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种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4329发布日期:2018-08-17 17:58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树栽培用具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火龙果种植架。



背景技术:

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植株无主根,侧根大量分布在浅表土层,同时有很多气生根,可攀援生长。人工种植火龙果,一般需要搭建种植架以供火龙果攀爬生长。常见的火龙果种植架为水泥立柱加圆盘结构,即在地里安装水泥立柱,然后在水泥立柱上安装圆盘,种植时让火龙果种植在水泥立柱旁边,让火龙果依附水泥立柱生长,当火龙果苗穿过固定在水泥立柱上端的环形圆盘后,使火龙果苗呈伞状相四面散开,搭在圆盘上,从而增加火龙果接受光照的面积,促进火龙果生长。但水泥立柱体积较大,安装较为麻烦,且火龙果顶端向四面散开,管理人员进行护理时需要绕水泥柱转圈操作,效率低,且容易被火龙果茎蔓上的刺刺伤。此外,单独的水泥立柱不利于搭建整体的防寒防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更适合农业生产使用的火龙果种植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种植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部均设有向两侧延伸的横杆,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上部通过第一拉线相连,第一立柱的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拉线、第三拉线与第二立柱的横杆相连,第一拉线位于第二、第三拉线上方,并平行于第二、第三拉线;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状节点。

使用时,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插入泥土中,在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间隔种植火龙果苗,火龙果茎长到一定高度后,可沿两侧的第二、第三拉线横向长开,有利于接受光照,提高成果率。火龙果茎向两侧生长,整体形状规则,有利于剪枝等园林管理。凸起状节点的设置,便于对火龙果茎进行绑绳等操作,尤其在刮风下雨季节,可对火龙果进行固定,避免火龙果倒伏与火龙果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顶部均设有支撑卡口,且两根立柱的顶部通过第四拉线相连。可让部分火龙果茎先向上绕第四拉线生长、部分向两侧的第二、第三拉线生长,更充分利用阳光。也可在第四拉线上绑上薄膜,加强对火龙果的防雨防寒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卡口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弧形卡口、缠绕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的固定部,以及与第一弧形卡口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卡口,所述第一弧形卡口、固定部和第二弧形卡口依次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一端固定在第四拉线上,另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所述定位杆架设于支撑卡口上。当下大雨或需要防寒时,可将定位杆取下,将薄膜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两端均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末端设有开口倾斜向上的卡槽。下大雨或需要防寒时,可将定位杆取下,卡设在卡槽上,从而快速地将薄膜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杆为伸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杆和横杆均为中空结构杆,横向支杆和横杆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斜拉线与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的上部、第一拉线与立柱的连接处相连。结构更稳固。

进一步的,斜拉线与横杆的夹角为30-7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底部均设有三角支脚。

本实用新型优点:1、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第一、第二、第三拉线的设置,可使火龙果整齐地向两侧生长,方便剪枝等园林管理。其中,凸起状节点的设置,便于对火龙果茎进行绑绳等操作,尤其在刮风下雨季节,可对火龙果进行固定,避免火龙果倒伏与火龙果茎移动。

2、第四拉线、卡口等结构的设置,可在下大雨或需要防寒时,快速地将薄膜打开,避免火龙果受雨水及霜冻的侵袭,保证火龙果的成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卡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号为: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横杆,4-第一拉线,5-第二拉线,6-第三拉线,7-节点,8-斜拉线,9-三角支脚,10-第四拉线,11-支撑卡口,111-弧形卡口,112-固定部,113-第二弧形卡口,12-横向支杆,13-卡槽,14-螺栓,15-薄膜,16-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火龙果种植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上部均设有向两侧延伸的横杆3,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上部通过第一拉线4相连,第一立柱1的横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拉线5、第三拉线6与第二立柱2的横杆3相连,第一拉线4位于第二拉线5及第三拉线6上方,并平行于第二拉线5及第三拉线6;第二拉线5和第三拉线6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状节点7。所述横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斜拉线8与第一立柱1或第二立柱2的上部、第一拉线4与两根立柱的连接处相连。斜拉线8与横杆3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底部均设有三角支脚9。

所述第一立柱1及第二立柱2顶部还设有第四拉线10和支撑卡口11,第四拉线10将两根立柱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卡口11包括开口向上的第一弧形卡口111、缠绕第一立柱1或第二立柱2的固定部112,以及与第一弧形卡口111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卡口113,所述第一弧形卡口111、固定部112和第二弧形卡口113依次相连。所述横杆3两端均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横向支杆12,所述横向支杆12末端设有开口倾斜向上的卡槽13。所述横向支杆12和横杆3均为中空结构杆,横向支杆12和横杆3通过螺栓14连接。所述横向支杆12为伸缩结构。

还包括薄膜15,所述薄膜15一端固定在第四拉线10上,另一端固定在定位杆16上,所述定位杆16架设于支撑卡口11上。下大雨或需要防寒时,可将定位杆16取下,卡设在卡槽13上,从而快速地将薄膜打开。

使用时,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插入泥土中,在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之间间隔种植火龙果苗,火龙果茎长到一定高度后,可沿两侧的第二拉线5、第三拉线6横向长开,有利于接受光照,提高成果率。火龙果茎向两侧生长,整体形状规则,有利于剪枝等园林管理。凸起状节点7的设置,便于对火龙果茎进行绑绳等操作,尤其在刮风下雨季节,可对火龙果进行固定,避免火龙果倒伏与火龙果茎移动。遇到大雨或需要防寒时,将定位杆16取下,卡设在卡槽13上,从而快速地将薄膜15打开,避免火龙果受雨水及霜冻的侵袭,保证火龙果的成果率。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