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025发布日期:2018-06-12 18:3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推进,城市的高铁,火车,机场,学校等等大型建筑的大面积扩建,和部分建筑的不合理扩张。带来了空气严重污染以及部分省市的农村可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因此,如何解决现在减少的人均种植面积,缓解城市污染,快节奏生活,现有技术中采用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播种,增加粮食、蔬果产量。

然而,在温室大棚中,光照、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是影响作物种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光照,传统温室大棚中,光照不均匀,尤其是背光面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且温度也常低于向阳面,因此,传统温室大棚不利于背光面农作物的生长及其产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能够实现阳光房结构内全方位光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包括一个屋顶及设于所述屋顶下的墙体,所述屋顶包括顶端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第一照射面和第二照射面,所述第一照射面和所述第二照射面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所述第二照射面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向所述阳光房结构内部反射光线的反射部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所述阳光房结构内设有立体种植器,所述立体种植器包括顶端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第一种植面和第二种植面,所述第一种植面朝向所述第一照射面,所述第二种植面朝向所述第二照射面,且所述第一种植面和所述第二种植面上均匀布置有种植槽。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所述反射部件紧贴所述第二照射面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所述反射部件包括多个长条形且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照射面上的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所述种植槽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应。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入射光与所述反射部件垂直面之间的入射角,与所述种植槽与所述反射部件垂直面之间的反射角相等。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所述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照射面之间设有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所述第一照射面和第二照射面与水平面夹角均大于等于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阳光房结构中,屋顶采用对称的照射面,且在其中一照射面上设置反射部件,利用反射原理,使得阳光房结构内向阳面和背光面均能得到充足光照,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包括一个屋顶100及设于所述屋顶下的墙体200,所述屋顶100包括顶端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第一照射面110和第二照射面120,所述第一照射面110和所述第二照射面120为透明或半透明状(如中空PC板),利于阳光的透射进入阳光房结构1内。为实现阳光房结构的向阳面与背光面均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二照射面120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向所述阳光房结构内部反射光线的反射部件130。该反射部件130可以为镜面、金属板等具有反光面的材质。该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搭建时,屋顶的第一照射面110为朝阳面,第二照射面120为背光面,墙体采用保温板,利于维持阳光房结构内的温度。

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房结构内的空间,实现密集种植。所述阳光房结构内设有立体种植器300,所述立体种植器300包括顶端相连且相对倾斜的第一种植面310和第二种植面320,优选地第一种植面310和第二种植面320呈“人”字形连接,所述第一种植面310朝向所述第一照射面110,所述第二种植面320朝向所述第二照射面120,且所述第一种植面310和所述第二种植面320上均匀布置有种植槽3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反射部件130紧贴所述第二照射面120固定设置。优选地,所述反射部件130沿整个第二照射面120布置,从而能够充分地将第一照射面110透射进来的阳光反射至立体种植器300上的第二种植面320上,使位于背光面的第二种植面320上的种植槽内的植物得到充足的光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反射部件130包括多个长条形且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照射面120上的反射单元131,所述反射单元131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所述种植槽330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入射光与所述反射部件130垂直面之间的入射角α1,与所述种植槽330与所述反射部件130垂直面之间的反射角α2相等,即入射光经反射部件130反射后照射到种植槽330内。该条形反射单元131的设计能够减少反光材料的用量,降低成本,同时增强阳光房结构的整体透光性。

由于随地球自转,太阳的入射角不停的变化,为了使入射光更好的反射到种植槽内,所述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照射面之间设有调节装置140。如图2所示,该调节装置140可以为设置在反射部件后面的调解螺杆,通过调解螺杆的旋进/旋出调节反射部件的倾斜角度(如图2虚线所示),从而使入射光经反射部件130反射后照射到种植槽330内。此外,如图3所示,该调节装置130还可以是自动调节装置,可以在第二照射面120设置光照传感器,且该光照传感器与调节装置的控制器相连,进而实现反射部件自动随太阳光照方向的变化而旋转。

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照射面110和第二照射面120与水平面夹角均大于等于45°,利于透射进来的阳光投射到第二照射面120,进而在反射部件130的作用下反射到种植槽330内,使农作物得到充足的光照。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的底部设有脚架,所述脚架嵌入在地基中,所述脚架的上平面设有供立体种植器移动的轨道,所述设有与轨道适配连接的工装部件,如轨道上设有推动轮,底部设有与推动轮相适配的卡件或卡槽,从而使立体种植器连接到轨道上,在动力装置(如电动机)的驱动下沿轨道行进。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农用小空间保温阳光房结构中,在阳光房结构中,屋顶采用对称的照射面,且在其中一照射面上设置反射部件,利用反射原理,使得阳光房结构内向阳面和背光面均能得到充足光照,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