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84659发布日期:2018-09-21 19:41阅读:37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属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类型单一。据统计,我国荒漠种子植物共有1704种,隶属82科484属,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科、属、种的24.34%、15.53%和6.31%。

尽管荒漠区植物种类稀少,数量有限,但是它们在促进干旱荒漠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干旱荒漠区成功开发利用获得经济效益的野生植物资源有甘草、麻黄、肉苁蓉、枸杞、黑果枸杞等。

由于人们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导致野生资源几乎枯竭,所以人们开始尝试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在西北干旱荒漠区,于春季定植四翅滨藜,造林苗木为2年生四翅滨藜实生苗,一边挖苗一边造林;

Step2:四翅滨藜定植后,及时进行灌水;定植初期,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连续灌3~5次;待四翅滨藜根系达到一定深度后,根据天气状况,7~10月灌水1次或者不灌,11月中旬灌冬水1次;第二年仅在4月份和11月份灌两次水;第三年即可接种肉苁蓉;

Step3:于春季或秋季接种肉苁蓉,将肉苁蓉种子先放在烈日下暴晒8~10h以上,然后放在50℃的培养箱中处理1h,最后放在4℃的培养箱中处理30d;

Step4:采用立体接种法接种肉苁蓉,接种后及时进行灌水一次,2~3个月再灌水一次。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选择以沙质壤土为主的土地定植四翅滨藜。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四翅滨藜的造林方式为开沟造林,具体方法如下:

在经过深翻的沙质壤土地上,将土地整平,然后在平地上开沟,沟宽40cm,深30cm,沟距150cm,在垄上挖定植坑,直径30cm,深40cm,株距150cm,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值坑2/3高度时,将苗木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四翅滨藜的造林方式为平地开坑造林,具体如下:

在经过深翻的沙质壤土地上,将土地整平,然后在平地上挖定植坑,直径30cm,深40cm,株行距150cm×150cm,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值坑2/3高度时,将苗木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如果是春季4月底5月初接种肉苁蓉,则春水改到接种后灌溉。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选择前一年新收获的、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肉苁蓉种子进行处理。

前述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4中,立体接种法的操作具体如下:

(1)挖坑:在四翅滨藜植株向阳一侧,距植株主杆40cm,挖深40cm~50cm、长宽均为30cm的接种坑,挖出的土堆放在接种坑的一侧;

(2)拌种:将0.05g种子倒入1kg细沙中,混合后充分搅拌,使种子和沙子混合均匀;

(3)撒播:以土堆的顶部为界,将拌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土堆的靠近接种坑一侧的面上;

(4)填土:从土堆两侧用手从一侧开始往接种坑内填土,厚度10cm~15cm,直至有种子的土全部填入接种坑内,使种子在接种坑内各层呈立体状分布,然后用地面剩余的土回填接种坑,直至回填到距地表面15cm~20cm,然后踩实;

(5)浇水:填土完毕后及时对接种坑进行浇水。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我们通过对肉苁蓉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以及对接种坑及时进行浇水,使得肉苁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为四翅滨藜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拓宽了四翅滨藜开发利用领域,在干旱荒漠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整个接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促进了干旱荒漠区土地改良和植被恢复,在干旱荒漠区实施退耕还林以及退耕地植被恢复与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开沟造林的示意图;

图2是平地开坑造林的示意图;

图3是挖接种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本发明的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分为两大部分:

一、定植四翅滨藜

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植被稀疏。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属藜科滨藜属多年生准常绿灌木,为国外引进物种,原产美国中西部高原,具有耐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等多种优良特性,而且适口好,既能做草场牧草,又能用于防风固沙和盐碱地改良。

我们选择在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定植四翅滨藜。

1、定植地

四翅滨藜的定植地,根据肉苁蓉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肉苁蓉一般生长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因此选择以沙质壤土为主的土地定植四翅滨藜。

2、定植时间

四翅滨藜属于准常绿灌木,春季萌动早,所以在干旱区选择在春季进行定植,一般是4月20~5月10日。

如果使用的是容器苗,那么无论是在春季定植(一般是4月~5月),还是在秋季定植(一般是10月初~11月上旬)都是可以的。

夏季气温高、湿度低,不宜进行定植。

3、造林

四翅滨藜的造林方式一般采用:开沟造林或者平地开坑造林。

(1)开沟造林

参照图1,在经过深翻的沙质壤土地上,将土地整平,然后在平地上开沟,沟宽40cm,深30cm,沟距150cm,在垄上挖定植坑,定植坑直径30cm,深40cm,株距150cm×150cm。

