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4242发布日期:2019-01-04 22:5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平台。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作为主要的水产品来源,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在海水养殖中,通常用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有很多种方式,常用的为浮筒搭建的浮动平台,水底部分用渔网圈养,形成一个天然的渔场。现有当中的浮动平台,采用木踏板和浮球(泡沫)起支撑作用,再将多个网箱连接在木踏板的下方,形成鱼排,传统鱼排由于长期受到的日光照射,易于老化损坏,损坏部件的更换往往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平台,包括立柱支架、平台支架和浮力管,所述平台由多个支架连接而成,所述平台支架相对内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平台支架相对外侧均设置有立柱支架,所述立柱支架均通过螺栓与平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支架结构为镜像设置,所述平台支架与立柱支架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浮力管,所述立柱插接在立柱支架上,所述踏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在立柱支架或平台支架上,在螺丝与踏板连接处垫有介条,每条介条上装有多组螺丝。

优选的,所述立柱支架与平台支架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上方等距铺设有踏板,所述踏板两侧与两组底座间均设置有围板。

优选的,所述立柱支架与平台支架均由水平竖直的固定板构成,采用一体成型技术,且立柱支架与平台支架两侧均开设有等高的螺孔,所述平台支架与立柱支架顶端面上均等距固定设置有挡片,所述踏板设置在挡片间。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内杆和伸缩外管,所述伸缩外管套设在内杆顶端,且在内杆及伸缩外管上均开设有高度调节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塑料平台,通过立柱支架与平台支架的设计,在生产尺寸固定的情况下,使得塑料平台部件的更换更为便捷,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立柱支架及平台支架上方设置挡片及踏板两端设置的围板能够避免踏板滑落,使塑料平台在风浪的冲撞下能更好保护踏板,保证人们的环境安全;相比较传统平台的突出型设计,该塑料平台的设计,能够减少平台踏板在风浪中受到的冲击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支架、2浮力管、3立柱、4围板、5踏板、6平台支架、7 底座、8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塑料平台,包括立柱支架1、平台支架6和浮力管2,所述平台由多个平台支架6连接而成,所述平台支架6相对内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平台支架6相对外侧均设置有立柱支架1,所述立柱支架1均通过螺栓与平台支架6固定连接,且所述立柱支架1结构为镜像设置,所述平台支架6与立柱支架1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浮力管2,所述立柱3插接在立柱支架1上,所述踏板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在立柱支架1 或平台支架6上,在螺丝与踏板连接处垫有介条8,每条介条上装有多组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支架1与平台支架6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上方等距铺设有踏板5,所述踏板5两侧与两组底座7间均设置有围板4,所述踏板5两端上方安装有介条8,所述介条8上安装有多组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支架1与平台支架6均由水平竖直的固定板构成,采用一体成型技术,且立柱支架1与平台支架6两侧均开设有等高的螺孔,所述平台支架6与立柱支架1顶端面上均等距固定设置有挡片,所述踏板5 设置在挡片间。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3包括内杆和伸缩外管,所述伸缩外管套设在内杆顶端,且在内杆及伸缩外管上均开设有高度调节螺纹孔。

具体的,该塑料平台,立柱支架1与平台支架6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单个部件出现损坏时,拆卸更换较为便捷,同时在立柱支架1及平台支架6 上方设置挡片及踏板5两端设置的围板4能够避免踏板5滑落,同时由于立柱3与底座7的结构,使塑料平台在风浪的冲撞下能更好保护踏板5,保证了人们的工作安全,该塑料平台,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