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底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8041发布日期:2018-09-25 18:4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鱼缸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底滤系统。



背景技术:

水族养殖中,对水的过滤必不可少。目前在水族消费市场上,过滤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过滤方式称为“下滤”也称“底滤”。底滤,是指在用养殖的主缸的水平下方(不分左右前后)位置放置过滤用的底滤缸,主缸中需过滤的水向下流入底滤缸中,通过底滤缸中设置相应滤材并控制水流的方向,逐步将水体中的颗粒物拦截,并将水中的有机物过滤或分解掉,最后得到过滤后的相对纯净的水体,并通过水泵将过滤后的水抽入主缸中,此为一个完成的过滤循环过程,其结构如图1所示。

目前市场上的底滤缸,主要是用玻璃材质根据用户的需求粘合而成的一体式缸体,在缸体内设置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相应的过滤仓以存放相应的滤材,通过控制水流方向逐步过滤水体。传统的底滤存在的问题有:1、体积较大,不易搬运;2、由于绝大部分底滤缸体放置于一个上面放主缸的底柜中,而底柜内容空间狭窄,因此不利于日常维护和操作;3、传统的自行粘合的底滤缸一般为开放式,存在水体溢流的隐患;4、每个仓体和水流方向都是预先设计并粘合,后期无法调整。因此,需要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全新的底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底滤系统,由多个模块组成,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其变成单独的、规格统一的、零部件通用的模块,从而可以快速实现去除、更替、添加,便于规范化制作,减少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底滤系统,包括模块化箱体和位于所述模块化箱体内部且与其内部空间相契合的提篮,所述提篮下表面设有若干个小孔且内部填充有滤材,多个所述模块化箱体为若干个,每个所述模块化箱体均安装有两根一端插入所述模块化箱体内部的水管,若干个所述模块化箱体通过水管依次连接,水流依次通过相互连接的若干个所述述模块化箱体完成过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箱体底面与所述提篮之间的空间通过多个所述支撑柱划分为多个隔间,所述支撑柱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与所述提篮,所述提篮下表面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所述模块化箱体上表面与所述提篮的对应位置也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一根水管管身依次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上表面与所述提篮的对应位置的两个水管连接口,下端插入所述隔间内,另一个水管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上表面的另一个水管连接口,下端插入所述模块化箱体内部。通过将一根水管设置在滤材上方,另一根水管设置于滤材下方此举能够引导水流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可以控制水流进入模块化箱体后的路径是通过滤材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而不是从缝隙中穿过,造成滤材无法发挥应有的过滤和生化分解作用,过滤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提篮下表面对角位置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所述模块化箱体上表面与所述提篮的对应位置也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通过水管连接口的对角位置设置,保障水流能尽可能通过更大面积的滤材,从而进一步加强过滤效果。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箱体由箱身和其上方的盖体组成,所述盖体与所述提篮的对应位置也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所述箱身和所述盖板之间有水密封结构,所述水管连接口与所述水管之间连接为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箱体上部两端也设有与所述提篮相对应的两个水管连接口。其作用是:根据用户需求,当用户是密封使用该模块化过滤系统时,则模块化箱体上的水管连接口封闭;当用户去掉盖板开放式使用本实用新型过滤时,则可以打开盖体,通过模块化箱体上部两端的水管连接口,并通过不同的连接次序控制水流走向,与密封使用时的方式相同。通过在模块化箱体部分别两端设有水管连接口:使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密封使用,也可以根据用户情况开放式使用。

进一步,还包括为水循环提供动力的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水流通过的最后一个模块化箱体内,并与用于出水的水管连接。在水流过滤的末端出设置水泵,为水流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保证其能够顺利通过过滤并通过回水管输出净化后的水。

进一步,所述提篮为柔性不透水材料制成,且所述提篮上部四周设有把手。能做到提篮与模块化箱体的四周完全贴合,通过设置把手,便于清洗时将提篮取出,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箱体一侧设有可折叠拉手。方便维护时将箱体拖出或推入鱼缸的底柜中。使用完折叠减小占用面积。

