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070发布日期:2018-06-30 01:01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害虫的消灭方法主要有药杀和诱捕。喷洒药物虽然能有效杀灭害虫,但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喷洒药物也会杀死很多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用药饵灭杀时,现有技术中的诱捕器有通电灭杀,但是这种诱捕器需要插电源或用电池,并且在捕杀过程中会发出声音,容易吓跑昆虫,效率不高,现有技术还有悬挂式诱捕器,诱捕器呈圆柱形,在圆柱形诱捕器的最下方布置诱饵,从侧面开窗口,但是这种诱捕器经常发生昆虫食用了诱饵后又飞走,浪费了诱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诱捕器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昆虫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昆虫诱捕器,其特点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下半罩和上半罩,所述上半罩透光,所述下半罩的下方设有若干窗口;

通道管,所述通道管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通道管的外壁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闭合空间,所述通道管包括下口和上口,所述下口与所述窗口连通,所述下口的边缘与所述下半罩的内侧连接,所述上口从所述下半罩伸出并延伸到所述上半罩内;

引诱物,所述引诱物放置在所述下口的中部,所述引诱物的顶部不低于所述窗口的顶部。

通道管呈下宽上窄的锥形,通道管的下口正对诱饵,并且与窗口连通。锥形的通道管向上一直延伸到上半罩,上半罩和下半罩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引诱物的顶部不低于窗口的顶部,昆虫不能从窗口飞走,而是撞到通道管的下部,昆虫受到反弹后继续向上起飞,于是一直向上飞,直到穿过通道管的上口,飞到上半罩和下半罩围成的封闭的空间中。

较佳地,所述下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口的直径。这样形成的空间中,仅仅留有通道管的上口这样一个小小的开口,昆虫很难从通道管的上口逃脱

较佳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盛饵托盘,所述盛饵托盘位于所述下半罩的下方,所述窗口开在所述盛饵托盘上,所述引诱物为诱饵,所述诱饵放置在所述盛饵托盘中。在盛饵托盘的侧边开有若干窗口,昆虫能够从窗口进入盛饵托盘,落在诱饵上。

较佳地,所述引诱物为能够发出引诱光线的引诱灯。引诱灯能够在夜间诱捕大量的昆虫。

较佳地,所述昆虫诱捕器还包括盛水托盘,所述盛水托盘位于所述引诱灯的重力方向的下方,所述盛水托盘连接到所述通道管或所述壳体上,所述引诱灯安装在所述盛水托盘上。由于盛水托盘中有水,部份昆虫碰撞灯泡会落在盛水托盘中,大部份昆虫怕水直接飞到引诱灯的上方的通道管内。

较佳地,所述通道管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通道管的内侧,所述窗口开在所述支架的下部,所述支架上部的周围安装有挡光罩。支架上部的周围安装有挡光罩,这使得反光镜中的光对于昆虫来说特别明显,昆虫就会朝反光镜飞去,直到穿过通道管的上口,进入上半罩和下半罩围成的封闭空间。

较佳地,所述上半罩的顶端安装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面对所述引诱灯。由于设置了反光镜,昆虫就会朝反光镜飞去,直到穿过通道管的上口,进入上半罩和下半罩围成的封闭空间。

较佳地,所述昆虫诱捕器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所述引诱灯电连接。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特别适合安装在野外,能够持续对引诱灯供电。

较佳地,所述上半罩采用透明塑料或钢丝网制成,所述下半罩开有透气孔。

较佳地,所述昆虫诱捕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捕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作,并且诱捕高效,容易吸引昆虫,且昆虫一旦进入诱捕器,不容易逃脱,大大提高了诱捕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通道管和下半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盛饵托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盛饵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诱捕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昆虫诱捕器的悬挂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盛水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诱捕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1

下半罩11

上半罩12

盛饵托盘13

窗口14

通道管15

下口16

上口17

引诱物2

诱饵21

引诱灯22

支撑架31

挂环32

悬架33

插栓34

支架41

挡光罩42

盛水托盘43

反光镜44

太阳能发电板45

透气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壳体1、通道管15和引诱物2,壳体1包括下半罩11和上半罩12,上半罩12透光,下半罩11的下方设有若干窗口14。通道管15位于壳体1内,通道管15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形成闭合空间,通道管15包括下口16和上口17,下口16与窗口14连通,下口16的边缘与下半罩11的内侧连接,上口17从下半罩11伸出并延伸到上半罩12内。引诱物2放置在下口16的中部,引诱物2的顶部不低于窗口14的顶部。下口16的直径大于上口17的直径。壳体1还包括盛饵托盘13,盛饵托盘13位于下半罩11的下方,窗口14开在盛饵托盘13上,引诱物2为诱饵21,诱饵21放置在盛饵托盘13中。

