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精准育秧流水线播种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育秧流水线没有办法解决精准、均匀播种、用种量大的问题,而且具有较高的育秧成本,并且需要配合定位播种机进行使用,更加造成了育秧效率的低下和较高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精准育秧流水线播种机。
一种新型精准育秧流水线播种机,包括一用于秧盘通过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方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覆土装置、第一喷水装置、第二喷水装置以及第二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第一喷水装置和第二喷水装置之间的送纸装置以及设于第二喷水装置和第二覆土装置之间的压辊装置。
优选的, 所述送纸装置包括一架设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的支架,支架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纸卷卷绕的第一转轴。
优选的, 所述压辊装置包括一架设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的支架,支架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压实秧盘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压辊。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为Z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精准育秧流水线播种机能够精准、均匀播种,且降低用种量,实现精准定位播种和育秧标准化,可明显降低育秧成本,无需单独购买定位播种机,为水稻标准化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送纸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压辊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数字表示:
1、输送线 2、第一覆土装置 3、第二覆土装置 4、第一喷水装置
5、第二喷水装置 6、支架 7、固定板
8、送纸装置 81、第一转轴 9、压辊装置 91、第二转轴 92、压辊。
10、秧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图1至3所示,一种新型精准育秧流水线播种机,包括一用于秧盘10通过的输送线1;所述输送线1上方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覆土装置2、第一喷水装置4、第二喷水装置5以及第二覆土装置3,还包括:
设于第一喷水装置4和第二喷水装置5之间的送纸装置8以及设于第二喷水装置5和第二覆土装置3之间的压辊装置9。
所述送纸装置8包括一架设于所述输送线1的上方的支架6,支架6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固定板7,两个固定板7之间设有用于纸卷卷绕的第一转轴81。
所述压辊装置9包括一架设于所述输送线1的上方的支架6,支架6两侧上方各设有一固定板7,两个固定板7之间设有用于压实秧盘10的第二转轴91,所述第二转轴91上设有压辊92。所述第二转轴91的端部为Z型。
实施原理:秧盘10设于图1的最右侧,依次向最左侧输送;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送纸装置8、第二喷水装置5和压辊装置9,去掉之前原有的下种装置;送纸装置8用于将通过定位播种机后粘有稻种的纸卷安装在第一转轴81上。第二喷水装置5进行洒水的目的是为了将纸张全部浸透保证特殊纸张在秧盘10之间可以自行分离,第二喷水装置5后安装压辊装置9,目的在于将秧盘10两端底土与纸张因高度差形成空隙压实,保证秧盘10内纸张完全平顺粘在底土上,若没有这一压辊装置9,秧盘10两端的稻种便不能附在底土上,不能正常发芽,容易使整个方案不成功。
秧盘10放在输送线1上运行,经过第一覆土装置2,使底土厚度1.5-2.0cm,经过第一喷水装置4喷水后,洒水量保证底土水分充足,定位播种好的种子面向上,种纸随秧盘10行进粘在秧盘10底土上,再经过第二喷水装置5之前,送纸装置8将纸张铺开,纸张落到秧盘10上方并随着输送速度来调整第一转轴81的转动速度,保证纸张的跟随速度,纸张经过第二喷水装置5完全浸湿后,后通过压辊装置9将因秧盘10两端底土与盘面高度差形成的纸张空隙压实,使纸张完全平顺粘在秧盘10内,接着通过第二覆土装置3,覆土厚度0.5-0.8cm,最后通过人工或叠盘机收集播种好的秧盘10。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