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85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行为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为测定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观测昆虫、螨虫等小型动物趋性行为的装置。



背景技术:

动物嗅觉对于栖息地选择、觅食、繁殖等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害虫行为的深入研究则是探索安全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的基础。因此,基于嗅觉反应的动物趋性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于测定小型动物趋性行为的Y型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气味源设置在Y型管10的两个支臂11的开口处,将不同气味源接入两个支臂后,小型动物从Y型管的主臂12开放端爬入,其爬行到Y型管的分叉处,经嗅觉判断气味后进入连接嗜好气味源的支臂。

但是,Y型管存在多种弊端。第一,由于在分叉处两种不同气味极易混合,小型动物通过嗅觉判断时容易发生误判而进入连接非嗜好气味源的支臂,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第二,由于Y型管为管状物,因此,使用其测定小型动物行为趋性时存在一些不可测定的情况,比如在测定小型动物对放置于其中的植物叶片、植物植株以及放置于其中的于培养皿中的培养物等方面的趋性时,Y型管往往无能为力。第三,使用Y型管测定小型动物的趋性时,必须有人看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行为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Y型管存在的多种弊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行为测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的内部分隔为动物放置室、第一气味源室和第二气味源室;

其中,所述动物放置室和所述第一气味源室之间的隔板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动物放置室和所述第二气味源室之间的隔板上设置第二通孔。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味源室和所述第二气味源室相邻设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物放置室底部高于第一气味源室和第二气味源室的底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物放置室(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801)的下边缘以及所述第二通孔(802)的下边缘平齐。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设有第一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从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气味源室;以及,

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第二引导管,所述第二引导管从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气味源室。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管和所述第二引导管呈锥形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大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一气味源室内部,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小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部;

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大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气味源室内部,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小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隔板的中间位置和隔板连接第二气味源室的一端之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隔板的中间位置和隔板连接第一气味源室的一端之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味源室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一外接气味源连接;

所述第二气味源室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第二外接气味源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物放置室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行为测定装置还包括能够紧密盖合所述壳体的盖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计了组合腔室的结构,防止在动物放置室内部发生第一气味和第二气味混合,避免小型动物产生误判,保证长时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行为测定装置中引入了陷阱腔室结构,因此相比于Y型管结构的应用范围更广,其能够解决测定小型动物对放置于其中的植物叶片、植物植株以及放置于其中的于培养皿中的培养物等方面趋性的问题。

第三,由于设计了便于引诱小型动物接近喜好的气味源,并且使小型动物无法逃逸的陷阱结构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盖子,为无人值守或者远程实验条件下观测小型动物的行为提供便利,避免了Y型管必须人为看守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测定小型动物趋性行为的Y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行为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行为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行为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行为测定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隔板8。隔板8将壳体1的内部分隔为动物放置室2、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其中,隔板8由三部分构成,即动物放置室2和第一气味源室31之间的隔板81,动物放置室2和第二气味源室32之间的隔板82,以及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之间的隔板83。

在图1中,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相邻设置。隔板81上设置第一通孔801,动物放置室2和第一气味源室31之间通过第一通孔801连通;隔板82上设置第二通孔802,动物放置室2和第二气味源室32之间通过第二通孔802连通。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的底部平行。

其中,第一通孔801设置在隔板81的中间位置和隔板81连接第二气味源室32的一端之间,第二通孔802设置在隔板82的中间位置和隔板82连接第一气味源室31的一端之间。

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内放置不同的气味源;或者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与不同的外部气味源连接。具体而言,第一气味源室31设置有第一开孔701,第一开孔701与第一外接气味源连接;第二气味源室32设置有第二开孔702,第二开孔702与第二外接气味源连接。将两种不同的气味引导进入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进而通过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将两种不同的气味引导进入动物放置室2。动物放置室2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嘴201。

将昆虫、螨虫等小型动物放入动物放置室2,小型动物通过嗅觉判断气味后进入连接嗜好气味源的室内。为了防止在动物放置室内部发生第一气味和第二气味混合,避免小型动物产生误判,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设置为相隔预设距离。在一个最优实施例中,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的最小间距为0.5厘米,该间距指的是第一通孔801的中心到第二通孔802的中心的距离。

