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网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8429发布日期:2018-09-18 19:46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网箱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养殖网箱多数架设在海面,加之各类养殖浮筏等都是占据了养殖海域的上表层资源,导致养殖海域的上表层营养物资缺乏,而大部分养殖海域的底部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网箱固定在海底,清洗、收获和日常管理都不方便。如能让网箱很方便的在海面与海底之间自由往来,网箱清洗、养殖物的收获等日常管理工作都可在海面操作,可极大的提高养殖海域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在海底设置网箱清洗和收获都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由沉浮,或者悬浮在任意水层的包括海面在内的多功能网箱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塑料给水管及其三通、四通和弯头等标准管件密封组成方形立体框架,围网后形成方形框架式网箱,其内装有附着基,网箱顶部有投饵管道直通海面。网箱底部配装一定数量的沙袋,四角分别拴有4根紧固绳17与海底滑轮20相连。网箱中部四角拴有4根斜拉绳18分别与海底另外4个石砣相连,组成一个水下网箱养殖装置。

该装置中的框架式网箱下水时,顶部一少部分能浮出水面,使其保持20-50公斤的浮力。框架式网箱下水后,潜水员将四根紧固绳17的一端分别穿过海底石砣22上的滑轮20和框架式网箱顶部的导向三通5,然后两条船在框架式网箱两侧,按照口令人工同时向上提拉四根紧固绳17,必要时可在紧固绳17上做标记,每个口令向上提拉同样长度的紧固绳17,迫使框架式网箱平稳向海底运动。框架式网箱运动到指定位置后,由潜水员将4根斜拉绳18绷紧后分别拴在中间层平面框架三角铁上的O型铁环11上。然后潜水员再将4根紧固绳17拴在导向三通5上。再然后去掉一部分框架式网箱下面的沙袋,使框架式网箱具有一定的浮力。

紧固绳17及斜拉绳18的长度决定框架式网箱的水层位置,紧固绳17及斜拉绳18越短框架式网箱距离海底越近,反之紧固绳及斜拉绳越长框架式网箱距离海面越近,也可使框架式网箱顶部浮出海面,在海面上养殖。

需要框架式网箱上浮到海面时,由潜水员在框架网箱底部重新挂上沙袋使网箱的重力略大于浮力,然后将栓在框架式网箱上端导向三通5上的4根紧固绳17解开通过浮力球14将紧固绳17的一端送到海面,并将4根斜拉绳18调整到能使网箱到达到海面的长度,海面的工作人员分别控制四根紧固绳17并按规定动作使水下的网箱产生上下短距离的运动,通知潜水员卸掉框架式网箱底部的部分沙袋使网箱的浮力略大于重力,水下工作结束后,海面的工作人员按口令缓慢有节奏的向海底送紧固绳17,网箱靠自身浮力缓慢平稳上升到海面。

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调整紧固绳17和斜拉绳18的长度,以养殖鲍鱼为例春天海水表层温度高尽可能让网箱靠近海面,夏天为躲避高温尽可能让网箱靠近海底。遇有台风来袭时,可提前将网箱沉入海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海域资源,简便实现框架式网箱在海底与海面之间的自由往来,并能为养殖物选择包括海面在内的最佳水层,使海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框架顶层的方形平面框架的组装图。

图2是立体框架中间层平面框架的组装图。

图3是立体框架底层的方形平面框架的组装图。

图4 是框架式网箱海底状态示意图。

图5是框架式网箱下水时状态示意图。

图6是框架式网箱上浮时状态示意图。

图中1.四通,2.45度弯头,3.塑料管,4.三通,5.导向三通,6.管接头,7.支架,8.Ω形卡环,9.三角铁,10.C型铁环,11.O型铁环,12.海面,13.浮力组,14. 投饵口圆环形浮力,15.浮力球,16. 投饵管道,17. 紧固绳,18. 斜拉筋绳,19.铁环,20.滑轮,21.沙袋,22.石砣,D.海底,23.聚乙烯网片,24. 拉筋绳。

具体实施方式

按图1组装方形平面顶层框架,该平面框架由1个四通、8个45度弯头、16个管接头、24个三通和20根塑料管胶接而成。先胶接顶层平面框架中与十字形管相关和框架转弯处相关的两个部分,然后将这两个部分通过塑料管与三通对接在一起组成平面框架,其中导向弯头5,的内腔用于穿紧固绳17,外体用于固定紧固绳17。

