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635发布日期:2018-08-24 17:2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过量的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严重,尤其是水源热泵技术的广泛使用,需要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导致生态遭到破坏,为此人们开始采取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现有的回灌装置,在回灌的时候,在回灌量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水溢出,导致水资源浪费,而且不具备防堵塞的功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回灌装置,在回灌的时候,在回灌量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水溢出,导致水资源浪费,而且不具备防堵塞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包括回灌井、回灌管和第一水泵,所述回灌井的内腔设置有回灌管,所述回灌管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水泵的左侧,所述第一水泵的右侧连通有外接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外壁插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水管的外壁连通有第二水管的一端且第二水管的外壁插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水泵的一侧,所述第二水泵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第二水管的右侧,所述回灌井的内腔上端开设有锥形槽,所述回灌管的外壁上下分别套设有锥形块和浮力环,所述浮力环和锥形块之间通过支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块的外壁开始有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环的内腔设置有清理刷。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和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的型号为E7500,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 85-300G-F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通过锥形块外壁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将数据反馈给处理器,当大于预设值时,处理器停止第一水泵工作,有效的避免了水溢出,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通过第二水泵反向抽水,使得回灌管表面的通孔内残留的易堵塞的物质反向冲走,避免堵塞。

3.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通过浮力环的内壁设置有清理刷,在浮力环上下移动时,对通孔外围的易堵塞物质进行清理,避免回流时堵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的浮力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灌井;2、回灌管;3、第一水管;4、第一水泵;5、外接水管;6、第一电磁阀;7、处理器;8、第二水管;9、第二水泵;10、第三水管;11、第二电磁阀;12、锥形槽; 13、锥形块;14、压力传感器;15、浮力环;16、支杆;17、清理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水人工回灌装置,包括回灌井1、回灌管2和第一水泵4,所述回灌井1的内腔设置有回灌管2,所述回灌管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管3的一端,所述第一水管3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水泵4的左侧,所述第一水泵4的右侧连通有外接水管5,所述第一水管3的外壁插接有第一电磁阀6,所述第一水管3的外壁连通有第二水管8的一端且第二水管8的外壁插接有第二电磁阀11,所述第二水管8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水泵9的一侧,所述第二水泵9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三水管10,所述第一电磁阀6设置于第二水管8的右侧,所述回灌井1的内腔上端开设有锥形槽12,所述回灌管2的外壁上下分别套设有锥形块13和浮力环15,所述浮力环15和锥形块13之间通过支杆16连接。

其中,所述锥形块13的外壁开始有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

其中,所述浮力环15的内腔设置有清理刷17,通过清理刷 17可将外壁易堵塞物质清理,避免堵塞。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4的数据输出端和处理器7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水泵4、第一电磁阀 6、第二水泵9和第二电磁阀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7的型号为E7500,压力传感器14的型号为85-300G-FC。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6和第一水泵4进行回灌,当回灌井1内的水位上升的时候,浮力环15会上升,从而推动锥形块13进入锥形槽12,当压力传感器14感受到数据反馈给处理器7,当大于预设值的时候,处理器停止第一水泵4工作,关闭第一电磁阀6,然后启动第二水泵9打开第二电磁阀11,强水反向抽离,使得水流将回灌管1表面的通孔内的易堵塞物质冲走,同时通过浮力环15内的清理刷17可清理外侧易堵塞物质,避免堵塞,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