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白芨种植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312发布日期:2018-08-14 17:2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芨种植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白芨种植棚。



背景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白芨的种子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野生资源稀少,由于需求量大,野生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因此只有采取人工繁育,采用分块茎的方式进行繁殖;而且白芨在喜温暖、喜肥、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中才能良好的生长,野生的白芨生长很困难,人工培植营造的白芨生长环境大多结构较为简单,管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白芨种植棚。

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白芨种植棚,包括电机台、底盘、伸缩棚、透光顶棚、顶柱,所述底盘设置在电机台上,所述顶柱设置在底盘中心,所述透光顶棚套设在顶柱顶端,所述伸缩棚与透光顶棚底端连接并设置在底盘上,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多个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自转台、液槽、抽液机、送液管、洒液管、洒液喷头、框架、栽植槽、分液管、分液槽,所述自转台设置在底盘上,所述液槽设置在自转台上,所述抽液机设置在液槽两侧并与其连通,所述送液管一端与抽液机,送液管另一端与洒液管连接,所述洒液管底部设置有多个洒液喷头,所述框架设置在液槽上方,所述框架上依次逐级设置有多个栽植槽,所述栽植槽一侧设置有分液槽,分液槽通过多个分液管与栽植槽连通,所述洒液管位于栽植槽上方。

优选地,所述栽植槽底部设置有倒液提拉带,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提拉转机,所述倒液提拉带与提拉转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框架顶部设置有日照探测器。

优选地,所述洒液管的个数与栽植槽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白芨种植棚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通过伸缩棚打开大棚并进行通风透气,种植装置可以保持营养液充分且不过量,保持白芨生长过程的营养均衡,此外还可以通过日照探测器调整种植装置的方向,使白芨健康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栽植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台、2-底盘、3-伸缩棚、4-透光顶棚、5-顶柱、6-自转台、7- 液槽、8-抽液机、9-送液管、10-洒液管、11-洒液喷头、12-框架、13-栽植槽、 14-分液管、15-分液槽、16-倒液提拉带、17-提拉转机、18-日照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人工白芨种植棚,包括电机台1、底盘2、伸缩棚3、透光顶棚4、顶柱5,所述底盘2设置在电机台1上,所述顶柱5设置在底盘2 中心,所述透光顶棚4套设在顶柱5顶端,所述伸缩棚3与透光顶棚4底端连接并设置在底盘2上,所述底盘2上设置有多个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自转台6、液槽7、抽液机8、送液管9、洒液管10、洒液喷头11、框架12、栽植槽13、分液管14、分液槽15,所述自转台6设置在底盘2上,所述液槽7设置在自转台6上,所述抽液机8设置在液槽7两侧并与其连通,所述送液管9 一端与抽液机8,送液管9另一端与洒液管10连接,所述洒液管10底部设置有多个洒液喷头11,所述框架12设置在液槽7上方,所述框架12上依次逐级设置有多个栽植槽13,所述栽植槽13一侧设置有分液槽15,分液槽15通过多个分液管14与栽植槽13连通,所述洒液管10位于栽植槽13上方。

所述栽植槽13底部设置有倒液提拉带16,所述框架12上设置有提拉转机 17,所述倒液提拉带16与提拉转机17连接。

所述框架12顶部设置有日照探测器18。

所述洒液管10的个数与栽植槽13相同。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白芨种植在栽植槽13内,营养液及水放置在液槽7 内并通过抽液机8和送液管9输送到洒液管10中,洒液管10内的液体通过洒液喷头11喷洒到栽植槽13内,若栽植槽13的液体过多时可以通过控制提拉转机17拉动倒液提拉带16使得栽植槽13倾斜,将栽植槽13内过多的液体倒出流入到其下方的液槽7内,如此反复控制白芨种苗在栽植槽13内健康生长。日照探测器18可以检测大棚内部的光照情况,从而使得与电机台1连接的自转台 6根据光照角度转动到光照强度合适的位置。伸缩棚3为可伸缩结构,可通过提拉伸缩棚3打开大棚进行各种种植操作,而当需要通风透气时也可以通过将伸缩棚3拉起到一定位置使大棚部分敞开从而实现通风透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