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1881发布日期:2018-06-15 20:41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涉及沿海滩涂防护林带的构建方法,具体说涉及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沿海滩涂包括泥滩、砂滩、岩滩和生物滩等四大基本类型,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我国海岸线长,滩涂总量很丰富,特别是泥滩,每年沿海泥滩滩涂都在淤长,因此开发滩涂资源,围海造田增加陆地面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沿海泥滩滩涂,由于土壤含盐量高,一般都只能生长一些低矮耐盐碱植物,包括一些球根草本植物及一些低矮灌木,如芦苇、盐地碱蓬等,这样生态景观单一。

在沿海新围垦的滩涂,土壤含盐量很高,不经过长时间土壤改良,不适合所有树木生长,尤其不适合抗盐碱能力较差的园林景观树种生长。我国民间传统用碎石等材料双层隔离或隔盐袋等非土壤泥土隔离,这些方法成本高且效果不好,很容易“返盐”。目前大规模施工多采用吹沙填海法抬高围垦地面,但地面抬高后,也要进行长时间土壤改良,才适合林木生长。

在申请日为2015年08月06日,申请号为201510476565.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江苏沿海滩涂降盐的工程综合改良法与景观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工程措施:深翻地、做小畦、去盐斑、起高垄;水利措施:沟沟相连、固土洗盐;植被措施:密植地被、绿肥还田;生态措施:补给微肥、修复土层;景观措施:乔灌草并重,景观降盐。上述方法,可以对滩进行绿化,能起到对盐碱地含盐量下降的作用,但仍不能使多种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快速生长。

新围垦滩涂一般亟需招商引资搞各种开发,必须短时间改变一望无际大片无绿色生机植物的生态环境,绿化滩涂、建设景观林带须走在开发建设的前面。因此如何改造沿海新围垦滩涂的土壤,将其快速改造为宜林地,使一些优良园林景观树种能正常快速生长,对于加快沿海滩涂开发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在新围垦滩涂上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机械挖土翻土、破除滩涂咸隔,

首先对需要围垦滩涂,利用机械装置,对滩涂地进行挖土、翻土、松土,破除“咸隔”;

步骤B:开挖主干河道,构筑生态河岸,

在与海岸线平行的滩涂上,开挖主干河道,构筑生态河岸,有利于加快滩涂土壤排盐速度,淡化滩涂土壤;

步骤C :多种土壤结合,改良土壤性质,

在滩涂上堆置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在基层土上部再覆盖含盐量少的种植土;

步骤D:种植景观树种,

在堆置的含盐量少的种植土上间隔种植优良的景观树种。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新围垦滩涂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快速构建方法,所述的步骤A挖土翻土时间比步骤B开挖主干河道时间提早1至2年。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新围垦滩涂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快速构建方法,挖土翻土时间为每年秋季,在挖土翻土后,经过冬季,在0摄氏度以下进行低温“冻土”。

上述的一种非宜林新围垦滩涂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快速构建方法,在所述的步骤B中,开挖的主干河道方式为:首先,开挖河道,宽度为30米至50米;再在岸边河底用石块填实作为基础,用石块在河岸两侧砌石护坡,斜面角度10-30度,石块间的空隙部分就地用泥土堵塞;最后,就地用河泥覆盖砌石护坡,用机械压实,石块上的泥土覆盖厚度为0.3至0.5米。

上述的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C中,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堆置厚度1米至1.5米,含盐量少或中性的种植土堆置厚度1米至1.5米。

上述的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C中,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为粘性较大的建筑渣土。

作为另一种方式,上述的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C中,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为粘性较大的青丝泥。

作为另一种方式,上述的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C中,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为黄泥土和粉煤灰混合的混合土。

上述的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景观树种为无患子、黄山栾树、银杏、香樟、朴树、落羽杉、女贞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机械挖土翻土,有利于快速破除滩涂咸隔。

2、通过开挖主干河道,构筑生态河岸,有利于加速土壤洗盐,缩小滩涂土壤减盐淡化时间。

3、通过多种土壤结合,改良土壤性质,有利于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提高造林成活率高,是一种生态环保,快速高效的造林方法。

4、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多种非耐盐碱景观植物在滩涂上生长,适用于新围垦滩涂景观树种快速配置需要,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加快沿海滩涂开发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首先对需要围垦滩涂,利用机械装置,对滩涂地进行挖土、翻土、松土,破除滩涂咸隔;挖土翻土时间比开挖主干河道时间提早2年,挖土翻土时间为每年秋季,在挖土翻土后,经过冬季,在0摄氏度以下进行低温“冻土”,这样,利用冻土,将土壤“冻”疏松。因为,在滩涂地底层有一层黏性高的不透水的土层,滩涂土壤中的盐分在水流的作用下,向下渗透时,容易在不透水的土层上方积累,形成“咸隔”,因此在此区域,土壤中的含盐量极高。对于这部分土壤中的盐分,如果不进行挖土翻土,在以后堆置种植土后,容易出现返盐现象,咸隔是引起土壤返盐的主要根源,譬如在干旱季节, 由于地面蒸发量加大,处于咸隔部分的盐分会随沿着土壤毛细管上升,进入到滩涂泥表,引起返盐现象,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行挖土、翻土、松土,可以增加土壤孔隙,截断毛细管,防止出现返盐现象;并且,由于这部分土壤中的含盐量极高,当植物生长后,根系向下生长,伸入到这部分的泥土上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植物死亡;所以在新围垦滩涂上种植防护林带时,首先需要进行机械挖土翻土;在进行挖土、翻土、松土后,还可以进行淡水浇灌,降低泥土的含盐量,根治土壤返盐现象。

