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7011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哲罗鱼循环水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哲罗鱼(huchotaimen)是名贵珍稀大型鲑科冷水性鱼类,属鲑形目,哲罗鱼属;自然环境下,哲罗鱼大多栖息于水质清新、温度较低(15℃以下)的河流或溪流中。其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哲罗鱼分布区域范围大面积减少,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已处于濒危状态。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受胁物种等级标准划分,哲罗鱼已属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在中国境内,除黑龙江上游的支流-呼玛河、乌苏里江以及新疆的哈纳斯湖存在极小的野生繁殖群体,其他水域已十分罕见,因而亦被我国列为濒危物种。为挽救这一濒危鱼类,国内外学者积极开展哲罗鱼的人工养殖。

目前,哲罗鱼的养殖主要采用开放式流水养殖,水资源消耗巨大,每天换水量很大,平均换水率每1.5h交换一次,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消耗。这就说明哲罗鱼养殖实际是以牺牲自然水资源为代价。此外,哲罗鱼的生长对水质和水温要求极高,开放流水养殖很难满足其生长对水质的要求,这也是哲罗鱼不能大范围推广的原因。因此,亟待寻找一种哲罗鱼养殖生产相关的工艺和技术模式,促进哲罗鱼养殖向规模化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aquaculturesystems,ras)是指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对养殖循环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养殖模式,优点是:用水量少、养殖密度高、生长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易于控制生长环境、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在我国,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虹鳟鱼、平鲽鱼类和虾类、鳗鲡、河鲀、石斑鱼等鱼类已经初步实现了循环水养殖模式或半循环水养殖模式,但哲罗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却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以适于碳酸盐型工厂化养殖哲罗鱼。

本发明的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具体为:哲罗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与哲罗鱼幼鱼养殖系统衔接,经过驯化培育的幼鱼达到2g-4g后,经过平行筛选,不同规格鱼苗分别放进入多个养殖池,养殖池排出的水体经过沉淀池及微滤机池进行残饵、粪便等悬浮物进行过滤去除;利用ph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对养殖水体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达到养殖设定值范围内;通过水泵使养殖水体进入浮球式生物过滤器进行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的去除;进入滴滤池进行co2等有害气体去除;再进入增氧槽进行纯氧增氧,达到养殖需求;增氧后的水体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最后养殖水体经增氧高位水箱自流进入养殖池中,完成整个哲罗鱼循环水养殖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的鱼池直径为1.5米,池深为1.0米,数量为60个,总水量为75米3;养殖密度为30-50公斤/米3,养殖产量为2250-3750kg。可养殖100g左右的鱼种3万尾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所在车间内的温度采取空气调温,使车间内温度保持在17~19摄氏度;在哲罗鱼循环水养殖系统预运转和生物膜培养阶段,通过鱼池表层水体循环与车间内的空气温度充分交换,把温度为8℃度的水体逐渐提高到15℃~17℃摄氏度,以适应鱼种生长要求;同时保持水温低于车间空气温度2度以上,防止水蒸气上升,在车间顶部凝聚成水滴而形成潮湿环境,影响车间电路和系统运行;由于系统每日换水量不超过20%,在循环养殖过程中,可依靠水体与车间空气的交换来满足升温要求。

进一步地:增氧槽进行纯氧增氧具体过程为:采用在增氧槽内设置纳米瓷棒,以液氧增氧方式对养殖水体增氧,确保养殖水体在回水池达到5mg/l。

进一步地:为了应对突然停水、停电、溶解氧骤降等应急情况,每个鱼池设置纳米管圈,进行纯氧应急增氧。

进一步地:ph值进行调节的具体操作为:由于循环水养殖过程是一个产酸过程,养殖水质ph值会不断下降,回水池上设置有石灰水或者小苏打水添加装置,确保ph值控制在7.2-7.8之间。

进一步地:60个养殖池的水量为75m3,浮球式生物滤器、滴滤池、增氧槽、微滤机池中的水量为25m3,为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过水水量,系统总水量为100米3水体;哲罗鱼养殖池中水体1小时循环1次,循环量为75米3/小时。

