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69861发布日期:2018-07-06 20:50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姜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还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治疗效果。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生姜即可入菜又可入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但是,关于生姜的种植方法还存在欠缺,生姜的成活低,生姜的生长速度缓慢,生姜的品质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方法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种植生姜用有机基质:

a、建设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10-15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50-100cm,建成一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6-10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50-100cm,建成二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4-5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50-100cm,建成三级培育池,下一级培育池底部与上一级培育池底部之间有高差,各级培育池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底部连接有排水管,各级培育池之间设置转移管道,所述转移管道一端连接本级培育池底部,一端连接下一级培育池侧壁,所述转移管道、进水管、排水管上均装有控制水流量的阀门;

b、投放原料:向一级培育池中按比例投放土壤50-75份、木糖醇渣3-7份、腐植酸4-9份、腐叶11-16份、植物秸秆糟5-17份、壳聚糖2-8份、酱油渣4-9份、锯末6-14份、鸡粪2-8份、无机盐1-5份、赤霉素2-5份、硫酸镁2-6份、活蚯蚓1-7份、木质素3-11份和水100-150份,得有机基质一;

c、初级培育:一级培育池内培育10-15天后,将有机基质一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二级培育池内,并将排空的一级培育池,根据步骤(2)的方法,投入新原料;

d、循环培育:根据步骤(3)的方法,每间隔10-15天,将上一级培育池内基质料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下一级培育池内,直至三级培育池培育完成即可;

(2)田间整理:

用培沟机将姜田起垄高为26-29cm、宽为86-92cm的平台,平台两侧留40-47cm的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在平台上完全覆盖薄膜;

(3)选种:

挑选优质姜种,将姜块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寡雄腐霉为0.2-0.6‰的水溶液中浸泡3-7min,取出晾晒2-3h后装入保温箱进行催芽,催芽结束拿到常温放置2-3天;

挑选出芽长2-3cm的姜芽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生物活性菌为0.6-0.7‰的水溶液中浸泡3-5min,取出晾晒2-3h后进行种植;

(4)种植:

将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基质装入种植箱内,有机基质的厚度为25-29cm,将姜芽埋在有机基质表层下3-5cm,将种植箱并排布满在平台上;

(5)种植后管理。

优选地,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之间的距离为90-100cm。

优选地,所述高差为15-25cm。

优选地,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底部安装有恒温装置、土壤湿度检测装置、增氧装置。

优选地,所述培育过程中温度保持在15-25℃,水分保持在80-95%。

优选地,所述薄膜为黑色无毒pe膜。

优选地,所述种植后管理具体为:在种植箱表层盖上透明塑料膜,膜两侧在排水沟底部固定;在姜田上搭建高度为1.7-2.3m牢固的框架,框架上覆盖防虫网;再经常规管理至生姜生长期满收取生姜。

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对现有的生姜种植技术从种植环节和种植基质角度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姜的成活率,成活率较现有种植技术的成活率提高2-7%,生姜的生长速较现有种植技术的成活率提高6-11%,生姜的品质显著提高。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通过科学配比,在基质中加入土壤、木糖醇渣、腐植酸、腐叶、植物秸秆糟、壳聚糖、酱油渣、锯末、鸡粪、无机盐、赤霉素、硫酸镁、活蚯蚓、木质素,完善基质的营养成分。其中,通过添加木糖醇渣、腐植酸、腐叶、植物秸秆糟、壳聚糖、酱油渣、锯末、鸡粪,可为生姜提供其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且养分释放持久缓和;添加硫酸镁、活蚯蚓、无机盐,不仅可为生姜提供大量的矿物质,且可改善土壤结构;活蚯蚓的代谢产物可提高生姜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通过加入活蚯蚓来进行基质的制备,活蚯蚓在含有木糖醇渣、腐植酸、腐叶、植物秸秆糟、壳聚糖、酱油渣、锯末、鸡粪、无机盐、赤霉素、硫酸镁、活蚯蚓、木质素等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土壤中生活,其不断的产生蚯蚓粪及次生代谢产物,将上述基质用于生姜的种植栽培,可促进生姜抗氧化能力的提高、生姜根系活力的提高,进而提高生姜的品质。通过对生姜生长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含有活蚯蚓的基质能提生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茎中黄酮和多糖含量(p〈0.05),活蚯蚓含量不同效果有所差异,其中,活蚯蚓含量为70%为提高生姜抗氧化能力的最适含量,此时生姜的品质是最好的。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采用分级制备的方法,充分考虑到蚯蚓个体与土壤的适应比例,采用恒温,土壤成分及质量容易控制,能大大提高单位基质的蚯蚓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数量,由于采用多级制备模式,可以使蚯蚓次级代谢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种植生姜用有机基质:

a、建设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15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100cm,建成一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10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100cm,建成二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5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100cm,建成三级培育池,下一级培育池底部与上一级培育池底部之间有高差,各级培育池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底部连接有排水管,各级培育池之间设置转移管道,所述转移管道一端连接本级培育池底部,一端连接下一级培育池侧壁,所述转移管道、进水管、排水管上均装有控制水流量的阀门;

b、投放原料:向一级培育池中按比例投放土壤75份、木糖醇渣7份、腐植酸9份、腐叶16份、植物秸秆糟17份、壳聚糖8份、酱油渣9份、锯末14份、鸡粪8份、无机盐5份、赤霉素5份、硫酸镁6份、活蚯蚓7份、木质素11份和水150份,得有机基质一;

c、初级培育:一级培育池内培育15天后,将有机基质一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二级培育池内,并将排空的一级培育池,根据步骤(2)的方法,投入新原料;

d、循环培育:根据步骤(3)的方法,每间隔15天,将上一级培育池内基质料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下一级培育池内,直至三级培育池培育完成即可;

