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876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



背景技术:

园林机械指链锯、割边机、修边机、绿篱机、割灌机、梳草机、高枝机、吸叶机、割草机、草坪修整机等用于园林绿化、园林建设、园林养护的机械设备。

目前,在现有的技术中,在给园林浇水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使用水管进行浇水的,但是在浇完水之后,水管需要整理起来,需要人工进行整理,把浇水的管子缠绕起来,并把管子里面的水弄干净,人们自己整理的话会很不方便,需要手动进行缠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水管浇完水之后,可以更加方便的缠绕起来,并且缠绕之后可以更加方便的装好以及携带,因此,设计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内一侧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内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套装有缠管筒,所述缠管筒圆周面上设有固定带,所述矩形箱体内另一侧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内设有二号转轴,所述矩形箱体外侧表面中心处设有手摇柄,所述转动杆另一端通过二号转轴套装在手摇柄内,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后端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拉杆。

所述矩形箱体前表面加工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处铰链连接有挡门。

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两对滚轮。

所述挡门前表面设有把手。

所述手摇柄上折叠连接有手摇把。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使水管浇完水之后,可以更加方便的缠绕起来,水管里面的水也可以弄掉,并且缠绕之后可以更加方便的装好以及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底座;2、矩形箱体;3、一号转轴;4、转动杆;5、缠管筒;6、固定带;7、二号转轴;8、手摇柄;9、拉杆;10、挡门;11、滚轮;12、把手;13、手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园林浇水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有矩形箱体2,所述矩形箱体2内一侧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号转轴3,所述一号转轴3内设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上套装有缠管筒5,所述缠管筒5圆周面上设有固定带6,所述矩形箱体2内另一侧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内设有二号转轴7,所述矩形箱体2外侧表面中心处设有手摇柄8,所述转动杆4另一端通过二号转轴7套装在手摇柄8内,所述矩形箱体2上表面后端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拉杆9;所述矩形箱体2前表面加工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处铰链连接有挡门10;所述底座1下表面设有两对滚轮11;所述挡门10前表面设有把手12;所述手摇柄8上折叠连接有手摇把13。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打开手摇柄8上折叠的手摇把13,摇动手摇把13,手摇把13带动手摇柄8转动,手摇柄8带动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在一号转轴3和二号转轴7内转动,转动杆4上套装的缠管筒5就会跟着转动,当需要矩形箱体2内的缠管筒5上的管子工作的时候,摇动手摇把13,缠管筒5上的水管就会转动,当浇完水的时候,把水管的一端固定到缠管筒5圆周面上设有固定带6内,然后摇动手摇把13,把水管缠到缠管筒5上,水管内的水也会流出来,通过拉杆9推杆装置,装置在滚轮11的作用下进行移动,方便移动和携带,使水管浇完水之后,可以更加方便的缠绕起来,水管里面的水也可以弄掉,并且缠绕之后可以更加方便的装好以及携带。

在本实施方案中,矩形箱体2内一侧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号转轴3,一号转轴3内设有转动杆4,转动杆4上套装有缠管筒5,矩形箱体2内另一侧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形开口,圆形开口内设有二号转轴7,矩形箱体2外侧表面中心处设有手摇柄8,转动杆4另一端通过二号转轴7套装在手摇柄8内,手摇柄8上折叠连接有手摇把13,打开手摇柄8上折叠的手摇把13,手握住手摇把13,然后摇动手摇把13,手摇把13带动手摇柄8转动,手摇柄8带动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在一号转轴3和二号转轴7内转动,转动杆4上套装的缠管筒5就会跟着转动,当需要矩形箱体2内的缠管筒5上的管子工作的时候,摇动手摇把13,缠管筒5上的水管就会转动,然后伸开,然后把水管接到需要接触的地方,通过水管进行浇水,当浇完水的时候,把水管的一端固定到缠管筒5圆周面上设有固定带6内,固定带6是有弹性的,然后摇动手摇把13,把水管缠到缠管筒5上,水管内的水也会流出来,之后关上挡门,通过矩形箱体2上表面后端加工的凹槽内的拉杆9推杆装置,装置在滚轮11的作用下进行移动,方便移动和携带。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