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园杂草斩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4709发布日期:2018-08-14 17:2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园杂草斩压机。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种植中,由于杂草的快速生长,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果园中,果树的下方由于空间大,杂草更是生长快速,影响了果树的正常营养的吸收,降低果实的产量。现有的技术中,对于杂草的处理方式通常是采用农药抑制杂草的生长,但是该方法也会使得果树受到农药的影响,使得果实有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园杂草斩压机,除掉果园所生长的杂草。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果园杂草斩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下方安装有压草装置,所述压草装置为柱状滚筒结构,所述柱状滚筒结构的表面沿轴向以及周向均匀排布有若干压草刀,所述压草刀为间隔式排布;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推动装置的连接头。

所述压草刀为矩形或梯形结构。

周向相邻的压草刀相间隔排布。

所述压草刀相间与压草刀的长度相等。

所述压草刀长度为3~5cm。

所述压草刀高度为6~10cm。

所述压草装置的柱状滚筒结构内部为空腔形,且设置有注水口以及堵头。

所述压草装置的中心轴两端通过轴承悬挂于机架的下方。

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电动装置和手扶装置。

所述柱状滚筒结构的长度为1.25~1.5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园杂草斩压机,通过在压草装置的柱状滚筒结构表面均匀的排布若干压草刀,能够将杂草斩压,使得杂草受伤后到下,不能继续生长,慢慢腐烂而转化为有机肥,进而达到除掉杂草的目的,既能够除掉杂草,又能够增加果树的营养,对果树的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效果好,通过物理手段将杂草进行处理,降低了现有技术中农药对果实的污染以及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人们食用果实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天旱时自转斩压,雨水多时输入动力,增加土地粗糙度,以利用雨水下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果园杂草斩压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果园杂草斩压机压草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果园杂草斩压机压草刀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压草装置;3—压草刀;31—刀片;32—刀带;4—注水口;5—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果园杂草斩压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下方安装有压草装置2,所述压草装置2为柱状滚筒结构,所述柱状滚筒结构的表面沿轴向以及周向均匀排布有若干压草刀3,所述压草刀3为间隔式排布;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推动装置的连接头5。

优选地,为了将杂草能够斩断以及压倒,所述压草刀3为矩形或梯形结构,刀刃十分锋利,周向相邻的压草刀3相间隔排布,所述压草刀3相间与压草刀3的长度相等。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压草刀3包括可拆卸的刀带32,刀带32上安装有刀片31,如图3所示,刀片31上设置有若干锋利的锯齿,刀带32通过焊接安装于柱状滚筒结构上,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柱状滚筒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草刀3长度为3~5cm。所述压草刀3高度为6~10cm,所述柱状滚筒结构的长度为1.25~1.5m,所述柱状滚筒结构的直径为30cm。

为了增加压草装置2的压力,所述压草装置2的柱状滚筒结构内部为空腔形,且设置有注水口4以及堵头,所述压草装置2的中心轴两端通过轴承悬挂于机架1的下方。空腔中最大能够装0.45方水,来增加重量,进而在斩压杂草的同时,能够将杂草压倒并且浅埋、浅松,增加地面粗糙度,使得过多的雨水能够迅速的下渗,保持水土不流失,并使得杂草腐烂速度加快,用于雨水较多的年份,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天旱时自转斩压,雨水多时输入动力,增加土地粗糙度,以利用雨水下渗。

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电动装置和手扶装置,能够推动机架1向前运动,由于推动装置上安装有接头,能够方便的进行连接转化,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在果园杂草生长小于50cm时,将果园杂草斩压机放置于果园,通过推动装置推动机架1,进而带动柱状滚筒结构转动,将杂草斩断压倒,并且能够将杂草压倒并且浅埋、浅松,增加地面粗糙度,加速杂草的腐烂,使得杂草成为肥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多次反复进行碾压,已达达到将所有杂草处理干净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了解到上述具体事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某些部分所可能作出的改进、变动,体现的仍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实现的仍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