在图1中,昆虫诱捕器包括一个半球形的上半罩12,同时盛饵托盘13和下半罩11也组成一个半球形的结构。下半罩11的下方为盛饵托盘13,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盛饵托盘13的侧边开有若干窗口14,昆虫能够从窗口14进入盛饵托盘13,落在诱饵21上。普通的昆虫起飞的时候,必须相对于水平面有一定的仰角才能起飞成功,诱饵21的顶部不低于窗口14顶部,这样就能够防止昆虫起飞的时候重新从窗口14飞走。

如图2中所示,在下半罩11的内侧设置了通道管15,通道管15呈下宽上窄的锥形,通道管15的下口16正对诱饵21,并且与窗口14连通。锥形的通道管15向上一直延伸到上半罩12,上半罩12和下半罩11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例如苍蝇等昆虫看到诱饵21或者受到诱饵21气味的引诱,从窗口14飞到盛饵托盘13中。如图3所示,盛饵托盘13的底部也呈球面,这样的优点是,窗口14可以是朝侧下方,这样便于昆虫直接通过窗口14飞到盛饵托盘13中。诱捕昆虫的过程如图5所示,当昆虫飞到诱饵21上,想要起飞的时候,由于诱饵21的顶部不低于窗口14顶部,昆虫不能从窗口14飞走,而是撞到通道管15的下部,昆虫受到反弹后继续向上起飞,于是一直向上飞,直到穿过通道管15的上口17,飞到上半罩12和下半罩11围成的封闭的空间中,在该空间中,仅仅留有通道管15的上口17这样一个小小的开口,昆虫很难从通道管15的上口17逃脱,结果昆虫在壳体1内部不停乱飞,直到耗尽体力,落在下半罩11的底部,再也飞不动了。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还包括支撑架31,壳体1连接在支撑架31上。上半罩12还包括挂环32,用于如图6所示的方式,悬挂壳体1。壳体1可以悬挂在悬架33上,悬架33的底部包括插栓34,便于将悬架33插入土壤中。这种悬挂式的昆虫诱捕器特别适合在野外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如图7至图10所示,包括壳体1、通道管15和引诱物2,壳体1包括下半罩11和上半罩12,上半罩12透光,下半罩11的下方设有若干窗口14。通道管15位于壳体1内,通道管15的外壁和壳体1的内壁形成闭合空间,通道管15包括下口16和上口17,下口16与窗口14连通,下口16的边缘与下半罩11的内侧连接,上口17从下半罩11伸出并延伸到上半罩12内。引诱物2放置在下口16的中部,引诱物2的顶部不低于窗口14的顶部。下口16的直径大于上口17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引诱物2为能够发出引诱光线的引诱灯22。在图7中,昆虫诱捕器包括一个半球形的上半罩12,同时下半罩11也呈一个部分半球形的结构。上半罩12和下半罩11围成一个封闭空间。如图8所示,通道管15下方设置有支架41,支架41支撑通道管15的内侧,窗口14开在支架41的下部,支架41上部的周围安装有挡光罩42。昆虫诱捕器还包括如图9所示的盛水托盘43,盛水托盘43位于引诱灯22的重力方向的下方,盛水托盘43连接到通道管15或壳体1上,引诱灯22安装在盛水托盘43上。上半罩12的顶端安装有反光镜44,反光镜44面对引诱灯22。昆虫诱捕器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板45,太阳能发电板45与引诱灯22电连接。

利用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诱捕昆虫的过程如图10所示,如飞蛾等昆虫看到引诱灯22的灯光后,通过支架41上的窗口14飞到引诱灯22的周围,由于盛水托盘43中有水,昆虫不会落在盛水托盘43中,而是飞到引诱灯22的上方的通道管15内。在通道管15的上方,也就是上半罩12的顶端安装有反光镜44,并且支架41上部的周围安装有挡光罩42,这使得反光镜44中的光对于昆虫来说特别明显,昆虫就会朝反光镜44飞去,直到穿过通道管15的上口17,进入上半罩12和下半罩11围成的封闭空间。在该空间中,仅仅留有通道管15的上口17这样一个小小的开口,昆虫很难从通道管15的上口17逃脱,结果昆虫在壳体1内部不停乱飞,直到耗尽体力,落在下半罩11的底部,再也飞不动了。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特别适合安装在野外,能够持续对引诱灯供电。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昆虫诱捕器基本类似于实施例1的昆虫诱捕器,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上半罩12采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如有机玻璃、亚克力、PL或玻璃制成。通道管15与下半罩11分体设计,通道管15用不锈钢丝网或注塑制成。下半罩11开有透气孔5,并且下半罩11采用金属、不锈钢或注塑制成。透气孔5能够引诱昆虫附着在下半罩11上,不会爬到通道管15上逃走。选用台式的支撑架31支撑昆虫诱捕器,便于摆放在室内。

实施例1至3的昆虫诱捕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作,并且诱捕高效,容易吸引昆虫,且昆虫一旦进入诱捕器,不容易逃脱,大大提高了诱捕的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