进一步地:根据水体和养殖密度,系统最大养殖量2250-3750kg,日投饵系数为体重3~4%,日投饵量90-150kg,产生7425g氨氮;在低温下,处理7425g氨氮需要固定床滤料的量为50米3,滤料系数为1/149,设置14个浮球式生物滤器进行生物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滴滤池载荷单位面积的流量为0.36-15m3/小时,每个滴滤池取面积为15米2,1.3米高,0.2米水深。为达到滴滤池去除二氧化碳的效果,滴滤池总风量应该大于500米3/小时。

进一步地:为了节约运行成本,采用提高增氧槽高度,实现增氧槽成为高位水箱的功能。同时在进水管处设置管道泵,在循环水量不足的前提下开启管道泵,从而达到循环水流量和压力要求。投饵设置:根据哲罗鱼的养殖特点,每个养殖池设置一个小型投饵机,投饵可设置为全自动投饵。投饵料的量可根据鱼的大小调节,设置为1%-1.5%;每天设几次投饵与关闭时间,在液晶显示屏中设置好准确的时间;投饵机投饵工作按照设定时间自动开机与自动关机,实现自动投饵功能。系统采用同一套plc,控制水温、水位、水量、溶解氧、ph值,根据哲罗鱼循环水养殖实际要求,使上述指标符合哲罗鱼养殖要求。水温控制在15℃-17℃;溶解氧回水处5mg/l;ph值控制在7.2-7.8之间;水循环量75m3/h;微滤机池、增氧槽水位按实际生产需要设置,实现plc系统自动控制。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哲罗鱼的养殖周期。系统的建立使哲罗鱼养殖过程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排除环境变化干扰因素,确保养殖鱼类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处于最优环境下培育,从而加快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及优良品种选育速度。其总体要求是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使养殖的哲罗鱼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同时通过系统中的水处理技术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co2等有害气体,有效控制养殖水体的ph值,优化了养殖水体环境,提高投喂饲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布置俯视图。

图中:养殖池1、沉淀池2、微滤机池3、回水池4、浮球式生物滤器5、滴滤池6、增氧槽7、紫外线消毒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发明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具体为:哲罗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与哲罗鱼幼鱼养殖系统衔接,经过驯化培育的幼鱼达到2g-4g后,经过平行筛选,不同规格鱼苗分别放进入多个养殖池,养殖池排出的水体经过沉淀池及微滤机池进行残饵、粪便等悬浮物进行过滤去除;利用ph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对养殖水体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达到养殖设定值范围内;通过水泵使养殖水体进入浮球式生物过滤器进行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的去除;进入滴滤池进行co2等有害气体去除;再进入增氧槽进行纯氧增氧,达到养殖需求;增氧后的水体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最后养殖水体经增氧高位水箱自流进入养殖池中,完成整个哲罗鱼循环水养殖过程。

具体地:所述养殖池的鱼池直径为1.5米,池深为1.0米,数量为60个,总水量为75米3;养殖密度为30-50公斤/米3,养殖产量为2250-3750kg。可养殖100g左右的鱼种3万尾左右。所述养殖池所在车间内的温度采取空气调温,使车间内温度保持在17℃-19℃;在哲罗鱼循环水养殖系统预运转和生物膜培养阶段,通过鱼池表层水体循环与车间内的空气温度充分交换,把温度为8℃度的水体逐渐提高到15℃-17℃摄氏度,以适应鱼种生长要求;同时保持水温低于车间空气温度2℃以上,防止水蒸气上升,在车间顶部凝聚成水滴而形成潮湿环境,影响车间电路和系统运行;由于系统每日换水量不超过20%,在循环养殖过程中,可依靠水体与车间空气的交换来满足升温要求。增氧槽进行纯氧增氧具体过程为:采用在增氧槽内设置纳米瓷棒,以液氧增氧方式对养殖水体增氧,确保养殖水体在回水池达到5mg/l。为了应对突然停水、停电、溶解氧骤降等应急情况,每个鱼池设置纳米管圈,进行纯氧应急增氧。ph值进行调节的具体操作为:由于循环水养殖过程是一个产酸过程,养殖水质ph值会不断下降,回水池上设置有石灰水或者小苏打水添加装置,确保ph值控制在7.2-7.8之间。60个养殖池的水量为75m3,浮球式生物滤器、滴滤池、增氧槽、微滤机池中的水量为25m3,为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过水水量,系统总水量为100米3水体;哲罗鱼养殖池中水体1小时循环1次,循环量为75米3/小时。根据水体和养殖密度,系统最大养殖量2250-3750kgkg,日投饵系数为体重3~4%,日投饵量90-150kg,产生7425g氨氮;在低温下,处理7425g氨氮需要固定床滤料的量为50米3,滤料系数为1/149,设置14个浮球式生物滤器进行生物处理。所述滴滤池载荷单位面积的流量为0.36~15m3/小时,每个滴滤池取面积为15米2,1.3米高,0.2米水深。为达到滴滤池去除二氧化碳的效果,滴滤池总风量应该大于500米3/小时。

