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性水田开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69450发布日期:2018-09-07 22:43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工程性技术手段造水田的方法,属于土地整治中造田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总体要求,明确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要“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规定,进一步挖掘耕地后备资源,解决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水田补充平衡问题,部分市、县已着手采取将工程性用地还原成水田,而造水田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犁底层水分渗漏率的问题,控制犁底层水分渗漏率的问题也是规模化、高效率工程性造水田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操作方便的工程性造水田的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工程性水田开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土地整治中需要开发的水田地块单元进行规划,并清除地块土壤上方非土壤杂质;

b、在a步骤的基础上,利用工程性机械对土壤进行深度为20-25cm耕作层剥离,将剥离后的土壤移至地块附近以待后续使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成水平状态;

c、在b步骤基础上,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上喷足水,喷水量以能参透至地表下10-15cm为宜;

d、在c步骤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剥离耕作层后湿润的地块进行填平压实;

e、利用工程机械将配制好的水田渗控剂喷洒在经d步骤处理的地块和田坎上,喷洒厚度为2-10cm;

f、在e步骤基础上投放4-6cm有机物料;

g、在f步骤基础上将步骤b中剥离移除的土壤回填至经f步骤处理的地块上即可放水进行水田的正常耕作。

前述的水田开发方法是,在f步骤中投放的有机物料是农家厩肥、秸秆、中药渣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前述的水田开发的方法是,所述的水田渗控剂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粉料混合构成,重质碳酸钙30-60份;生物碳20-50份;磷矿粉10-30份;钾矿粉10-50份;所述粉料为通过球磨机研磨后成300-500目的细粉。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针对现有国家政策文件中指出的占水田还水田,特别是针对占水田还田过程中有效控制水分渗漏率的问题,申请人通过实验优化产生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其分别涉及了具体的工程性操作方案和控制渗漏率结配剂的工业化配方,针对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申请人检测后的渗水下降高度为3-10mm/天;完全满足水田水分渗漏率的要求,在满足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具有较好实用性和规模化操作性,具体渗透率实验数据如下:

结配剂中的重质碳酸钙具有造价低、易磨碎、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遇水后能很好控制水田水分渗漏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磷矿粉其既能有效补充新开垦地土壤磷含量不足,增加土壤磷含量,而且在与重质碳酸钙在遇水过程中易生产钙盐,进一步提高防渗效率;生物岩具有较好的胶结性能,可使配方中的物料遇水后快速粘接,避免本配方中的各物质随水渗透进地下;土壤的加入即可以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而且使新加入的防渗结配层可以尽可能接近原生土壤,确保作物后期的正常生长;机物料采用农村常见的农家厩肥、秸秆、中药渣等,其可改良水田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工程性水田开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土地整治中需要开发的水田地块单元进行规划,并清除地块土壤上方非土壤杂质;

b、在a步骤的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土壤进行深度为20cm耕作层剥离,将剥离后的土壤移至地块附近以待后续使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成水平状态;

c、在b步骤基础上,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上喷足水,喷水量以能参透至地表下10cm为宜;

d、在c步骤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剥离耕作层后湿润的地块进行填平压实;

e、利用工程机械将配制好的水田渗控剂喷洒在经d步骤处理的地块和田坎上,喷洒厚度为2cm;所述的防渗结配剂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粉料混合构成,重质碳酸钙3000kg;生物碳2000kg;磷矿粉1000kg;钾矿粉1000kg;所述粉料为通过球磨机研磨后300目细粉。

f、在e步骤基础上投放4cm有机物料;有机物料是农家厩肥、秸秆、中药渣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g、在f步骤基础上将步骤b中剥离移除的土壤回填至经f步骤处理的地块上即可放水进行水田的正常耕作。

实施例2,一种工程性水田开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土地整治中需要开发的水田地块单元进行规划,并清除地块土壤上方非土壤杂质;

b、在a步骤的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土壤进行深度为22.5cm耕作层剥离,将剥离后的土壤移至地块附近以待后续使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成水平状态;

c、在b步骤基础上,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上喷足水,喷水量以能参透至地表下12.5cm为宜;

d、在c步骤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剥离耕作层后湿润的地块进行填平压实;

e、利用工程机械将配制好的水田渗控剂喷洒在经d步骤处理的地块和田坎上,喷洒厚度为6cm;所述的防渗结配剂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粉料混合构成,重质碳酸钙4500kg;生物碳3500kg;磷矿粉2000kg;钾矿粉3500kg;所述粉料为通过球磨机研磨后400目细粉。

f、在e步骤基础上投放5cm有机物料;有机物料是农家厩肥、秸秆、中药渣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g、在f步骤基础上将步骤b中剥离移除的土壤回填至经f步骤处理的地块上即可放水进行水田的正常耕作。

实施例3,一种工程性水田开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土地整治中需要开发的水田地块单元进行规划,并清除地块土壤上方非土壤杂质;

b、在a步骤的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土壤进行深度为25cm耕作层剥离,将剥离后的土壤移至地块附近以待后续使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成水平状态;

c、在b步骤基础上,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上喷足水,喷水量以能参透至地表下15cm为宜;

d、在c步骤基础上利用工程机械对剥离耕作层后湿润的地块进行填平压实;

e、利用工程机械将配制好的水田渗控剂喷洒在经d步骤处理的地块和田坎上,喷洒厚度为10cm;所述的防渗结配剂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粉料混合构成,重质碳酸钙6000kg;生物碳5000kg;磷矿粉3000kg;钾矿粉5000kg;所述粉料为通过球磨机研磨后500目细粉。

f、在e步骤基础上投放6cm有机物料;有机物料是农家厩肥、秸秆、中药渣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g、在f步骤基础上将步骤b中剥离移除的土壤回填至经f步骤处理的地块上即可放水进行水田的正常耕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性水田开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除地块土壤上方非土壤杂质;对土壤进行深度为20‑25cm耕作层剥离,将剥离后的土壤移至地块附近以待后续使用;在剥离耕作层后的地块上喷足水,利用工程机械对剥离耕作层后湿润的地块进行填平压实;将配制好的水田渗控剂喷洒在地块和田坎上,投放有机物料;将剥离移除的土壤回填至地块上即可放水进行水田的正常耕作。本发明通过实验优化产生了具体的技术方案,涉及了具体的工程性操作方案和控制渗漏率结配剂的工业化配方,申请人检测后的渗水下降高度为3‑10mm/天;完全满足水田水分渗漏率的要求,在满足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具有较好实用性和规模化操作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波;胡兴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博锐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2
技术公布日:2018.09.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