其它中间和底层平面框架胶接方法与上述最顶层的方形平面框架的胶接方法基本雷同。

平面框架胶接完成后,通过竖立的塑料管将上、中、下三层平面框架胶接在一起组成立体的网箱框架。

以框架式网箱养殖鲍鱼为例,采用塑料薄板作附着基。将塑料薄板锯出其厚度的缝隙,缝隙的长度等于塑料薄板的1/2的宽度,相互插入对方的缝隙中组成网格板。网格板放置到框架式网箱时,要在框架式网箱中形成竖版和横板,竖板上有多个圆孔以减轻潮流对框架式网箱的冲击,竖板上还设有便于鲍鱼在横板上通往临近网格的通道。横板平行于水面,横板上也有多个圆孔便于落入上层横板上的饵料能通过圆孔向下运动到最低层。为防止饵料直通网格板的底部所有上下层横板上的圆孔都需相互错位布局,饵料在潮流的作用下能在横板上产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总有机会通过圆孔落入下一层的横板上。横板上也设有便于鲍鱼在竖板上通往临近上下网格的通道,这种布局能使鲍鱼到达其所在网箱中网格板的任意位置,防止饵料自然布局不均时,部分鲍鱼不能到达有饵料的位置。

按网箱底层平面框架四个内腔的形状和尺寸,用三角铁制造4个田字型框架镶嵌在网箱底层平面框架的四个内腔中,田字型框架上面铺带有圆孔的塑料板,圆孔直径的大小以鲍鱼不能逃逸为准。

用木框将网格板框成多个单元的模块,放置到框架式网箱中,每个网格板模块都用绳子与网箱框架固定防止在潮流冲击时网格板模块发生位移。每个网格板单元的模块的木框上都有起重绳,便于将网格板单元模块装入网箱内或者将其从网箱中吊出。

在网箱框架四绷网状拉筋绳24,再将聚乙烯网衣23绷在网状拉筋绳24及网箱的框架上。

网箱顶部采用天圆地方下大上小的揉体结构,顶部由多条外径大小不同的车内胎组成圆台形浮力组13,在13与方形平面顶框架之间栓多条拉筋绳24,然后将逢制好的天圆地方聚乙烯塑料网绷在多条拉筋绳24及上平面框架的四框上。网箱顶部采用天圆地方下大上小的揉体结构更有利于饵料在网箱内的均匀扩散。

网箱最顶层的车内胎浮力组13与投饵管道下端缝合在一起,该投饵管道16由聚乙烯网衣构成,管道轴向绷有松紧带。低潮位时管道长度自动缩短,高潮位时,在投饵口圆环形浮力14的浮力作用下将投饵管道16拉到最长状态。

海底石砣22用钢筋混凝土制造呈阶梯状,便于在其底部周围堆积沙袋以利于石砣的稳定性。石砣在海面起重设备的配合下,由潜水员在水下按网箱尺寸精准定位。每个网箱配8个石砣,其中四个置于网箱底角处便于紧固绳17与石砣上滑轮20的装配。滑轮20最好选用尼龙材料制作,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石砣22上。其余4个石砣可等距离的分布在网箱的四周。其斜拉绳18与海底的角度尽可能小些,能有效抵御潮流对网箱的冲击力,防止网箱整体侧翻或者过分倾斜。

框架式网箱浮力估算:

以4.5米长4.5米宽2米高的框架式网箱为例:选用外径D=110毫米,内径d=90毫米的标准塑料给水及其管件制造网箱框架。

塑料管的总长度L=(4.5米×6)×3+(2米×12)=105米=1050分米。

塑料管空心园面积:S=ЛR2=3.14 ×0.45分米2=0.63分米2

塑料管内腔总体积V=LS=1050分米×0.64分米2=672分米3

整个框架式网箱所用的材料都是塑料制品其比重小于或者接近于海水的比重d。故整个框架式网箱实体部分在海水中的重量与其所产生的浮力可大致抵消。

设海水的比重为:d=1.025;

框架式网箱塑料管内腔在海水中产生的浮力大约为:F=dV=1.025公斤/分米3×672分米3=689公斤,F为养殖物生长增加重量留有了足够的空间。框架式网箱有足够的剩余浮力可开发利用,浮力越大网箱的稳定性越好,比如在框架式网箱底部的框架上安装沙袋可降低网箱的重心防止网箱侧翻。浮力还可使框架式网箱自动浮到海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