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0682发布日期:2018-06-15 20:2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特指一种具有起捕容易的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优越的湖泊渔业环境与高产的网箱养殖技术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单纯捕捞作业模式,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网箱养殖有很多种方式,选择浮箱搭建的浮动平台,水底部分用渔网圈养,起捕容易,成活率高,操作简单,适应性强。

现有技术中的网箱在海水养殖时由于洋流的存在,导致网箱在洋流作用下发生漂移变形,影响网箱的容积率,并且剧烈的网箱漂移有可能驱赶鱼群影响养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该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具有不易变形、起捕容易,成活率高,操作简单,适应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包括:

浮箱、浮子纲、外纲、加强纲、拉绳、养殖网、沉子、下纲、内纲;

所述养殖网的顶侧设置有内纲,且内纲通过固定方式与养殖网相连接;所述内纲的外侧设置有浮箱,且浮箱通过浮子纲与内纲相连接;所述浮箱的另一侧设置有外纲,且外纲通过浮子纲与浮箱相连接;所述外纲的四角处设置有拉绳,且拉绳通过捆绑方式与外纲相连接;所述养殖网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纲,且加强纲通过捆绑方式与养殖网相连接;所述养殖网的底侧设置有下纲,且下纲通过捆绑方式与养殖网相连接;所述下纲的底侧设置有沉子,且沉子通过悬挂方式与下纲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所述养殖网为斗状式设计,且养殖网内为中空式设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所述浮箱的两侧设置有凹槽,且外纲与内纲镶嵌在凹槽内通过浮子纲的捆绑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所述浮箱设置有多处,且浮箱通过外纲与内纲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所述浮子纲在每处的浮箱外侧设置有两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具有不易变形、起捕容易,成活率高,操作简单,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的浮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浮箱1、浮子纲2、外纲3、加强纲4、拉绳5、养殖网6、沉子7、下纲8、内纲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斗式水产养殖网结构,包括:浮箱1、浮子纲2、外纲3、加强纲4、拉绳5、养殖网6、沉子7、下纲8、内纲301;养殖网6的顶侧设置有内纲301,且内纲301通过固定方式与养殖网6相连接;内纲301的外侧设置有浮箱1,且浮箱1通过浮子纲2与内纲301相连接;浮箱1的另一侧设置有外纲3,且外纲3通过浮子纲2与浮箱1相连接;外纲3的四角处设置有拉绳5,且拉绳5通过捆绑方式与外纲3相连接;养殖网6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纲4,且加强纲4通过捆绑方式与养殖网6相连接;养殖网6的底侧设置有下纲8,且下纲8通过捆绑方式与养殖网6相连接;下纲8的底侧设置有沉子7,且沉子7通过悬挂方式与下纲8相连接,养殖网6为斗状式设计,且养殖网6内为中空式设计,浮箱1的两侧设置有凹槽,且外纲3与内纲301镶嵌在凹槽内通过浮子纲2的捆绑方式相连接,浮箱1设置有多处,且浮箱1通过外纲3与内纲301相连接,浮子纲2在每处的浮箱1外侧设置有两处。

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将养殖网6的顶端与内纲301通过捆绑方式相连接,然后将内纲301与外纲3放入浮箱1两侧的凹槽内,通过浮子纲2用捆绑方式相连接,避免养殖网6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拉拽,然后在养殖网6的外壁通过捆绑方式将加强纲4与内纲301及下纲8相固定,将沉子7通过捆绑方式与下纲8连接,最后将拉绳5的一端与外纲3相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固定于池底,通过以上对结构上的改进具有不易变形、起捕容易,成活率高,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的优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