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86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茶卷叶蛾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卷叶蛾科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茶区,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该虫在我国茶区一般年发生4~9代不等,主要以幼虫卷缀嫩叶匿居咀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透明枯斑,且食量随虫龄增大而增大,并不断蚕食成叶、老叶,卷叶数常多达3~4叶,乃至整个芽梢,严重时状如火烧,严重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和品质。除茶树外,还危害油茶、柑橘和苹果等多种经济作物。

为有效的防治该虫,需要大量的虫源开展室内试验(如农药毒理测试,成虫信息素提取和寄生性天敌的寄生行为等),以期明确茶卷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往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第一,试验前直接从茶园采集各虫态的茶卷叶蛾,该方法不但费时、耗力,而且虫体之间的虫龄存在较大的差异,或者虫体在茶园中可能已经被寄生蜂寄生等,给室内研究试验带来很大误差。第二,以往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茶梢一般是直接插入水桶等容器中,饲养几天后,茶梢上枯萎的叶片和茶卷叶蛾的粪便容易掉落到水中或者培养液中,污染培养液,使其变臭,不利于茶梢的长时间存活,需要不断的补充大量茶梢,耗时费力。第三,茶卷叶蛾成虫羽化后到处产卵,不易收集卵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易的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装置,包括一由纱网制成的养虫笼,所述养虫笼内设置有若干个盛装有培养液的饲养桶,所述饲养桶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以利茶梢伸入饲养桶内培养液的茶梢穿孔,饲养桶的上端开口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的上端中部竖设有一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固联有若干沿立杆的轴心线呈圆周均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立杆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悬挂有产卵器。

进一步的,所述养虫笼由100目纱网制成且呈长方体状,养虫笼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活动开口,所述活动开口处设置有封口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养虫笼的内侧底面铺设有塑料膜。

进一步的,所述饲养桶呈圆柱体状,饲养桶的侧壁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茶梢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产卵器包括半椭球状的产卵底座和产卵盖,所述产卵底座和产卵盖内均设置有经蜂蜜水浸湿的无菌脱脂棉,产卵底座和产卵盖的外壁均设置有以利产卵结束后将其悬挂在所述挂钩上的挂带。

进一步的,所述产卵底座与产卵盖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制成成本低廉,不仅可方便观察茶卷叶蛾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而且可大量饲养、收集同日龄的虫体,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2)茶梢斜插在饲养桶侧壁的孔洞上,并且在饲养桶上方加桶盖,可以有效地防止枯萎的叶片和茶卷叶蛾幼虫粪便掉落到桶内的培养液,延长培养液的使用周期;(3)产卵器的设置,不仅可以使成虫集中产卵,而且可在产卵结束后将产卵底座和产卵盖挂在挂钩上,便于幼虫自行爬到下方的茶梢中,提高茶卷叶蛾初孵幼虫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产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养虫笼的侧视构造示意图。

图中:

1-养虫笼;101-活动开口;102-封口拉链;2-饲养桶;201-茶梢穿孔;3-桶盖;4-立杆;5-连接杆;6-挂钩;7-塑料膜;8-产卵底座;9-产卵盖;10-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茶卷叶蛾的装置,包括一由纱网制成的养虫笼1,所述养虫笼1内设置有若干个盛装有培养液的饲养桶2,所述饲养桶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以利茶梢伸入饲养桶2内培养液的茶梢穿孔201,饲养桶2的上端开口设置有桶盖3,所述桶盖3的上端中部竖设有一立杆4,所述立杆4的上端固联有若干沿立杆的轴心线呈圆周均布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远离立杆4端设置有挂钩6,所述挂钩6上悬挂有产卵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虫笼1由100目纱网制成且呈长方体状,可防止寄生蜂、蚂蚁等茶卷叶蛾天敌的侵害;养虫笼1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活动开口101,所述活动开口101处设置有封口拉链102;活动开口101的设置便于取出饲养桶2进行添加培养液、补充茶梢或抓取各虫态的茶卷叶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养虫笼1的内侧底面铺设有塑料膜7,以便收集虫子的粪便和掉落的枯叶。

本实施例中,所述饲养桶2呈圆柱体状,饲养桶2的侧壁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茶梢穿孔201,在更换茶梢时,先把旧的茶梢插入饲养桶中的部分取出并剪掉,剩余的茶梢插入原来的茶梢穿孔内,同时将新的茶梢插入到旧茶梢下侧的茶梢插孔内,这使得幼虫可从旧茶梢中自行转移到新的茶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卵器包括半椭球状的产卵底座8和产卵盖9,所述产卵底座8和产卵盖9内均设置有经蜂蜜水浸湿的无菌脱脂棉,便于成虫补充营养;产卵底座8和产卵盖9的外壁均设置有以利产卵结束后将其悬挂在所述挂钩6上的挂带10。

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卵底座8与产卵盖9螺纹连接,以便在产卵结束后将产卵底座8和产卵盖分别拆下并挂在挂钩6上,便于幼虫自行爬到下方的茶梢中,实现室内茶卷叶蛾的大量饲养。

所述茶梢为带木质化的枝条。

具体实施过程:(1)往饲养桶内装入培养液,把茶梢从饲养桶侧壁的茶梢穿孔插入培养液中;(2)从茶园采集茶卷叶蛾各龄幼虫,并按照虫龄进行分组,同龄的幼虫安置在同一个饲养桶上的茶梢上饲养;1~3龄幼虫,在每个茶梢饲养3~5头,并且5~7天更换一次茶梢;4~6龄幼虫,在每个茶梢饲养1~2头,并且3~4天更换一次茶梢;(3)更换茶梢时,先把旧的茶梢插入饲养桶中的部分取出并剪掉,剩余的茶梢插入原来的茶梢穿孔内,同时将新的茶梢插入到旧茶梢下侧的茶梢插孔内,这可使得幼虫从旧茶梢中自行转移到新的茶梢上,当幼虫从旧的茶梢转移到新的茶梢后,将旧的茶梢取出并丢弃;(4)当幼虫化蛹后,收集虫蛹,按照雌雄1:1配对放置到产卵器中,当产卵结束后,打开产卵盖,并将带有卵块的产卵底座或产卵盖挂在挂钩上让其自然孵化,新孵化的幼虫会自动爬到下方的茶梢中,如此循环,可实现连续多代饲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