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636发布日期:2018-08-24 17:2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散热风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通直流散热风扇不具有使能控制功能,但是在某些领域应用时需要对风扇进行智能控制,此时必须在相关产品上另置控制电路来配合完成。比如:对直流散热风扇实现启动或关闭等控制,目前只能通过三极管、MOS管、继电器等外围电路直接控制风扇电源,以实现简单的供电切换,此类办法无法做到真正的待机,同时,因控制电路置于风扇外部并且需要其他设计电路来配合使用,进而存在使用不便和操作麻烦等缺陷,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仅需高低电平信号即可控制风扇启动或关闭,有助于实现智能控制、无需外置电路,从而便于使用、简化外部电路结构的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其包括有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上设有线路板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有正极端、使能端和地,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第一NPN管、第二NPN管和MOS管,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于使能端,所述第一NPN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于正极端,所述第一NPN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集电极的电压传输至第二NPN管的基极,所述第二NPN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正极端,所述第二NPN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NPN管集电极的电压传输至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正极端,所述MOS管源极的电压传输至风扇本体的正极,所述风扇本体的负极接地,其中:当所述使能端加载高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NPN管导通并将所述第二NPN管的基极电位拉低,所述第二NPN管关断以令所述MOS管导通,所述MOS管将正极端电压传输至风扇本体的正极;当所述使能端加载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NPN管关断,所述第二NPN管的基极呈高电位,所述第二NPN管导通并将所述MOS管的栅极电位拉低,所述MOS管关断以令所述风扇本体掉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NPN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于第二NPN管的基极。

优选地,所述第二NPN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于MOS管的栅极。

优选地,所述第六电阻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100KΩ。

优选地,包括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MOS管的源极,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风扇本体的正极。

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的正极通过电解电容接地。

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包括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风扇驱动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线圈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后作为风扇本体的正极,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和第二线圈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风扇驱动器。

优选地,所述风扇驱动器的芯片型号为US891。

优选地,所述MOS管的型号为MT19N10。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中,接线端子的正极端和地之间可持续接入供电电压,通过向使能端加载高、低电平信号,即可实现对直流散热风扇的启、停控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智能控制,而且无需外置电路,同时本实用新型易于使用,大大简化了外部电路结构,适合应用于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散热风扇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有风扇本体1,所述风扇本体1上设有线路板2和接线端子3,所述接线端子3包括有正极端、使能端EN和地,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第一NPN管Q2、第二NPN管Q3和MOS管Q1,所述第一NPN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于使能端EN,所述第一NPN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4连接于正极端,所述第一NPN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2集电极的电压传输至第二NPN管Q3的基极,所述第二NPN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5连接于正极端,所述第二NPN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NPN管Q3集电极的电压传输至MOS管Q1的栅极,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于正极端,所述MOS管Q1源极的电压传输至风扇本体1的正极,所述风扇本体1的负极接地,其中:

当所述使能端EN加载高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NPN管Q2导通并将所述第二NPN管Q3的基极电位拉低,所述第二NPN管Q3关断以令所述MOS管Q1导通,所述MOS管Q1将正极端电压传输至风扇本体1的正极;

当所述使能端EN加载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NPN管Q2关断,所述第二NPN管Q3的基极呈高电位,所述第二NPN管Q3导通并将所述MOS管Q1的栅极电位拉低,所述MOS管Q1关断以令所述风扇本体1掉电。

上述直流散热风扇中,接线端子3的正极端和地之间可持续接入供电电压,通过向使能端EN加载高、低电平信号,即可实现对直流散热风扇的启、停控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智能控制,而且无需外置电路,同时本实用新型易于使用,大大简化了外部电路结构,适合应用于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NPN管Q2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7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R2连接于第二NPN管Q3的基极。所述第二NPN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3连接于MOS管Q1的栅极。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电阻R3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三电阻R5的阻值为100KΩ。

为了抑制反向电流,本实施例包括有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于MOS管Q1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于风扇本体1的正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本体1的正极通过电解电容C1接地。

关于风扇本体1的具体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本体1包括有第一线圈COIL1、第二线圈COIL2和风扇驱动器U1,所述第一线圈COIL1的第一端和第二线圈COIL2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后作为风扇本体1的正极,所述第一线圈COIL1的第二端和第二线圈COIL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风扇驱动器U1。但是这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使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单线圈结构的风扇本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对风扇本体的具体组成不作限定,即采用任何一种风扇本体的技术方案,均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风扇驱动器U1的芯片型号为US891。所述MOS管Q1的型号为MT19N10。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直流散热风扇,其实现了风扇工作过程中的自动开关控制,外部电路只需提供一个高低电平信号给使能端口,即可控制风扇启动或关闭运行,从而可实现MCU智能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把相应的控制电路集成于直流散热风扇内部,即直流散热风扇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集成一体,使能控制端口和电源端口独立引出,从而简化了外部电路,操作简单,适合应用于多种领域,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