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39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温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



背景技术:

在设计温室骨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当地的雪荷载,为了满足抵抗雪荷载的需要,需把温室骨架结构设计的很结实,从而导致温室骨架结构用钢量增加,温室骨架结构的自重增加,使得温室成本大增。

现有温室的使用中,一旦下雪就必须人工除雪,尤其对连栋温室屋面而言,人工除雪作业难度很大,费用很高;在下雪天如果不及时清除温室屋面上的积雪,就会影响温室内接收阳光,甚至压垮温室屋面结构。塑料薄膜温室屋面很光滑,只要塑料薄膜温室屋面存在合理的坡度,坡屋面上积存的新雪在振动作用下就会沿着温室坡面自上而下滑落。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振动结构的索膜温室屋面,使得在设计索膜温室时无需考虑雪荷载,从而大大降低了温室骨架结构的用钢量,降低了温室结构成本;由于振动结构可以连续工作,或者可以根据温室屋面结构上的积雪情况随时工作,经营大面积的温室就无需顾虑人工除雪的问题了,而且不影响温室及时接收阳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屋面积雪得不到及时处理使得雪荷载较大,增加温室骨架结构的用钢量,以及人工除雪不方便,影响温室接收阳光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包括索膜温室屋面和振动结构;

所述索膜温室屋面包括托膜结构和膜材结构,所述膜材结构与所述托膜结构连接;

所述托膜结构的一端用于与索膜温室骨架中的顶部梁结构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索膜温室骨架中的底部梁结构连接;

所述振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托膜结构、所述顶部梁结构及所述底部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托膜结构与所述顶部梁结构之间,使得所述托膜结构的上端通过所述振动结构与所述顶部梁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托膜结构与所述底部梁结构之间,使得所述托膜结构的下端通过所述振动结构与所述底部梁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托膜结构的下方,且处于所述托膜结构的两端部或者中部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结构设置在所述顶部梁结构的上方,且所述顶部梁结构两侧的所述托膜结构均与所述振动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梁结构至少包括由单根型材制成的梁结构,或者,由多根型材制成的桁架梁结构;

所述桁架梁结构包括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且所述腹杆连接在所述上弦杆与所述下弦杆之间;

所述振动结构与所述桁架梁结构中的上弦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膜结构与所述膜材结构为一体式的复合结构,所述膜材结构位于所述托膜结构的下方,或者位于所述托膜结构的上方,所述托膜结构将所述膜材结构悬空于所述索膜温室屋面设定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体式的复合结构至少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包括多根托膜结构、多个膜条结构和膜材结构,且多个膜条结构间隔平行设置在膜材结构的一侧表面上,用专用热合设备使膜条结构和膜材结构之间形成双热合线,使二者结合为一体,在膜条结构和膜材结构以及双热合线之间设置有托膜结构;第二种类型包括膜材结构、托膜结构和套状连接结构,套状连接结构包裹着托膜结构,并间隔平行设置在膜材结构一侧的表面上,通过热合等方式与膜材结构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三种类型包括托膜结构和膜材结构,托膜结构与膜材结构之间通过热合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托膜结构是长条状的抗拉构件,包括绳状物(涤纶绳)、带状物(涤纶带)、丝状物(涤纶丝)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有防流滴功能层构造的大棚膜,在防流滴层的表面不易设置托膜结构,托膜结构要设置在大棚膜没有防流滴功能层的一侧表面上,这类膜材结构和托膜结构组成的复合体结构作为索膜温室屋面时,需要使大棚膜设有防流滴功能层的一侧表面向下,所以,托膜结构就位于膜材结构的上方。

对于托膜结构与膜材结构为一体式的复合结构在安装成索膜温室屋面时,靠近索膜温室顶部梁结构和底部梁结构附近的该一体式复合结构中的托膜结构和膜材结构需要部分地分离开,并分别连接在顶部梁结构和底部梁结构的不同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托膜结构与所述膜材结构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所述膜材结构位于所述托膜结构之上,所述托膜结构上安装有压膜构件,且所述压膜构件设置在所述膜材结构的上方,并通过压膜构件将所述膜材结构压紧在所述托膜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索膜温室包括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脊柱结构、边柱结构、天沟柱结构、立面结构以及山墙结构;

所述脊柱结构连接在所述顶部梁结构与大地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顶部梁结构;

所述边柱结构位于索膜温室两边的所述脊柱结构的外侧,用于支撑索膜温室两侧的所述底部梁结构;

所述天沟柱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脊柱结构之间,用于支撑索膜温室中间位置的底部梁结构;

