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1329发布日期:2018-08-04 10:3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迅速,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水产养殖中国淡水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已有《养鱼经》问世。淡水养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池塘精养鲤科鱼类,以投饵、施肥取得高产,并将各种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另一类型是在湖泊、水库、河沟、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养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饵料获得水产品。1986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约4600万亩(约占可养面积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内蒙古地区;水库占37%,分布全国;河沟占9%,主要在江苏、浙江水网地区。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以22%左右的速度递增,1986年产量为295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库占8%,其余为湖泊、河沟和水稻田的产量。

但现有技术的换氧设备在进行工作时无法使得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制氧工作,同时无法事先过滤杂质,并且无法储存收集氧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与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以解决换氧设备在进行工作时无法使得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制氧工作,同时无法事先过滤杂质,并且无法储存收集氧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与智能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其结构包括:移动轮、智能供氧调节装置、装置壳体、控制器、固定把手、电源线、输出管、散热器,所述移动轮两两相互平行垂直安装与装置壳体下表面的四个边角,所述智能供氧调节装置内嵌入装置壳体内部的下端同时与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器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相互平行同时与内嵌入装置壳体的内部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电连接,所述固定把手位于装置壳体上表面的中央同时与装置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线内嵌入装置壳体的内部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电连接,所述输送管与装置壳体的右侧表面相互贯通同时与其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散热器固定安装在输出管的下方并且与装置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智能供氧调节装置设有动力调节装置、动力输送装置、加压进气装置、密封顶动装置、过滤制氧装置、收氧密封装置;

所述收氧密封装置位于设备内部的右侧表面同时与设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调节装置内嵌入收氧密封装置的内侧表面并且与收氧密封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动力输送装置位于动力调节装置的左侧表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过滤制氧装置设于动力调节装置的左侧表面并且通过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顶动装置与过滤制氧装置相互平行并且通过带体与动力调节装置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加压进气装置位于密封顶动装置的左侧表面同时与其焊接成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调节装置设有限位块、伸缩杆、电磁铁、壳架、弹簧、齿轮、轮轴、滑架、密封支架、配合轮、中转轮、传输轮、传输带。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的上表面设有齿轮并且两者相互垂直,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外侧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包裹着伸缩杆的外侧表面并且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壳架垂直于伸缩杆的下表面同时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铁设于壳架的内部同时与壳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轮轴位于齿轮的右侧表面两者垂直啮合在一起,所述中转轮与轮轴相互平行同时通过传输带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配合轮设于中转轮的右侧表面两者啮合在一起,所述密封支架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配合轮的前表面,所述密封支架内嵌入滑架的内侧表面两者配合在一起,所述传输轮与中转轮相互垂直并通过传输带组成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送装置设有集灰室、叶片轴、齿轮组、叶片架、安装舱、传动轴、主动轴、双头电机、辅助轴,所述主动轴与辅助轴相互平行并且垂直嵌入双头电机的左右两侧面并与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轴垂直与辅助轴的上表面两者啮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齿轮组设于传动轴的上侧表面同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轴设于齿轮组的左右两侧面并且与齿轮组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轴内嵌入安装舱的内部两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轴位于叶片架的左侧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集灰室与安装舱左右平行同时