进一步,所述模块化箱体上表面设有气孔阀门,所述气孔阀门上设有气管接口,提篮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一个可通过气管的小孔。无需使用时,通过阀门关闭密封防止漏水,用的时候则有两种用法,1、在顶端气管接口处接上气管可以排出箱内的气体;2、在顶端接气管并与氧气泵相连,在内部接上气管并与气泡石相连,能够将氧气运送至底部,实现增气。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箱体的两根水管之间通过双活接头相互连通。方便快速分离和接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模块化箱体组合而成,将传统底滤缸的每个仓独立出来,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其变成单独的、规格统一的、零部件通用的模块,每个模块化箱体可以快速实现去除、更替、添加,便于规范化制作,减少成本,能够根据不同大小的鱼缸进行调节;而且模块化箱体采用更轻的材质制造,便于搬运,也可以单独取出,日常维护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块化箱体内部结构设计,通过将一根水管设置在滤材上方,另一根水管设置于滤材下方此举能够引导水流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可以控制水流进入模块化箱体后的路径是通过滤材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而不是从缝隙中穿过,造成滤材无法发挥应有的过滤和生化分解作用,过滤效果好。通过水管连接口的对角位置设置,保障水流能尽可能通过更大面积的滤材,从而进一步加强过滤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密封设计,多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能够免于溢水隐患。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1为现有技术中底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模块化底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模块化底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模块化箱体,2-提篮,3-水管,4-支撑柱,5-隔间,6-水泵,7-双活接头, 8-把手,9-可折叠拉手,10-气孔阀门,11-水管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模块化底滤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模块化箱体1和位于所述模块化箱体1内部且与其内部空间相契合的提篮2,所述提篮2下表面设有若干个小孔且内部填充有滤材,多个所述模块化箱体1为若干个,每个所述模块化箱体1均安装有两根一端插入所述模块化箱体1内部的水管3,若干个所述模块化箱体1通过水管3依次连接,水流依次通过相互连接的若干个所述述模块化箱体1完成过滤。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箱体1的两根水管3之间通过双活接头7相互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1底面与所述提篮2之间的空间通过多个所述支撑柱4划分为多个隔间5,所述支撑柱4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1与所述提篮 2,所述提篮2下表面对角位置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所述模块化箱体1上表面与所述提篮2的对应位置也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一根水管3管身依次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1上表面与所述提篮2的对应位置的两个水管连接口,下端插入所述隔间5内,另一个水管 3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1上表面的另一个水管连接口,下端插入所述模块化箱体1内部。通过将一根水管3设置在滤材上方,另一根水管3设置于滤材下方此举能够引导水流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可以控制水流进入模块化箱体1后的路径是通过滤材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而不是从缝隙中穿过,造成滤材无法发挥应有的过滤和生化分解作用,过滤效果好。通过将一根水管3设置在滤材上方,另一根水管3设置于滤材下方此举能够引导水流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可以控制水流进入模块化箱体1后的路径是通过滤材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而不是从缝隙中穿过,造成滤材无法发挥应有的过滤和生化分解作用,过滤效果好,通过水管连接口的对角位置设置,保障水流能尽可能通过更大面积的滤材,从而进一步加强过滤效果。

其中,所述模块化箱体1由箱身和其上方的盖体组成,所述盖体与所述提篮2的对应位置也设有两个水管连接口,所述箱身和所述盖板之间有水密封结构。

其中,所述水管连接口与所述水管3之间连接为密封连接。

在一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为水循环提供动力的水泵6,所述水泵6设置于水流通过的最后一个模块化箱体1内,并与用于出水的水管3连接。在水流过滤的末端出设置水泵 6,为水流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保证其能够顺利通过过滤并通过回水管3输出净化后的水。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提篮2为柔性不透水材料制成,且所述提篮2上部四周设有把手8。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1一侧设有可折叠拉手9。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模块化箱体1上表面设有气孔阀门10,所述气孔阀门10上设有气管接口,提篮2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一个可通过气管的小孔。无需使用时,通过阀门关闭密封防止漏水,用的时候则有两种用法,1、在顶端气管接口处接上气管可以排出箱内的气体;2、在顶端接气管并与氧气泵相连,能够将氧气运送至底部,在内部接上气管并与气泡石相连,实现增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化箱体上1部两端也设有与所述提篮2相对应的两个水管连接口11。其作用是:根据用户需求,当用户是密封使用该模块化过滤系统时,则模块化箱体1上的水管连接口11封闭;当用户去掉盖板开放式使用本实用新型过滤时,则可以打开盖体,通过模块化箱体1上部两端的水管连接口11,并通过不同的连接次序控制水流走向,与密封使用时的方式相同。通过在模块化箱体1部分别两端设有水管连接口11:使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密封使用,也可以根据用户情况开放式使用。开放式使用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安装和工作流程是:

根据鱼缸大小和过滤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的模块化箱体1,将多个模块化箱体1依次连接,前一个模块化箱体1的一根水管3连接后一个模块化箱体1的一根水管3,相邻两根水管3之间的通过双活接头7连接,最后一个模块化箱体1出水的水管3连接水泵6。每个模块化箱体1之中,一根水管3管身依次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1上表面与所述提篮2 的对应位置的两个水管连接口,下端插入所述隔间5内,另一个水管3连接所述模块化箱体1上表面的另一个水管连接口,下端插入所述模块化箱体1内部。

工作时,在水泵6提供的动力下,水流通过水管3进入第一个模块化箱体1内过滤,并在依次通过相连接的若干个模块化箱体1的过滤后从最后一个模块化箱体1水管 3回到鱼缸内,即完成一次水循环的过滤,可根据需要多次过滤。水流进入模块化箱体1 后的路径是通过滤材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