经过挖土、翻土、松土,破除滩涂咸隔后,在第3年,开始开挖主干河道,构筑生态河岸,开挖的主干河道方式为:先挖宽度为30米的河道;在岸边河底用石块打实作为基础,用不同形状、大小的石块在河岸两侧砌石护坡,两侧护坡宽度各为5米,坡面可适当倾斜,斜面角度30度,一般情况下,如果河岸越宽、水流越急,则砌石护坡坡度越小、越倾斜、护坡越宽,在石块间的空隙部分中,就地用泥土堵塞;再就地用河泥覆盖砌石的护坡,用机械压实,石块上的泥土覆盖厚度为0.5米,这样,河道有利于加快滩涂土壤排盐速度,淡化滩涂土壤。

构筑生态河岸,有利于生命力强大的禾本科植物生长,由于河泥中富含芦苇、互花米草、田青等种子或根茎,经过1年后,在河岸护坡面即可以自然生长多种禾本科耐盐碱植物,有利于河岸护坡固土并降低河水含盐量,护坡可作为防护林的组成部分,生态河岸设计,简单、实用、节约费用,除不需加工的石块外,就地取土,与管材生态河岸、石砌水泥河岸等方法相比,更加环保、有利于生物多样性,还可大大降低建设费用。

在主干河道和生态河岸构筑完成后,再在滩涂上堆置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防止返盐,该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使用粘性较大的土块,如建筑渣土,利用废弃的建筑渣土,即建筑工地地下室开挖的没有地方倾倒的粘性土块,由于该建筑渣土粘性好,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返盐现象;建筑渣土的堆置厚度1米,在基层土上部再覆盖含盐量少的种植土,如黄泥土,黄泥土堆置厚度1米,这样就将原先不宜林的、高含盐量的新围垦滩涂地快速改造为宜林地;在黄泥土上就可以间隔种植优良的景观树种,2012年以来,在台州集聚区含盐量高达10‰的台州十一塘新围垦滩涂,采用上述快速土壤改良方法,相继引种栽植无患子、黄山栾树、银杏、香樟、朴树、落羽杉、女贞、榔榆、木芙蓉、湿地松、罗汉松、新木姜子、红枫、红叶石楠、合欢、乌桕、红叶李、垂柳、樱花、紫薇、海滨木槿、紫荆、杨梅、垂丝海棠共24种景观树种,建设防护林带面积2960亩,四年后,护林带保存率95%。

实施例2: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2012年以来,在台州十塘新围垦滩涂,建设防护林带面积700亩,但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设置为粘性较大的青丝泥,即淡化河道底部挖出来的粘性土块,用来阻隔盐土防止返盐,堆置厚度1米,在青丝泥上部再覆盖含盐量少的种植土,如黄泥土,黄泥土堆置厚度1米,直接使用黄泥土和“青丝泥”搭配,抬高造林地面,再在黄泥土上间隔种植优良的景观树种,无患子、黄山栾树、银杏、香樟、朴树、落羽杉、女贞、榔榆、木芙蓉、湿地松、罗汉松,通过上述方法,四年后,护林带保存率96%。

实施例3:一种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的方法,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2012年以来,在台州十一塘新围垦滩涂,建设防护林带面积200亩,但用于阻隔盐份的基层土设置为黄泥土和粉煤灰混合的混合土,堆置厚度1.5米,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火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火电厂粉煤灰的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及少量的FeO、Fe2O3、CaO、MgO、SO3、TiO2等,其中SiO2和Al2O3含量可占总含量的60%以上,用黄泥土和粉煤灰混合的混合土来阻隔盐土防止返盐,效果较好;再在黄泥土和粉煤灰混合的混合土上堆置水稻土,堆置厚度1.5米,直接使用黄泥土和粉煤灰搭配,加水稻土抬高造林地面,再在水稻土上间隔种植优良的景观树种,无患子、黄山栾树、银杏、香樟、朴树、落羽杉、女贞、榔榆、木芙蓉、湿地松、罗汉松,通过上述方法,四年后,护林带保存率94%。

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快速破除滩涂咸隔,有利于加速土壤洗盐,缩小滩涂土壤减盐淡化时间,改良土壤性质,有利于在新围垦滩涂上快速构建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带,造林成活率高,是一种生态环保,快速高效的造林方法,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多种非耐盐碱景观植物在滩涂上生长,适用于新围垦滩涂景观树种快速配置需要,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加快沿海滩涂开发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