所述立面结构及所述山墙结构设置于索膜温室的外围,且所述膜材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立面结构连接,使索膜温室得以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天沟柱结构的顶端处设置有用于排水或者排雪的天沟结构,且所述天沟结构位于相邻两组索膜温室屋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包括索膜温室屋面和振动结构,其中,索膜温室屋面主要由托膜结构和膜材结构组成,且膜材结构设置在托膜结构上或者之下,并与托膜结构连接,且托膜结构的一端与索膜温室桁架中的顶部梁结构连接,另一端与索膜温室桁架结构中的底部梁结构连接;振动结构设置在托膜结构、顶部梁结构及底部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用于使索膜温室屋面产生振动,以利于积雪从索膜温室屋面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索膜温室包括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脊柱结构、边柱结构、天沟柱结构、立面结构以及山墙结构,其中,脊柱结构连接在顶部梁结构与大地之间,用于支撑顶部梁结构;边柱结构设置于靠边的脊柱结构的外侧,用于支撑索膜温室两侧的底部梁结构;天沟柱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脊柱结构之间,用于支撑索膜温室中间位置的底部梁结构;立面结构及山墙结构设置于索膜温室的外围,且膜材结构的底部与立面结构连接,使得索膜温室得以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通过在索膜温室屋面或者索膜温室桁架上设置振动结构而使得索膜温室屋面产生振动,从而有利于积雪从索膜温室屋面上滑落,以减轻积雪荷载对索膜温室屋面以及整个索膜温室骨架的挤压作用,因此,在设计索膜温室时,则无需考虑太多积雪荷载,可以大大减少索膜温室骨架结构的用钢量,降低了索膜温室的建造成本;并且,采用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还能够解决人工除雪不便的问题;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还能够连续工作或者根据索膜温室屋面上的积雪情况随时工作,使得积雪及时从索膜温室屋面上滑落,有效缓解了积雪影响索膜温室接收阳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与顶部梁结构之间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与底部梁结构之间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下方靠近托膜结构顶端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下方靠近托膜结构中间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下方靠近托膜结构底端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顶部梁结构上方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顶部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00-索膜温室屋面;110-托膜结构;120-膜材结构;200-振动结构;300-顶部梁结构;310-上弦杆;320-腹杆;330-下弦杆;400-底部梁结构;500-天沟结构;600-脊柱结构;700-边柱结构;800-天沟柱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7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与顶部梁结构之间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与底部梁结构之间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下方靠近托膜结构顶端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下方靠近托膜结构中间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托膜结构下方靠近托膜结构底端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结构设置于顶部梁结构上方位置处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顶部梁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包括索膜温室屋面100和振动结构200;其中,索膜温室屋面100包括托膜结构110和膜材结构120,该膜材结构120设置在托膜结构110上,并与托膜结构110连接;托膜结构110的一端用于与索膜温室骨架中的顶部梁结构30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索膜温室骨架中的底部梁结构400连接;振动结构200设置在托膜结构110、顶部梁结构300及底部梁结构400中的至少一个上。

具体的,索膜温室屋面100是一个坡面结构,位于坡面上端的为屋脊结构,即为顶部梁结构300,位于坡面下端的为屋檐结构,即底部梁结构400。其中,膜材结构120包括塑料薄膜、棚布(一种由塑料树脂丝状物经过纺织而成的结构物)以及无纺布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柔性卷材;托膜结构110是一种由线材制成的抗拉结构,或者由线材及辅助材料制成的抗拉结构物,既可以托起附着在其上面的膜材结构120,又能保持膜材结构120处于绷紧、平展状态,形成索膜温室设定的屋面所需要的稳定的坡面状态;而托膜结构110的两端分别与顶部梁结构300及底部梁结构400连接,形成了索膜温室屋面100的设定坡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塑料薄膜温室领域内,索膜温室屋面100和其他类型塑料薄膜温室屋面的结构完全不同,其他类型塑料薄膜温室屋面是用多个钢拱架结构相互之间通过刚性连接制成刚性结构用来支撑塑料薄膜的,索膜温室屋面100支撑塑料薄膜的是托膜结构110,且多个托膜结构110之间不是刚性连接。从而,在索膜温室屋面100上设置振动结构200能够使索膜温室屋面100产生振动,由于索膜温室屋面100的设定坡度较大,且表面平展、光滑,振动会使得附着在索膜温室屋面100表面上的积雪在振动作用下沿坡面向下滑落。当索膜温室屋面100的坡面下端连接着外侧的立面结构时,积雪则会滑落至索膜温室外部的地面上;当索膜温室屋面100的坡面连接着天沟结构时,积雪则会滑落至天沟结构中,对于连栋索膜温室来说,积雪滑落至天沟结构中就不再对索膜温室屋面100造成危害;如果天沟结构抗压强度和容积没问题,积雪融化成水后自然流出(低纬度地区);如果天沟结构的抗压强度、容积不够,或者积雪不会融化(高纬度地区)时,就需要及时清除滑落至天沟结构中的积雪,而清除天沟结构中积雪的方式很多,既可以人工定时清理,又可以在天沟结构中设置清雪装置,从而随时进行清雪。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索膜温室屋面是通过在托膜结构110、顶部梁结构300及底部梁结构400中的至少一个结构上设置振动结构200,其中,振动结构200可一次性设置多个,且多个相互配合使用完成振动作用,也可以设置为长条状,并可同时带动一个或多个托膜结构110振动;振动结构200具体通过振动电机或者振动马达与其他附件制成,也可以用各种马达和可以产生偏心旋转的机关制成,振动结构200在动力驱动下能够按照预定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和振幅产生振动作用,以使得索膜温室屋面100整体产生振动,从而带动索膜温室屋面100中的膜材结构120振动,有利于膜材结构120表面的积雪滑落,以减轻积雪荷载对索膜温室屋面100以及索膜温室骨架的挤压作用,因此,在设计时无需考虑太多积雪荷载,可以大大减少索膜温室骨架结构的用钢量,降低了索膜温室的建造成本;并且,采用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还能够解决人工除雪不便的问题;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还能够连续工作或者根据索膜温室屋面100上的积雪情况随时工作,使得积雪及时从索膜温室屋面100上滑落,有效缓解了积雪影响索膜温室接收阳光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振动结构200设置在托膜结构110与顶部梁结构300之间,使得托膜结构110的上端通过振动结构200与顶部梁结构300连接。

