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6818发布日期:2018-07-17 21:4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弧播种器。



背景技术:

播种器通常安装在播种机的种子箱底部,用于在播种机行进过程中对种子箱内的种子进行播种,目前,现有的播种器由于直接与种子箱底部连接,会有大量的种子堆积在播种器的排料辊顶部,不仅会导致难以控制播种量,容易造成排料辊被种子卡死的状况,并损坏种子,而且难以及时停止播种器的播种,造成种子滞留浪费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弧播种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弧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筒、排料筒和调节装置;所述下料筒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筒体与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均呈方形筒状结构;所述排料筒呈方形筒状结构,其顶部通过方形漏斗与下筒体底部连接,内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排料辊,所述排料辊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的支承在排料筒内,且两端伸出排料筒,所述排料辊的表面沿周向方向均布有排料板;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上筒体左右两侧外的调节器以及对称设置在上筒体前后两侧外的传动器,所述调节器包括拨片和两对称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板,所述两支撑板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转棍,所述转棍两端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的支承在两支撑板上,且两端外侧均设有调节齿轮,所述传动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传动齿轮,所述两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且分别与两侧的调节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下筒体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向下凹的圆弧形滑轨槽,左右两侧设有与拨片相适配的条形通孔,所述拨片的一端与转棍连接,另一端穿过条形通孔,且可滑动的安装在两弧形滑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板为橡胶排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拨片为带钢拨片。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齿轮外侧设有拨动柱。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筒顶部设有呈方形漏斗状的进料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筒底部设有呈方形漏斗状的排料漏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下料筒和排料筒间采用了方形漏斗,可有效防止种子残留在排料筒顶部,避免了种子滞留和浪费的现象;采用了调节装置,通过转动调节一侧调节器中的转棍,结合传动器,使得两侧的转棍可同时反向转动,进而实现两侧的拨片相反和相向运动,从而可有效控制种子进入排料筒的量,达到调节种子下料量以及关闭种子继续下料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圆弧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下料筒,11-上筒体,12-下筒体,121-条形通孔,2-排料筒,3-方形漏斗,4-排料辊,41-排料板,5-调节器,51-拨片,52-支撑板,53-转棍,54-调节齿轮,6-传动器,61-传动齿轮,7-弧形滑轨槽,8-拨动柱,9-进料漏斗,10-排料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圆弧播种器,包括下料筒1、排料筒2和调节装置;下料筒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均呈方形筒状结构;排料筒2呈方形筒状结构,其顶部通过方形漏斗3与下筒体12底部连接,内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排料辊4,排料辊4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未画出)可转动的支承在排料筒2内,且两端伸出排料筒2,排料辊4的表面沿周向方向均布有排料板41;调节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上筒体11左右两侧外的调节器5以及对称设置在上筒体11前后两侧外的传动器6,调节器5包括拨片51和两对称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板52,两支撑板52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转棍53,转棍53两端通过第二轴承(未画出)可转动的支承在两支撑板52上,且两端外侧均设有调节齿轮54,传动器6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传动齿轮61,两传动齿轮61相互啮合,且分别与两侧的调节齿轮54相互啮合,下筒体12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向下凹的圆弧形滑轨槽7,左右两侧设有与拨片51相适配的条形通孔121,拨片51的一端与转棍53连接,另一端穿过条形通孔121,且可滑动的安装在两弧形滑轨槽7内。

在调节时,转动一侧调节器5中的转棍53,通过传动器6中的传动齿轮61带动林一侧的转棍53同时反向转动,实现两侧拨片的相反和相向运动,从而可有效控制种子进入排料筒2的量,达到调节种子下料量以及关闭种子继续下料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排料板41为橡胶排料板,可有效减少种子卡死以及损坏种子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拨片51为带钢拨片,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方便转棍53收卷和放卷。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齿轮54外侧设有拨动柱8,可方便对转棍53进行转动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下料筒1顶部设有呈方形漏斗状的进料漏斗9,排料筒2底部设有呈方形漏斗状的排料漏斗10。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