更为具体地:为了节约运行成本,采用提高增氧槽高度,实现增氧槽成为高位水箱的功能。同时在进水管处设置管道泵,在循环水量不足的前提下开启管道泵,从而达到循环水流量和压力要求。投饵设置:根据哲罗鱼的养殖特点,每个养殖池设置一个小型投饵机,投饵可设置为全自动投饵。投饵料的量可根据鱼的大小调节,设置为1%-1.5%;每天设几次投饵与关闭时间,在液晶显示屏中设置好准确的时间;投饵机投饵工作按照设定时间自动开机与自动关机,实现自动投饵功能。系统采用同一套plc,控制水温、水位、水量、溶解氧、ph值,根据哲罗鱼循环水养殖实际要求,使上述指标符合哲罗鱼养殖要求。水温控制在15℃-17℃;溶解氧回水处5mg/l;ph值控制在7.2-7.8之间;水循环量75m3/h;微滤机池、增氧槽水位按实际生产需要设置,实现plc系统自动控制。

更为具体地:所述哲罗鱼幼鱼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沉淀池2、微滤机池3、回水池4、浮球式生物滤器5、滴滤池6、增氧槽7和紫外线消毒装置8;

所述养殖池1的数量为多个,养殖池1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沉淀池2连通,所述沉淀池2位于养殖池1的侧方,且沉淀池2的进口端的水平位置等于或低于养殖池1的出口端;所述沉淀池2的侧方设置有微滤机池3,且沉淀池2的出口端与微滤机池3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微滤机池3的侧方设置回水池4,微滤机池3的出口端与回水池4的进口端,回水池4内的养殖水体通过管道及水泵进入浮球式生物滤器5;所述浮球式生物滤器5的出口通过管道及水泵与滴滤池6连通,所述滴滤池6位于增氧槽7的上方,增氧槽7置于回水池4的侧方,所述增氧槽7内部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8,紫外线消毒装置8通过管道泵与增氧槽7连通;所述增氧槽7内的水体水位高于养殖池1内的水体水位,增氧槽7的水体出口通过管路与养殖池1连通。

具体地:所述回水池4的侧壁上设置有ph在线监测系统。所述回水池4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水体补充系统。所述沉淀池2与回水池4之间跨越微滤机池设置有旁路;另外,增氧槽7与紫外线消毒装置8之间跨越管道泵设置有旁路;再者管道泵与养殖池1之间跨越紫外线消毒装置8也设置有旁路。所述增氧槽7侧壁上安装氧气机。所述沉淀池2与微滤机池3相邻侧壁共用,所述回水池4与增氧槽7相邻侧壁共用。

更为具体地:所述一种哲罗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中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可以对系统进行循环水温、水位、溶解氧、ph值的自动监测,控制水温、补水、增氧及ph值的调节。

哲罗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与哲罗鱼幼鱼养殖系统衔接,经过驯化培育的幼鱼达到2g-4g后,经过平行筛选,不同规格鱼苗分别放进入60个养殖池,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哲罗鱼循环水养殖,并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淘汰筛选,进行大小规格分池养殖。

本实施方式的哲罗鱼循环水养殖系统每天的补充换水量为系统中总水体的12~20%左右。系统中的旁路是为了设备检修和停用时,系统仍能够循环运转而设置的功能。

虽然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