(2)田间整理:

用培沟机将姜田起垄高为29cm、宽为92cm的平台,平台两侧留47cm的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在平台上完全覆盖薄膜;

(3)选种:

挑选优质姜种,将姜块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寡雄腐霉为0.6‰的水溶液中浸泡7min,取出晾晒3h后装入保温箱进行催芽,催芽结束拿到常温放置3天;

挑选出芽长3cm的姜芽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生物活性菌为0.7‰的水溶液中浸泡5min,取出晾晒3h后进行种植;

(4)种植:

将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基质装入种植箱内,有机基质的厚度为29cm,将姜芽埋在有机基质表层下5cm,将种植箱并排布满在平台上;

(5)种植后管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之间的距离为100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差为25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底部安装有恒温装置、土壤湿度检测装置、增氧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培育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5℃,水分保持在9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为黑色无毒pe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种植后管理具体为:在种植箱表层盖上透明塑料膜,膜两侧在排水沟底部固定;在姜田上搭建高度为2.3m牢固的框架,框架上覆盖防虫网;再经常规管理至生姜生长期满收取生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活性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种植生姜用有机基质:

a、建设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10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100cm,建成一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6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100cm,建成二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4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100cm,建成三级培育池,下一级培育池底部与上一级培育池底部之间有高差,各级培育池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底部连接有排水管,各级培育池之间设置转移管道,所述转移管道一端连接本级培育池底部,一端连接下一级培育池侧壁,所述转移管道、进水管、排水管上均装有控制水流量的阀门;

b、投放原料:向一级培育池中按比例投放土壤50份、木糖醇渣3份、腐植酸4份、腐叶11份、植物秸秆糟5份、壳聚糖2份、酱油渣4份、锯末6份、鸡粪2份、无机盐1份、赤霉素2份、硫酸镁2份、活蚯蚓1份、木质素3份和水100份,得有机基质一;

c、初级培育:一级培育池内培育10天后,将有机基质一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二级培育池内,并将排空的一级培育池,根据步骤(2)的方法,投入新原料;

d、循环培育:根据步骤(3)的方法,每间隔10天,将上一级培育池内基质料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下一级培育池内,直至三级培育池培育完成即可;

(2)田间整理:

用培沟机将姜田起垄高为26cm、宽为86cm的平台,平台两侧留40cm的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在平台上完全覆盖薄膜;

(3)选种:

挑选优质姜种,将姜块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寡雄腐霉为0.2‰的水溶液中浸泡3min,取出晾晒2h后装入保温箱进行催芽,催芽结束拿到常温放置2天;

挑选出芽长2cm的姜芽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生物活性菌为0.6‰的水溶液中浸泡3min,取出晾晒2h后进行种植;

(4)种植:

将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基质装入种植箱内,有机基质的厚度为25cm,将姜芽埋在有机基质表层下3cm,将种植箱并排布满在平台上;

(5)种植后管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之间的距离为90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差为15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底部安装有恒温装置、土壤湿度检测装置、增氧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培育过程中温度保持在15℃,水分保持在8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为黑色无毒pe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种植后管理具体为:在种植箱表层盖上透明塑料膜,膜两侧在排水沟底部固定;在姜田上搭建高度为1.7m牢固的框架,框架上覆盖防虫网;再经常规管理至生姜生长期满收取生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活性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种植生姜用有机基质:

a、建设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12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70cm,建成一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7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90cm,建成二级培育池,选择面积大小为4m2的地面,挖洞,洞深控制在60cm,建成三级培育池,下一级培育池底部与上一级培育池底部之间有高差,各级培育池侧壁上部连接有进水管,底部连接有排水管,各级培育池之间设置转移管道,所述转移管道一端连接本级培育池底部,一端连接下一级培育池侧壁,所述转移管道、进水管、排水管上均装有控制水流量的阀门;

b、投放原料:向一级培育池中按比例投放土壤65份、木糖醇渣4份、腐植酸6份、腐叶13份、植物秸秆糟9份、壳聚糖6份、酱油渣7份、锯末8份、鸡粪6份、无机盐4份、赤霉素4份、硫酸镁3份、活蚯蚓5份、木质素8份和水120份,得有机基质一;

c、初级培育:一级培育池内培育12天后,将有机基质一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二级培育池内,并将排空的一级培育池,根据步骤(2)的方法,投入新原料;

d、循环培育:根据步骤(3)的方法,每间隔13天,将上一级培育池内基质料通过转移管道转移到下一级培育池内,直至三级培育池培育完成即可;

(2)田间整理:

用培沟机将姜田起垄高为27cm、宽为89cm的平台,平台两侧留45cm的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在平台上完全覆盖薄膜;

(3)选种:

挑选优质姜种,将姜块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寡雄腐霉为0.4‰的水溶液中浸泡6min,取出晾晒3h后装入保温箱进行催芽,催芽结束拿到常温放置2天;

挑选出芽长3cm的姜芽装到周转筐内放入含生物活性菌为0.65‰的水溶液中浸泡4min,取出晾晒3h后进行种植;

(4)种植:

将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基质装入种植箱内,有机基质的厚度为27cm,将姜芽埋在有机基质表层下4cm,将种植箱并排布满在平台上;

(5)种植后管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之间的距离为93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差为19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三级培育池底部安装有恒温装置、土壤湿度检测装置、增氧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培育过程中温度保持在17℃,水分保持在84%。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为黑色无毒pe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种植后管理具体为:在种植箱表层盖上透明塑料膜,膜两侧在排水沟底部固定;在姜田上搭建高度为1.9m牢固的框架,框架上覆盖防虫网;再经常规管理至生姜生长期满收取生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物活性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方法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