造林苗木为2年生四翅滨藜实生苗,一边挖苗一边造林,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值坑2/3高度时,将苗木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

(2)平地开坑造林

参照图2,在经过深翻的沙质壤土地上,将土地整平,然后在平地上挖定植坑,直径30cm,深40cm,株行距150cm×150cm。

造林苗木为2年生四翅滨藜,一边挖苗一边造林,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值坑2/3高度时,将苗木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

4、苗木管理

四翅滨藜定植后,及时进行灌水,头水要灌足;定植初期,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连续灌3~5次。

待四翅滨藜根系达到一定深度后(大概是7月份以后),开始减少灌水量,根据天气状况,7~10月灌水1次或者不灌,11月中旬灌冬水1次即可。四翅滨藜耐土壤瘠薄,不需要施肥,定时将杂草清除即可,第二年仅在春季4月份和秋季11月份灌两次水即可,第三年即可接种,如果是春季4月底5月初接种,春水可改到接种后灌溉即可。

二、接种肉苁蓉

1、接种时间

肉苁蓉既可以在春季进行接种,也可以在秋季进行接种。

春季种植时间一般在4月20日~5月10日。

秋季种植时间一般在10月1日~10月20日。

2、处理种子

选择前一年新收获的、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肉苁蓉种子。

将种子先放在烈日下暴晒8~10h以上,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然后放在50℃的培养箱中处理1h,最后放在4℃的培养箱中处理30d。通过对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激发了种子活性,实现了催芽的效果。

3、接种肉苁蓉

肉苁蓉用种量相对较大,采用立体接种法进行接种,参照图3,具体如下:

(1)挖坑:在四翅滨藜植株向阳一侧,距植株主杆40cm,挖深40cm~50cm、长宽均为30cm的接种坑,挖出的土堆放在接种坑的一侧。

(2)拌种:将0.05g种子倒入1kg细沙中,混合后充分搅拌,使种子和沙子混合均匀。

(3)撒播:以土堆的顶部为界,将拌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土堆的靠近接种坑一侧的面上。

(4)填土:从土堆两侧用手从一侧开始往接种坑内填土,厚度10cm~15cm,直至有种子的土全部填入接种坑内,使种子在接种坑内各层呈立体状分布,然后用地面剩余的土回填接种坑,直至回填到距地表面15cm~20cm,然后踩实。

(5)浇水:填土完毕后及时对接种坑进行浇水,使四翅滨藜根系能够向水分条件好的方向伸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肉苁蓉的接种率,这也是提高肉苁蓉接种率的关键环节,第一次水要浇透。

4、接种后的管理

肉苁蓉接种后,及时进行灌水一次,2~3个月再灌水一次。

案例:

地点:民勤沙生植物园

时间:2016年10月15日;2017年5月3日。

在民勤沙生植物园选择以沙质壤土为主的平地地块进行四翅滨藜定植,具体措施为:造林株距150×150cm,造林时一边挖苗一边造林,造林苗木一般为2年生,挖直径30cm,深40cm的坑,然后将苗子放入定植坑,埋土至定植坑2/3高度时,将苗子往上拔一点,然后踩实,再将土填满踩实,然后进行及时灌水,以后给予正常的水肥管理即可。

定植2年以上四翅滨藜即可接种肉苁蓉。分别于2016年10月15日、2017年5月3日接种肉苁蓉,具体操作方法为:

挖坑:在四翅滨藜植株向阳一侧,距植株40cm,挖深40~50cm、长宽均为30cm的坑,挖出的土堆放在坑的一侧;

拌种:将0.05g种子倒入1kg细沙中,混合后充分搅拌,使种子和沙子混合均匀;

撒播:以挖出的土堆顶部为界,将拌好的种子匀撒在土堆的靠近接种坑一侧的面上;

填土:从土堆两侧用手从一侧开始往接种坑内填土,厚度10cm~15cm,直至有种子的土全部填入接种坑内,使种子在接种坑内各层呈立体状分布,然后用地面剩余的土回填接种坑,直至回填到距地表面15cm~20cm,然后踩实;

浇水:接种后及时在接种坑进行浇水,第一次水要浇透。

根据观察,于2016年10月15日接种的肉苁蓉成活率达到了45.0%,于2017年5月3日接种的肉苁蓉成活率达到了78.2%,成活率都较高,春季接种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