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902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



背景技术:

流水养鱼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方式。一般以水库、湖泊、河道、山溪、泉水等,借助水位差、引流或截流设施及水泵等,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或将排出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由于水流起着输入溶解氧和排除鱼类排泄物的作用,池水能保持良好水质,为鱼类高密度精养创造了条件。

现有的鱼类养殖一般都在池塘中养殖,没有活水流动,存在鱼苗存活率不高,池中鱼类的惨饵粪便难以清理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高效的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包括养殖槽组、推水装置、集污装置和种植装置;所述养殖槽组包括至少两个养殖槽,相邻养殖槽之间设置有走道;

所述养殖槽首端一侧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养殖槽与消毒装置之间设置有推水装置;所述养殖槽尾端一侧设置有集污装置;所述集污装置正上方设置有种植装置;

所述养殖槽中设置有诱导喂食的灯光控制装置和增加氧气的增氧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改进:所述集污装置为漏斗状,在集污装置底部设置有中心排污点;所述集污装置在中心排污点处设置有排污泵,排污泵连接有排污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养殖槽与消毒装置之间都设置有三个推水装置,三个推水装置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三个推水装置的连线与相应的养殖槽首端平行。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毒装置为臭氧增氧一体机;所述臭氧增氧一体机包括连通同一出气管的增氧水泵和臭氧消毒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空压机和微孔曝气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污装置由八块阳光板隔成,集污装置的横截面为八角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装置为浮岛载体。

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技术优势是:

1、本实用新型为被养殖的鱼类提供活水,氧气和为水体消毒,提高养殖槽中鱼类的存活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集污装置无需新增动力,利用养殖槽出水水流完成集污,污物收集相对集中,方便排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污装置4和种植装置8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消毒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养殖槽组1、推水装置2、消毒装置3、集污装置4、增氧装置7和种植装置8,养殖槽组1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养殖槽11(一般等距设置三个养殖槽11,可以根据水面大小而增加减少),相邻养殖槽11之间设置有走道6,鱼类被养殖在养殖槽11中。

在所有养殖槽11首端一侧共同设置有一个消毒装置3,消毒装置3对养殖水塘进行消毒和增氧。每个养殖槽11与消毒装置3之间都设置有三个推水装置2,三个推水装置2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三个推水装置2的连线与相应的养殖槽11首端平行。这样设置推水装置2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水流均匀且能根据养殖需要调节流量,为养殖槽11提供活水。

养殖槽11中设置有增氧装置7,增氧装置7包括空压机和微孔曝气盘,空压机和微孔曝气盘,空压机将空气压缩后通过微孔曝气盘通入水中增氧,增氧装置7能增加水中的氧气浓度,防止养殖槽11中的鱼类缺氧死亡。相邻养殖槽11之间设置有走道6,走道6可以供使用者行走,方便观察养殖槽11中鱼类的情况。给养殖槽11中的鱼类喂食时可以直接在养殖槽11和推水装置2之间投放饲料,由推水装置2推动水流,饲料随着水流流入养殖槽11中。

在所有养殖槽11的尾端一侧共同设置有一个集污装置4,集污装置4为由八块阳光板隔成,横截面为八角形,集污装置4呈漏斗状向内凹陷,在集污装置4底部设置有中心排污点41,集污装置在中心排污点41设置有排污泵42,排污泵42连接有排污管43,排污管43另一端连接污物发酵池,污物被发酵处理后转变成有机肥用于种植,集污装置4设置在水底,在整个集污装置4附近根据地形铺设地膜,防止池底污泥被集污装置4扰动吸走。从养殖槽11尾端流出的水流流入集污装置4,集污装置4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水中残饵和鱼类粪便集中到集污装置4的中心排污点41沉淀(水流沿着集污装置4顶部流动时,在中心位置自然形成旋涡,残饵粪便在旋涡中逐渐汇集沉淀,无需新增动力),再利用排污泵42将中心排污点41沉淀的污物通过排污管43排放到污物发酵池。相较于每个养殖槽11都单独设置一个集污装置4,本实用新型共同设置一个集污装置4,集中在一起排污,排污效果更理想且排出污物也更易处理,污物收集相对集中。

集污装置4正上方的水面上设置有种植装置8,种植装置8为浮岛载体,有固定简单且便于水生植物种植和收割的特点;可以在种植装置8中种植水上植物,对集污装置4中悬浮的污物进行吸附,吸收水中的亚盐和氨氮,增强水质。

消毒装置3为臭氧增氧一体机,包括连通同一出气管33的增氧水泵31和消毒装置32。增氧水泵31采用液氧增氧,利用储气装置(液氧瓶或储气罐等)放气的形式,将储气装置的纯氧直接通过出气管33通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氧气,和增氧装置7共同完成增氧。臭氧消毒装置32采用臭氧消毒,臭氧消毒装置32通过出气管33向水体中通入臭氧。消毒装置3增氧的同时向水中增加臭氧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臭氧也随水流进入养殖槽11,对养殖的鱼类进行消毒。

每个养殖槽11中都设置有两个灯光控制装置5,养殖高峰期晚上开启灯光控制装置5,可以根据养殖的品种、时间和自然光照条件,将灯光控制装置5的光源调节到最佳条件,提高生长效率,同时光源也可以作为喂食信号,提高喂食效率。相邻养殖槽11的间距为50公分,消毒装置3与养殖槽11的距离为15米;推水装置2距离养殖槽11的距离为2.5米,相邻推水装置2的距离为10公分;推水装置2设置在水下且离水面距离为50公分-1米,可自由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水流的循环过程为:

将鱼苗投放到养殖槽组1的各个养殖槽11中养殖,启动推水装置2、消毒装置3和增氧装置7,消毒装置3的增氧水泵31和消毒装置32通过出水管33向水中通入臭氧和氧气,消毒装置3处理后的水流在推水装置2的推动下流入养殖槽11;同时增氧装置7在养殖槽11中为水流增氧;

之后水流从各个养殖槽11尾端流出,经过集污装置4,集污装置4过滤水流中的残饵粪便,残饵粪便集中到集污装置4的中心排污点41,排污泵42将中心排污点41的残饵粪便通过排污管43排到污物发酵池;

被集污装置4过滤后的水流重新流回到消毒装置3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