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3465阅读:1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被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林地毁坏、河流污染和大气污染等,使我国的自然生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频繁的气候灾害和地震地质灾害,已经容不得人们无视生态继续恶化,当务之急必须加快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在生态修复中,如何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成为我国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成活率低、防风固沙力差,植被恢复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被修复系统,可有效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植被成活率低、防风固沙力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植被修复系统,包括开于土层上的若干树窝,以及设置于土层上的集水槽;集水槽通过设置于土层表面的排水沟分别与树窝连通所述树窝内设置有生长盘;生长盘上端栽种有植被,生长盘下端填充有供植被生长发育的营养基质。

优选地,树窝呈半圆形,其直径为10~15cm,深度为40~60cm。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将植被通过生长盘栽种于树窝中,可防止植被在生长前期被风沙刮走,同时,树窝可使植被根部更贴近土层深处,便于植被扎根生长,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和防风固沙的能力;集水槽通过排水沟为树窝供水,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水源,提升植被的成活率。

优选地,生长盘呈圆形,其下端面设置有三根支架,支架嵌入树窝内设置的凹槽内。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便于生长盘的安装固定,便于植被前期生长扎根,提升植被生长前期的防风固沙能力。

优选地,生长盘上开有网孔。

优选地,生长盘和支架材质均为有机降解材料。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生长盘和支架的材质均为可降解的有机材料,在植被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盘和支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解,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同时,降解产生的有机物和营养基质层配合,还可提升土层肥力,保证植被生长过程的营养需求,提升植被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土层;2、树窝;3、生长盘;4、营养基质层;5、集水槽;6、植被;7、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该植被修复系统,包括开于土层1上的若干呈半圆形的树窝2,树窝2等间距开设,优选树窝2的直径为10cm,深度为60cm。

如图1所示,树窝2内放置有生长盘3,生长盘3上开有网孔,并栽种有植被6,优选植被6为沙棘幼苗;为便于生长盘3的放置,在其下端面设置有三根支架,同时,支架嵌入树窝2内壁上开设的凹槽内,对其进行固定。

通过生长盘将植被栽种于树窝中,可防止植被在生长前期被风沙刮走,同时,树窝可使植被根部更贴近土层深处,便于植被扎根生长,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和防风固沙的能力。

如图1所示,生长盘3下方的树窝内填充有营养基质层4,为植被6的前期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便于植被6快速扎根于土层1的深处,提升植被6的成活率,植被6扎根后,即可提升其的防风固沙能力。

如图1所示,为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增强植被6的营养供给量,提升植被6的营养供给时长,生长盘3和支架的材质均为可降解的有机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生长盘3和支架在植被6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降解为有机物,降解的有机物不仅能为植被6提供营养,提高植被6的成活率,还可增加土层1的土壤肥力。

如图1所示,为便于为植被6供水,在土层1上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槽5通过设置于土层1表面的排水沟分别与树窝2连通,为树窝2内的植被6供水;最集水槽5不仅能人工添加水源,还可收集降雨时的雨水,为植被6供水,树窝2为半圆形,水源由集水槽5进入树窝2内,可降低水源的挥发量,最大限度的提升对水源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