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128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养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鱼池内养鱼、地上种植蔬菜是互相不干扰的两件事。蔬菜种植在土地上,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会定期喷洒化肥,提供蔬菜生长所需营养。大量的化肥使用会影像土壤的肥力,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干化,影响蔬菜的后续种植。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水泵将鱼池内的水定期对蔬菜进行浇灌,无法很好的改善土壤情况,降低对鱼池内的饲料投放,降低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能够克服蔬菜对土地的依赖,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和蔬菜种植区,所述鱼池底部安装有潜水排污泵,所述潜水排污泵的出口端与硝化池的进口端相连,所述蔬菜种植区由若干根种植管路组成,所述种植管路上设置有蔬菜种植的栽培孔,所述种植管路内填充有供蔬菜生长用的基质;所述种植管路横跨鱼池的两侧,且其一端与蚯蚓池的出口端相连,其另一端与回水槽的进口端相连;所述蚯蚓池的进口端与所述硝化池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回水槽的出口端与所述鱼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蚯蚓池内的蚯蚓经繁殖后会进入种植管路内,疏松土壤,并改善土质。经过硝化后的水中营养有助于蔬菜的生长,且经过长距离的土壤过滤,蔬菜的根系过滤,返回至鱼池内的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而部分蚯蚓会进入鱼池内成为鱼的食物,有利于鱼池中鱼的养殖。

优选地,所述蚯蚓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一侧高一侧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一陡坡,所述第一陡坡的高处设置有蚯蚓槽,所述第一陡坡的低处设置有蚯蚓池的出口端;位于蚯蚓槽外部所在的池体上方位置处设有蚯蚓池的进口端。这样经过硝化后的水不直接与蚯蚓接触,进入后直接被土壤吸收、过滤后进入回收槽内;相对独立的蚯蚓经大量繁殖后会爬出蚯蚓槽,进入土壤内,从而有助于疏松土壤,并改善土质,其排泄物会成为蔬菜的养料,提高蔬菜的种植质量。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蚯蚓槽上方所在的封盖上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放料门。现场人员可打开放料门来放料,给蚯蚓提供食物,如蔬菜废料等,结束后关闭放料门。由于放料门长期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降低其内异味的扩散速度,提高现场的整体环境。

优选地,所述回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栅格网,所述回水槽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位于所述栅格网的两侧。所述栅格网的空隙大小能够供蚯蚓钻过,不会阻挡蚯蚓进行鱼池内;所述栅格网阻挡进入鱼池内的水中较大的杂物,提高进入鱼池内的回水质量,利于现场人员清理垃圾。

优选地,所述回水槽的底部为一侧高一侧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二陡坡,所述回水槽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二陡坡的高点处,所述回水槽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二陡坡的低点处。这样的设计利于水流的流动,提高了回水槽的排水性能。

优选地,所述鱼池和蔬菜种植区均设置在温室内。这样能够提高鱼类、蔬菜和蚯蚓的生长时间,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蚯蚓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鱼池;2-硝化池;3-回水槽,31-栅格网;32-第二陡坡;4-蚯蚓池;41-池体;42-第一陡坡;43-蚯蚓槽;5-基质;6-种植管路;7-栽培孔;8-潜水排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1和蔬菜种植区,所述蔬菜种植区和鱼池1可设置在温室内。所述蔬菜种植区由若干根种植管路6组成,在图中显示六根(但并不限于六个),所述种植管路6的管径为20cm,并采用PVC材料制成。每根种植管路6内均填充有供蔬菜生长的基质5,并在每根种植管路6上间隔分布有若干用于种植蔬菜的栽培孔7,所述栽培孔7的孔径为10cm。上述种植管路6的一端均与蚯蚓池4的出口端相连,上述种植管路6的另一端均与回水槽3的进口端相连。所述回水槽3的出口端与鱼池1相连通,所述蚯蚓池4的进口端与硝化池2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鱼池1底部安装有潜水排污泵8,所述潜水排污泵8的出口端与硝化池2的进口端相连通。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鱼池1的一侧设置有硝化池2和蚯蚓池4,所述鱼池1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回水槽3,一部分种植管路6(有四根)横跨在鱼池1上方,另一部分种植管路6(有两根)铺设在地面上。

如图3所示,所述蚯蚓池4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左高右低的第一陡坡42,且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陡坡42上设置有蚯蚓槽43,其内放置有若干蚯蚓。位于蚯蚓槽43上方所在的封盖上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放料门,现场人员打开放料门后可对蚯蚓槽43内增加蚯蚓食物。位于右侧所在的池体上方位置处设有蚯蚓池的进口端,位于右侧所在的池体下方位置处设有蚯蚓池的出口端,所述蚯蚓池的出口端与种植管路6相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回水槽3的底部为左高右低的第二陡坡32,所述第二陡坡32的中部区域设置有栅格网31,所述回水槽的进口端位于左侧回水槽的上端,所述回水槽的出口端位于右侧回水槽的下端,且其与鱼池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蚯蚓池内的蚯蚓经繁殖后会进入种植管路内,疏松土壤,并改善土质。经过硝化后的水中营养有助于蔬菜的生长,且经过长距离的土壤过滤,蔬菜的根系过滤,返回至鱼池内的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而部分蚯蚓会进入鱼池内成为鱼的食物,有利于鱼池中鱼的养殖。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