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行自走式智能大蒜种植机提种去杂回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141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多行自走式智能大蒜种植提种去杂回弹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大蒜看中国”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中国大蒜常年种植面积为1000余万亩,占世界大蒜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二。据我国大蒜行业现状调查显示,大蒜的主产区主要是以金乡为代表的山东。现对2015年我国大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山东省的大蒜出口居国内第一位。尽管山东大蒜种植面积大,但大蒜机械播种面积不足1%。大蒜种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手工种植生产方式,另一种是专用种植机械。目前市场上的大蒜种植机主要有自重式播种方式以及气吸式的大蒜种植机,这些作业质量效果较差,智能检测和反馈效果差甚至没有,导致误播率很高。

因此,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大蒜机械化种植装备,对加快我国大蒜机械化生产和促进大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大,大蒜是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种植作业是其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存在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占用农时多、种植季节性强、收获损失大、效率低等问题,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农村现状。尽管市场存在一些大蒜机械种植机,解决了大蒜机械化种植问题,但是蒜瓣调正效果比较差,效率有待提高,运行成本不够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行自走式智能大蒜种植机提种去杂回弹装置,可以弹去环形提种装置上粘的蒜皮和多余的蒜瓣。本实用新型对大蒜提种过程中去除杂物和多余的蒜瓣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实现精准、高质量种植。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现有大蒜种植机的环形提种装置一侧,用来间接性的敲打振动环形提种装置。

一种用于多行自走式智能大蒜种植机提种去杂回弹装置,包括敲打提种装置和动力输入部分;所述提种去杂回弹装置包括弹簧、滚轮、去杂轴和弹拨架;用于敲打环形提种装置产生振动使得蒜皮和多余的蒜瓣振掉;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包括拨齿、去杂轴承、去杂固定座、去杂链轮和链轮轴,所述去杂链轮与外部动力输入连接;所述弹拨架安装在环形提种装置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弹拨架呈L型,弹拨架上端通过去杂轴和滚轮同心安装;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现有大蒜种植机上,另一端固定在弹拨架底部,作为归位回拉弹簧,能够使得弹拨后的弹拨架回到起始位置;所述的拨齿通过链轮轴和去杂固定座同心安装;拨齿随着去杂链轮的转动等角速度转动,拨齿转动过程中拍打弹拨架;所述的去杂固定座固定在现有大蒜种植机上,作为链轮轴的旋转支撑;所述的链轮轴是一个阶梯轴,两端分别与拨齿和去杂链轮同心串联;去杂链轮转动带动链轮轴旋转,从而带动拨齿转动;由于拨齿会间接性的敲打弹拨架,弹拨架在弹力的回弹下敲打环形提种装置,从而会振掉多余的蒜瓣或者蒜皮等杂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大蒜种植时需要单颗点插,防止蒜种提取的蒜种超过一个或者防止提上杂物,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链轮作为动力输入,带动拨齿,拨齿间断性的敲打弹拨架,弹拨架会敲打环形提种装置,因此会振去多余的蒜种和杂物,在弹簧的弹力下会是弹拨架回弹。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大蒜单颗点插,抖掉多余的蒜种,同时可以去除杂物保证种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提种去杂回弹装置主视图;

图中:1.拨齿,2.弹簧,3.滚轮,4.去杂轴,5.弹拨架,6.去杂轴承,7.去杂固定座,8.去杂链轮,9.链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大蒜种植机的提种去杂回弹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下面将参照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蒜种植机的提种去杂回弹装置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现有大蒜种植机的环形提种装置一侧,用来间接性的敲打振动环形提种装置。

所述的提种去杂回弹装置包括敲打提种装置和动力输入部分;所述提种去杂回弹装置包括弹簧2、滚轮3、去杂轴4和弹拨架5;用于敲打环形提种装置产生振动使得蒜皮和多余的蒜瓣振掉;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包括拨齿1、去杂轴承6、去杂固定座7、去杂链轮8和链轮轴9,所述去杂链轮8作为外部动力输入;所述弹拨架5安装在环形提种装置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弹拨架5呈L型,弹拨架5上端通过去杂轴4和滚轮3同心安装;所述的弹簧2一端现有大蒜种植机上,另一端固定在弹拨架5底部,作为归位回拉弹簧,能够使得弹拨后的弹拨架5回到起始位置;所述的拨齿1通过链轮轴9和去杂固定座7同心安装;拨齿1随着去杂链轮8的转动等角速度转动,拨齿1转动过程中拍打弹拨架5;所述的去杂固定座7固定在现有大蒜种植机上,作为链轮轴9的旋转支撑;所述的链轮轴9是一个阶梯轴,两端分别与拨齿1和去杂链轮8同心串联;去杂链轮8转动带动链轮轴9旋转,从而带动拨齿1转动;由于拨齿1会间接性的敲打弹拨架5,弹拨架5会在弹力的回弹下敲打环形提种装置,从而会振掉多余的蒜瓣或者蒜皮等杂物。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