具体为,托膜结构110的上端先与振动结构200连接,通过振动结构200再与顶部梁结构300连接,振动结构200工作时,带动托膜结构110上端部振动,并通过托膜结构110将振动波从上端部向下端部传送,引起附着在托膜结构110上的膜材结构120从上端部向下端部传送振动波,从而造成膜材结构120上的积雪从上向下依次滑落,同时,索膜温室屋面100坡面下部的积雪除了受到振动波的作用而滑落外,还受到从上部滑落的积雪的推力作用而加剧滑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振动结构200设置在托膜结构110与底部梁结构400之间,使得托膜结构110的下端通过振动结构200与底部梁结构400连接。

具体为,托膜结构110的下端先与振动结构200连接,通过振动结构200再与底部梁结构400连接,振动结构200工作时,带动托膜结构110下端振动,并通过托膜结构110将振动波从下向上传送,并引起附着在托膜结构110上的膜材结构120从下端部向上端部传送振动波,从而造成膜材结构120上的积雪从下向上依次滑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振动结构200设置在托膜结构110的下方,且处于托膜结构110的两端部或者中部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振动结构200设置于托膜结构110下方的位置处,除了上述端部或者中部外,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处,但无论设置在什么位置处,当振动结构200工作时,则会带动托膜结构110从底面向上面传递振动波,进一步将振动波传送给托膜结构110上的膜材结构120上,使其产生振动,便于积雪的滑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振动结构200设置在顶部梁结构300上方,且顶部梁结构300两侧的托膜结构110均与振动结构200固定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振动结构200可以设置于顶部梁结构300的任何位置,但如果未设置在顶部梁结构300的上方,而是设置在顶部梁结构300的顶端以下,则需要至少两套振动结构200,并分别设置在顶部梁结构300的两侧,且分别与顶部梁结构300两侧的托膜结构110连接。为减少振动结构200设置数量,只需在顶部梁结构300的上方即顶端设置一套振动结构200,就能够把相邻两侧坡面的托膜结构110上端部连接在一起,且该套振动结构200工作时,就可以同时带动相邻两侧坡面的托膜结构110从上向下振动,同步引起两侧的膜材结构120振动,因此,同步使两侧膜材结构120上的积雪滑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顶部梁结构300至少包括由单根型材制成的梁结构;或者,由多根型材制成的桁架梁结构;其中,桁架梁结构包括上弦杆310、腹杆320和下弦杆330,且腹杆320连接在上弦杆310与下弦杆330之间;振动结构200与桁架梁结构中的上弦杆310连接。

