拆卸。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隔板2上设有温度计7、散热孔10,散热孔10用以连通蓄热层11,便于保持温度稳定,有助节能。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隔板2为保温型材料,维持蓄热层11的温度。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支架5。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首先在土壤层8撒入种子以及肥料,壳体1顶板卡合固定,连通电源,发热管6发热,蓄热层11蓄热,同时热量也通过散热孔10进入培养区,温度计7监测温度,温度高时,启动风机9降温,稳定后,持续加热一定时间,断掉发热管6电源,蓄水板13上设有进水管连通壳体1的顶板外部,进行加水,水通过透孔以滴灌形式进入土壤层8,还可通过加营养液进入蓄水板13,蓄热层11积蓄的热量持续稳定散发并进入培养区,有助节能。

该新型的种子催芽装置改进了发热装置的结构,加装蓄热层11,并在保温层12和蓄热层11之间安装发热管6,发热管6发热,蓄热层11蓄热,经保温层12保温,再通过保温层12的散热孔10进入培育区即隔板2之间的培育区,保持培养过程中温度稳定,中空的蓄水板13可容纳水,水可通过蓄水板13的透孔滴灌进土壤层8,具有节能、维持温度稳定的优点;温度计7可检测培养区温度,风机9可进行换气以及温度的调节;总的,本种子催芽装置具有操作方便、温度稳定、节能的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