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系统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131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鱼菜共生系统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和蔬菜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鱼池内养鱼、地上种植蔬菜是互相不干扰的两件事。蔬菜种植在土地上,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会定期喷洒化肥,提供蔬菜生长所需营养。大量的化肥使用会影像土壤的肥力,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干化,影响蔬菜的后续种植。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水泵将鱼池内的水定期对蔬菜进行浇灌,无法很好的改善土壤情况,降低对鱼池内的饲料投放,降低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布局结构,能够克服蔬菜对土地的依赖,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布局结构,包括鱼池和蔬菜种植区,所述鱼池底部安装有潜水排污泵,所述潜水排污泵的出口端与蚯蚓池的进口端相连,所述鱼池的上方设置有种植平台,所述种植平台的底部设置有与鱼池底部相连的支撑柱,所述种植平台上设置有所述蚯蚓池和蔬菜种植区,所述蔬菜种植区由若干根种植管路组成,所述种植管路的一端与蚯蚓池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种植管路的顶部设置有蔬菜种植的栽培孔,所述种植管路内填充有供蔬菜生长用的土壤;所述种植管路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且位于种植管路的另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疏水孔,位于疏水孔上的所述种植管路内壁上铺设有过滤纱布。

本实用新型将蔬菜种植区放置在鱼池上方,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其内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质,为蔬菜的生长提供养料;池水进入种植管路后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长距离土壤、蔬菜根系的过滤后到达疏水孔,流入鱼池内。蚯蚓大量繁殖后会从栽培孔内爬出,掉落鱼池内成为鱼的饲料,利于鱼池内鱼的养殖。

优选地,所述蚯蚓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一侧高一侧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陡坡,所述陡坡的高处设置有蚯蚓槽,所述陡坡的低处设置有蚯蚓池的出口端;位于蚯蚓槽外部所在的池体上方位置处设有蚯蚓池的进口端。这样池水不直接与蚯蚓接触,进入后直接被土壤、蔬菜根系过滤从疏水孔流入至鱼池内;相对独立的蚯蚓经大量繁殖后会爬出蚯蚓槽,进入土壤内,从而有助于疏松土壤,并改善土质,其排泄物会成为蔬菜的养料,提高蔬菜的种植质量。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蚯蚓槽上方所在的封盖上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放料门。现场人员可打开放料门来放料,给蚯蚓提供食物,如蔬菜废料等,结束后关闭放料门。由于放料门长期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降低其内异味的扩散速度,提高现场的整体环境。

优选地,所述蚯蚓池的出口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种植管路的高度。这样蚯蚓池的出口端与种植管路之间存在高度差,利于池水进入种植管路内,过滤后从种植管路的尾部区域流入鱼池内。

优选地,所述种植平台包括矩形结构的框架,所述框架内横向设置有行走架,所述框架纵向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行走架与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种植管路铺设在所述加强筋上。现场人员可站在行走架管理种植管路上的蔬菜,操作方便、便捷。

优选地,所述鱼池设置在温室内。这样能够提高鱼类、蔬菜和蚯蚓的生长时间,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管路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种植平台在鱼池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蚯蚓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鱼池;2-种植平台;21-框架;22-行走架;23-加强筋;3-潜水排污泵;4-蚯蚓池;41-池体;42-陡坡;43-蚯蚓槽;5-种植管路;6-栽培孔;7-疏水孔;8-过滤纱布;9-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布局结构,包括鱼池1,上述鱼池1可设置在温室内,提高鱼池的产量。所述鱼池1的上方设置有种植平台2,所述种植平台2的底部设置有与鱼池1底部相连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均布在种植平台2的底部。所述种植平台2上设置有所述蚯蚓池4和蔬菜种植区,所述蔬菜种植区由六根种植管路5组成(但不局限于数量六根),所述种植管路5的一端均与蚯蚓池4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鱼池1底部安装有潜水排污泵3,所述潜水排污泵3的出口端与蚯蚓池4的进口端相连。潜水排污泵3能够将池底的池水打入蚯蚓池4内,然后进入相应的种植管路5内。

结合图2所示,所述种植管路5的顶部设置有蔬菜种植的栽培孔6,所述种植管路5内填充有供蔬菜生长用的土壤9;所述种植管路5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且位于种植管路5的另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疏水孔7,位于疏水孔7上的所述种植管路5内壁上铺设有过滤纱布8。过滤纱布8用于放置管路内土壤的流失,堵塞疏水孔。鱼池经过长距离过滤后从疏水孔流出至种植管路外部,最终汇入鱼池内。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管理种植管路上的蔬菜,所述种植平台2包括矩形结构的框架21,所述框架21内横向设置有行走架22,所述框架21纵向设置有加强筋23,所述行走架22与所述加强筋23固定连接;所述种植管路5铺设在所述加强筋23上。现场人员行走在行走架上,可方便的管理种植管路上的蔬菜。

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鱼池注入蚯蚓池4内后影响蚯蚓的正常生长,所述蚯蚓池4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一侧高一侧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陡坡42,所述陡坡42的高处设置有蚯蚓槽43,所述陡坡42的低处设置有蚯蚓池的出口端;位于蚯蚓槽43外部所在的池体上方位置处设有蚯蚓池的进口端。这样注入蚯蚓池内的池水不会进入蚯蚓槽43内,使得池水不影响蚯蚓的生长。由于蚯蚓池内时常会飘出异味出来,影响周边环境,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蚯蚓槽43上方所在的封盖上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放料门。这样只有对蚯蚓增加食物时打开放料门,平常放料门处于关闭状态,降低异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池水进入土壤的速度,所述蚯蚓池的出口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种植管路5的高度。上述高度差的存在能够利于池水进入种植管路5内,提高池水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将蔬菜种植区放置在鱼池上方,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其内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质,为蔬菜的生长提供养料;池水进入种植管路后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长距离土壤、蔬菜根系的过滤后到达疏水孔,返流至鱼池内。同时蚯蚓大量繁殖后会分布在整个种植管路内,部分蚯蚓会从栽培孔内爬出,掉落鱼池内成为鱼的饲料,利于鱼池内鱼的养殖。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