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570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林业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具体涉及林业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种植过程中,育苗阶段需要在育苗培育装置上进行,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幼苗进行移栽,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幼苗挖出进行移栽,费时费力,而容易损伤幼苗的根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林业育苗装置,解决现有的育苗装置不易将幼苗取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隔栏、培育盆,隔栏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设置在隔栏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由上到下包括两个以上逐渐缩小的环节,环节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上边缘与隔栏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自第二个环节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与上一节环节的第一限位环相扣;最下层环节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的环节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往上顶,环节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

作为优选,所述的边框下方设置有支柱,最下层环节的下表面高于支柱。支柱立于地面将边框撑起,下层环节的下表面高于支柱,即下层环节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顶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边框上表面与支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孔。在运输过程中,可将此林业育苗装置进行叠放,将上层林业育苗装置的支柱插入下层林业育苗装置的凹孔中,起到稳固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柱与边框之间采用螺纹活动连接。可调整支柱的长度以调整林业育苗装置的水平。

作为优选,所述的培育盆的每个环节上设置有排水孔。虽然环节之间的连接处存在间隙,但增加排水孔利于排水,避免烂根。

作为优选,所述的培育盆下方设置有托盘,托盘与隔栏通过吊绳连接,托盘与培育盆的最下层环节之间存在间隙。在将环节顶起时,从环节连接处容易有泥土掉落,在培育盆下方设置托盘,可将掉落的泥土收集,避免泥土散落,同时托盘与培育盆的最下层环节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顶起进行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培育幼苗时,方便将幼苗取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本实用新型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顶起进行取苗操作;本实用新型方便多层林业育苗装置进行叠放,并且结构稳固;本实用新型可调整支柱的长度以调整林业育苗装置的水平;本实用新型增加排水孔利于排水,避免烂根;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泥土散落在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培育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2、图3示出了此种林业育苗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1、隔栏2、培育盆3,隔栏2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3设置在隔栏2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3由上到下包括三个逐渐缩小的环节4,环节4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4上边缘与隔栏2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5;自第二个环节4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上一节环节4的第一限位环5相扣;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3的环节4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4往上顶,环节4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3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

实施例2: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1、隔栏2、培育盆3,隔栏2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3设置在隔栏2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3由上到下包括三个逐渐缩小的环节4,环节4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4上边缘与隔栏2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5;自第二个环节4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上一节环节4的第一限位环5相扣;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3的环节4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4往上顶,环节4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3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所述的边框1下方设置有支柱7,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支柱7立于地面将边框1撑起,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即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4顶起。

实施例3: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1、隔栏2、培育盆3,隔栏2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3设置在隔栏2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3由上到下包括三个逐渐缩小的环节4,环节4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4上边缘与隔栏2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5;自第二个环节4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上一节环节4的第一限位环5相扣;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3的环节4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4往上顶,环节4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3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所述的边框1下方设置有支柱7,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支柱7立于地面将边框1撑起,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即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4顶起。所述的边框1上表面与支柱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孔。在运输过程中,可将此林业育苗装置进行叠放,将上层林业育苗装置的支柱7插入下层林业育苗装置的凹孔中,起到稳固的作用。

实施例4: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1、隔栏2、培育盆3,隔栏2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3设置在隔栏2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3由上到下包括三个逐渐缩小的环节4,环节4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4上边缘与隔栏2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5;自第二个环节4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上一节环节4的第一限位环5相扣;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3的环节4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4往上顶,环节4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3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所述的边框1下方设置有支柱7,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支柱7立于地面将边框1撑起,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即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4顶起。所述的支柱7与边框1之间采用螺纹活动连接。可调整支柱7的长度以调整林业育苗装置的水平。所述的边框1上表面与支柱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孔。在运输过程中,可将此林业育苗装置进行叠放,将上层林业育苗装置的支柱7插入下层林业育苗装置的凹孔中,起到稳固的作用。

实施例5: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1、隔栏2、培育盆3,隔栏2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3设置在隔栏2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3由上到下包括三个逐渐缩小的环节4,环节4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4上边缘与隔栏2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5;自第二个环节4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上一节环节4的第一限位环5相扣;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3的环节4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4往上顶,环节4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3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所述的培育盆3的每个环节4上设置有排水孔。虽然环节4之间的连接处存在间隙,但增加排水孔利于排水,避免烂根。所述的边框1下方设置有支柱7,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支柱7立于地面将边框1撑起,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即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4顶起。所述的支柱7与边框1之间采用螺纹活动连接。可调整支柱7的长度以调整林业育苗装置的水平。所述的边框1上表面与支柱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孔。在运输过程中,可将此林业育苗装置进行叠放,将上层林业育苗装置的支柱7插入下层林业育苗装置的凹孔中,起到稳固的作用。

最优实施例:

林业育苗装置,包括边框1、隔栏2、培育盆3,隔栏2纵横分布形成网状,培育盆3设置在隔栏2形成的网格中,所述的培育盆3由上到下包括三个逐渐缩小的环节4,环节4呈上大下小、上下中空的圆台状,最上层的环节4上边缘与隔栏2连接,下边缘有内凹折的第一限位环5;自第二个环节4开始,每个环节上边缘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限位环6,第二限位环6与上一节环节4的第一限位环5相扣;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封闭。由于培育盆3的环节4结构,待需要将幼苗取出时,将最下层环节4往上顶,环节4一节节的收缩,即可将幼苗从培育盆3中顶出,方便快捷并且不损坏幼苗根系。所述的培育盆3的每个环节4上设置有排水孔。虽然环节4之间的连接处存在间隙,但增加排水孔利于排水,避免烂根。所述的培育盆3下方设置有托盘8,托盘8与隔栏2通过吊绳连接,托盘8与培育盆3的最下层环节4之间存在间隙。在将环节4顶起时,从环节4连接处容易有泥土掉落,在培育盆3下方设置托盘8,可将掉落的泥土收集,避免泥土散落,同时托盘8与培育盆3的最下层环节4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4顶起进行操作。所述的边框1下方设置有支柱7,最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支柱7立于地面将边框1撑起,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高于支柱7,即下层环节4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方便人手插入间隙将环节4顶起。所述的支柱7与边框1之间采用螺纹活动连接。可调整支柱7的长度以调整林业育苗装置的水平。所述的边框1上表面与支柱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孔。在运输过程中,可将此林业育苗装置进行叠放,将上层林业育苗装置的支柱7插入下层林业育苗装置的凹孔中,起到稳固的作用。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