显然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腔室组合形式,可以灵活设置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之间的间隔,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因不同气味混合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动物放置室2底部高于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的底部。这是为了保证第一通孔801与第一气味源室31底部的距离,以及第二通孔802与第二气味源室32的底部的距离较大,以减少小型动物进入气味源室后再返回动物放置室2的几率,避免影响实验结果。或者说,可以进一步设计为动物放置室2的底部距离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的下边缘距离较近,特别是,第一通孔801的下边缘和第二通孔802的下边缘与动物放置室2的底部平齐时,如此有利于小型动物利用嗅觉判断出喜好的气味源之后,顺利地通过第一通孔801爬向第一气味源室31或顺利地通过第二通孔802爬向第二气味源室32,降低了小型动物爬向第一气味源室31或第二气味源室32的难度,从而可以比较容易爬向第一气味源室31或第二气味源室32;相应地,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的下边缘距离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的底部较远,在小型动物进入第一气味源室31或者第二气味源室32之后,加上气味对小型动物的吸引,使小型动物不易爬行通过第一通孔801或者第二通孔802,避免了其返回动物放置室2。因此,本实施例设计的组合腔体结构,便于引诱小型动物接近喜好的气味源,同时形成小型动物无法逃逸的陷阱结构,为无人值守或者远程实验条件下观测小型动物的行为提供便利。

本实施例可采用抽气、吹气或者自然通风的方式带动行为测定装置中气流流动。采用抽气方式时,抽气系统的接口为动物放置室2的气嘴201;采用吹气方式时,吹气系统的接口为第一开孔701和第二开孔702。气流流动的方向为:从第一开孔701到第一气味源室31,从第二开孔702到第二气味源室32,然后到达动物放置室2,再到气嘴201。

该行为测定装置还包括能够紧密盖合所述壳体的盖子,以防止小型动物从各个腔室中爬出,同时紧密盖合所述壳体避免了各个腔室串气的问题。

与传统的Y型管相比,本实施例设计了组合腔体的结构,防止在动物放置室内部发生第一气味和第二气味混合,避免小型动物产生误判,保证长时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设计成第一通孔801和第二通孔802高于第一气味源室31和第二气味源室32的底部,形成小型动物无法逃逸的陷阱结构,同时还提供可以提供与之配合的盖子,为无人值守或者远程实验条件下观测小型动物的行为提供便利。

实施例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行为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

为了防止比较活跃的小型动物在进入气味源室后再返回动物放置室2,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801内穿设有第一引导管901,第一引导管901从第一通孔801延伸至第一气味源室31;以及,第二通孔802内穿设有第二引导管902,第二引导管902从第二通孔802延伸至第二气味源室32。

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第一引导管901和第二引导管902还可以设计为锥形结构(图3未示出)。第一引导管901的大开口端位于第一气味源室31内部,小开口端设置在第一通孔801内部。类似地,第二引导管902的大开口端位于第二气味源室32内部,小开口端位于第二通孔802内部。

如上所述,设置第一引导管901和第二引导管902,能够增大小型动物从气味源室31或32再返回动物放置室2的难度,保证长时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叶片的趋性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菜蛾属(Plutella)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例如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等。

根据图3制备得到行为测定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制备得到的行为测定装置的第一通孔801的下边缘和第二通孔802的下边缘与动物放置室2的底部平齐;第一通孔801的中心到第二通孔802的中心的间距为1.5厘米。

向动物放置室2中放置100头2龄小菜蛾幼虫,同时向第一气味源室31中放入若干洁净的油菜叶片,而第二气味源室32中放入若干洁净的榆树叶片;盖上盖子。利用吹气系统使第一气味源室31的气味向动物放置室2方向流动,同时第二气味源室32的气味也以相同的速度向动物放置室2方向流动。注意,气流的流速不易过大,以不影响小菜蛾的行为为宜。结果20分钟后,小菜蛾100%的进入了放有油菜叶片的第一气味源室31。

需要指出,根据实施的需要,可将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部件/步骤拆分为更多部件/步骤,也可将两个或多个部件/步骤或者部件/步骤的部分操作组合成新的部件/步骤,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