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005发布日期:2018-06-22 21:01阅读:1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菜共生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菜共生浮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密度放养遇到了诸多的挑战,不仅养殖风险较高,病害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养殖者,而且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使水产品质量安全也面临着较大的威胁。究其原因,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入品的使用造成了水体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存和生长,从而进一步导致病害的爆发,甚至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为解决这些困惑,人们从多方面开展了水体环境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其在生态调控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技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特点,将水产养殖和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共生,保持池塘一定生态平衡关系的植物净水技术,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

在国内鱼菜共生技术的应用中,浮床技术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其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的修复作用对养殖水体进行原位调控,具有节约用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水体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可提升养殖效益。

传统的浮床制作通常利用泡沫苯板、废旧轮胎、木条等材料,这些材料要么制作繁琐,要么材料可能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需要一种取材方便,环保,成本低廉的材料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浮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鱼菜共生浮床,包括有浮床支架1和网片2;所述网片2固定铺设在浮床支架1的两侧面,一侧为密网眼网片,另一侧为粗网眼网片,网片大小与浮床支架1相适应;所述浮床支架1为矩形,由支架管3和4、支撑管5、三通6和弯头7组成,浮床支架1的矩形长边由至少三段等长的支架管一3以三通6固定连接而成,浮床支架1的矩形短边为一段支架管二4,浮床支架1矩形长边支架管一3的两端分别通过弯头7与浮床支架1矩形短边支架管二4固定连接;所述三通6的空余端口相对设立,三通6的空余端口固定连接有与浮床支架1矩形短边支架管二4等长的支撑管5。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鱼菜共生浮床,所述网片2为聚乙烯材质的塑料平网。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鱼菜共生浮床,所述支架管3和4、支撑管5、三通6和弯头7均为PVC材质。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鱼菜共生浮床,所述网片2与浮床支架1通过尼龙扎带8固定连接;尼龙扎带8为自锁式扎带,长30cm,宽3.6mm,厚1.2mm;带身为平齿设计,头部为档齿设计,耐寒、耐高温和紫外线;所述网片2通过尼龙扎带8捆扎在支架管3、4和支撑管5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鱼菜共生浮床,所述浮床支架1的支架管一3与三通6之间、支架管一3与弯头7之间、支架管二4与弯头7之间、支撑管5与三通6之间均是通过排水用PVC胶粘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鱼菜共生浮床,所述支架管一3的长度为1.1m,直径为75mm,管壁厚为2.3mm;支架管二4和支撑管5的长度为1.2m,直径为75mm,管壁厚为2.3mm;三通6和弯头7的直径均为75mm;三通6为90度顺水三通,弯头7为90度弯头。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鱼菜共生浮床,所述密网眼网片的密眼孔径为0.8cm,粗网眼网片的粗眼孔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菜共生浮床,取材方便,环保,成本低廉的材料,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有效提高了浮床的制作效率,不仅满足了鱼菜共生的要求,而且在促进种养结合,发展都市农业方面具有美观、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菜共生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浮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浮床支架,2为网片,3为支架管一,4为支架管二,5为支撑管,6为三通,7为弯头,8为尼龙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鱼菜共生浮床,包括有浮床支架1和网片2;所述网片2固定铺设在浮床支架1的两侧面,一侧为密网眼网片,另一侧为粗网眼网片,密网眼网片的密眼孔径为0.8cm,粗网眼网片的粗眼孔径为1.2cm;网片大小与浮床支架1相适应,网片2为聚乙烯材质的塑料平网;所述浮床支架1为矩形,由支架管3和4、支撑管5、三通6和弯头7组成,支架管3和4、支撑管5、三通6和弯头7均为PVC材质;所述网片2与浮床支架1通过尼龙扎带8固定连接;尼龙扎带8为自锁式扎带,长30cm,宽3.6mm,厚1.2mm;带身为平齿设计,头部为档齿设计,耐寒、耐高温和紫外线;所述尼龙扎带8捆扎设置在网片2垂直于浮床支架1的支架管3、4和支撑管5的外沿和内边的网眼处;浮床支架1的矩形长边由至少三段等长的支架管一3以三通6固定连接而成,浮床支架1的矩形短边为一段支架管二4,浮床支架1矩形长边支架管一3的两端分别通过弯头7与浮床支架1矩形短边支架管二4固定连接;所述三通6的空余端口相对设立,三通6的空余端口固定连接有与浮床支架1矩形短边支架管二4等长的支撑管5;浮床支架1的支架管一3与三通6之间、支架管一3与弯头7之间、支架管二4与弯头7之间、支撑管5与三通6之间均是通过排水用PVC胶粘接;支架管一3的长度为1.1m,直径为75mm,管壁厚为2.3mm;支架管二4和支撑管5的长度为1.2m,直径为75mm,管壁厚为2.3mm;三通6和弯头7的直径均为75mm;三通6为90度顺水三通,弯头7为90度弯头。

具体操作方式为:

鱼菜共生浮床由支架和平网组成;其中支架长和宽分别标记为L1、L2,与L2同等宽度且与三通链接的PVC管标记为L3;

将长为3.3m的PVC管材截断为长1.1m三段(分别标记为l1、l2、l3),将两个直径为75mm的PVC顺水三通与l2两端链接(标记为A),在连接时,2个三通的支管垂直截面处在一个水平面上,然后将l1、l3与A两端链接。这样完成1个L1的制作;同理,完成第二个L1的制作;

在L2两端,分别将2个直角弯头用PVC胶进行粘接,在粘接时,与L1粘接的弯头端口垂直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上,防止所粘接的支架发生扭曲。分别完成两个L2的制作;

在水平地面上,将2个L2与其中一个L1两端粘接,且将L3与前述的L1上三通粘接;

将余下L1与前述两个L2和L3进行粘接,完成支架的制作。

将与支架外沿尺寸相同的密眼塑料平网铺设于平整的地面,作为浮床底部基网,放上支架,要求支架与塑料平网外沿对齐,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将粗眼塑料平网对齐放置支架上面;

将扎带从每层平网与支架内外沿对齐的网眼顺序穿过,在拉紧扎带前,将塑料平网拉平展;

在实施过程中,管材的粘接面均应涂抹PVC胶,确保支架密封良好;

在浮床制作完成后,运输或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在北方入冬前,应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浮床堆放不超过10层,做好鼠害防止措施。

鱼菜共生种植试验

通过现有同行的做法与本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

鱼菜共生浮床制作成本如表1所示。

表1

利用制作的浮床种植空心菜,行距、株距5cm,刈割5茬,平均每个浮床每茬收个蔬菜重量为12.3kg,市场售价为4.5元/kg,每茬收获55.35元,每年养殖期总共刈割5茬,合计每个浮床收获276.75元。每个浮床蔬菜种植成本22元,收割人工成本30元,成本合计77.03-85.37元/年,利润199.72-191.38元/年,种植效益可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