当振动结构200设置在顶部梁结构300上方即顶端时,该顶部梁结构300可设置为主要由上弦杆310、腹杆320和下弦杆330构成,下弦杆330固定设置在脊柱结构上,而上弦杆310与振动结构200连接,或者直接通过振动马达驱动上弦杆310产生振动,这样一来,上弦杆310既为受力构件,同时又能够在振动结构200的驱动作用下产生振动,并将振动波传送给两侧的托膜结构110及膜材结构120,以便于积雪的滑落。现有技术中桁架结构的弦杆与腹杆是刚性固定连接的,起到防止桁架结构在安装就位后发生下绕弯曲,而本实施例中则把上弦杆310与腹杆320的连接方式设置为通过轴承连接,使得上弦杆310在起到桁架受力构件的作用,防止桁架结构下绕弯曲的同时还可以转动,从而可以把该转动的上弦杆310与振动马达连接,进而可起到替代振动结构200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托膜结构110与膜材结构120为一体式的复合结构,膜材结构120位于托膜结构110的下方,或者位于托膜结构110的上方,托膜结构110将膜材结构120悬空于索膜温室屋面100设定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体式的复合结构至少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包括多根托膜结构110、多个膜条结构和膜材结构120,且多个膜条结构间隔平行设置在膜材结构120的一侧表面上,用专用热合设备使膜条结构和膜材结构120之间形成双热合线,使二者结合为一体,在膜条结构和膜材结构120以及双热合线之间设置有托膜结构110;第二种类型包括膜材结构120、托膜结构110和套状连接结构,套状连接结构包裹着托膜结构110,并间隔平行设置在膜材结构120一侧的表面上,通过热合等方式与膜材结构120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三种类型包括托膜结构110和膜材结构120,托膜结构110与膜材结构120之间通过热合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托膜结构110是长条状的抗拉构件,包括绳状物(涤纶绳)、带状物(涤纶带)、丝状物(涤纶丝)等。该一体式复合结构在安装时,膜材结构120和托膜结构110被同步悬空固定在顶部梁结构300与底部梁结构400上,这种情况下,托膜结构110既起到托起膜材结构120的作用,又起到了防止膜材结构120被风吹起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有防流滴功能层构造的大棚膜,在防流滴层的表面不易设置托膜结构110,托膜结构110要设置在大棚膜没有防流滴功能层的一侧表面上,这类膜材结构120和托膜结构110组成的复合体结构作为索膜温室屋面100时,需要使大棚膜设有防流滴功能层的一侧表面向下,所以,托膜结构110就位于膜材结构120的上方。

对于托膜结构110与膜材结构120为一体式的复合结构在安装成索膜温室屋面100时,靠近索膜温室顶部梁结构300和底部梁结构400附近的该一体式复合结构中的托膜结构110和膜材结构120需要部分地分离开,并分别连接在顶部梁结构300和底部梁结构400的不同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托膜结构110与膜材结构120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膜材结构120位于托膜结构110的上方,托膜结构110上安装有压膜构件,且压膜构件设置在膜材结构120的上方,托膜结构110设置在膜材结构120的下方,并通过压膜构件将膜材结构120压紧在托膜结构110上。

该种情况下,膜材结构120和托膜结构110是分三个作业环节安装在顶部梁结构300与底部梁结构400上的,具体为,先是把托膜结构110安装、调试好,处于设定的绷紧状态,然后把膜材结构120放置在托膜结构110上,并把膜材结构120上下两端固定在顶部梁结构300及底部梁结构400上,最后再把压膜构件设置在膜材结构120的上面,防止膜材结构120被风吹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索膜温室包括振动索膜温室屋面、脊柱结构600、边柱结构700、天沟柱结构800、立面结构以及山墙结构;其中,脊柱结构600连接在顶部梁结构300与大地之间,用于支撑顶部梁结构300;边柱结构700设置于索膜温室两边的脊柱结构600的外侧,用于支撑索膜温室两侧的底部梁结构400;天沟柱结构800设置于相邻两个脊柱结构600之间,用于支撑索膜温室中间位置的底部梁结构400;立面结构及山墙结构设置于索膜温室骨架的外围,且膜材结构120的底部与立面结构连接,使索膜温室得以密封。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天沟柱结构800的顶端处设置有用于排水或者排雪的天沟结构500,且该天沟结构500位于相邻两组索膜温室屋面100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振动屋面的索膜温室,通过振动结构200使得托膜结构110、膜材结构120乃至整个索膜温室屋面100产生振动,从而有利于索膜温室屋面100上的积雪容易滑落。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图1至图6中,所选用的顶部梁结构300和底部梁结构400都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桁架梁结构,图7所选用的顶部梁结构300是由两根弦杆组成的桁架梁结构,底部梁结构400选用的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桁架梁结构。这些只是可选的顶部梁结构300和底部梁结构400中的一部分,还可以选用由四弦杆、五弦杆等多弦杆组成的桁架梁结构,以及由闭合圆形弦杆组成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桁架梁结构,还可以选用横截面较大的单根型材制成的顶部梁结构300和底部梁结构400,如选用较大横截面的H型钢、圆管、方管等型材直接作为顶部梁结构300或者底部梁结构4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