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进气装置设有气压管、固定座、安装架、进气管、回形管、负压风机、接合架,所述接合架位于气压管的左侧表面同时与气压管焊接在一起,所述回形管设于接合架的左侧表面并且与接合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气管与回形管的左侧表面相互贯通,所述安装架垂直安装与固定座的上表面同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其连接在一起,所述负压风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上表面同时内嵌入回形管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顶动装置设有固定块、滑动架、齿盘、固定板、齿条、限位框架、转动柱、调节架、滑槽,所述调节架垂直焊接在转动柱的上表面,所述滑槽设于转动柱的外侧表面两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框架内嵌入滑槽的内部两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齿盘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框架的前表面,所述齿条与固定板相互平行同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为齿条的竖向轴线的延伸同时与齿条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块垂直嵌入滑动架的内部并与其活动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制氧装置设有通电架、内嵌架、防护框、太阳轮轴、轴承、齿槽架、行星轮、支架轴、固定座、沸石架,所述防护框垂直嵌入内嵌架的内部并且与内嵌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沸石架垂直与防护框的内侧表面并且与防护框的内侧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架位于防护框的下表面并且与防护框相互垂直并且与其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太阳轮轴内嵌入轴承的内部并且与轴承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太阳轮轴内嵌入齿槽架的内部同时与齿槽架啮合在一起,所述行星轮位于太阳轮轴与齿槽架之间同时与两者通过啮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轴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行星轮的前表面,所述固定座垂直安装在防护框的上表面并且与防护框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轴包裹着固定座的外侧表面并与固定座活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收氧密封装置设有支撑架、出口架、嵌入块、伸缩架、钢绳、横梁架、浮动垫、收集舱,所述收集舱位于支撑架的上表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浮动垫设于收集舱的内部同时与收集舱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梁架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浮动垫的前表面同时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钢绳与伸缩架上下平行同时为一体化结构通过钢绳安装在横梁架的下表面,所述出口架色和与收集舱的右侧表面并且与其收集舱配合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先使得设备通电后,然后内部的负压风机通电转动将通过进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压缩进入回形管的内部再由回形管进入气压管的内部,同时动力电机通电后辅助轴与主动轴通过动力电机的电磁感应下进行转动并且辅助轴带动传动轴进行啮合转动,传动轴再将动力向上进行传递,啮合的作用下带动齿轮组从而能够为叶片轴提供转动的必要动力同时能够将叶片架也一并转动起来,达到内部的降温与清尘的工作,在需要转换沸石架时,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的排斥力将伸缩杆进行伸出顶动齿轮将主动轴的动力过继给轮轴,再由轮轴通过传输带将转动的动力传动给上方的中转轮使得中转轮转动再将动力由太阳轮轴传动,从而能够带动内部的行星轮在齿轮槽上位移转动,而转动会带动支架轴位移,并且支架轴包裹住的固定座会压动使得防护框下降内嵌入内嵌架的内部从而内嵌架上的沸石架会提出更换,在利用通电架使得内部的沸石加热,根据氮气与氧气的不同吸附性置换出氧气,从而完成不间断的制氧与更换,而与其同时传输带能够带动调节架转动滑槽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走道来使得限位框架带动齿盘将齿条压下或拉出,同时能够使得固定块进行密封过滤或拉起清洁,在内部的氧气充足后,配合轮能够将密封支架压下进而密封气压管,而内部的氧气储存在收集舱的内部,在浮动垫在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能够将平衡架拉起,从而开启收集舱使得内部的氧气进入水槽内部,弯沉换氧工作,这样就可以达到换氧设备在进行工作时能够使得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制氧工作,同时可以事先过滤杂质,并且能够储存收集氧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从而达到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与智能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的部件结构细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中:移动轮-1、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装置壳体-3、控制器-4、固定把手-5、电源线-6、输出管-7、散热器-8、动力调节装置-21、动力输送装置-22、加压进气装置-23、密封顶动装置-24、过滤制氧装置-25、收氧密封装置-26、限位块-211、伸缩杆-212、电磁铁-213、壳架-214、弹簧-215、齿轮-216、轮轴-217、滑架-218、密封支架-219、配合轮-2110、中转轮-2111、传输轮-2112、传输带-2113、集灰室-221、叶片轴-222、齿轮组-223、叶片架-224、安装舱-225、传动轴-226、主动轴-227、双头电机-228、辅助轴-229、气压管-231、固定座-232、安装架-233、进气管-234、回形管-235、负压风机-236、接合架-237、固定块-241、滑动架-242、齿盘-243、固定板-244、齿条-245、限位框架-246、转动柱-247、调节架-248、滑槽-249、通电架-251、内嵌架-252、防护框-253、太阳轮轴-254、轴承-255、齿槽架-256、行星轮-257、支架轴-258、固定座-259、沸石架-2510、支撑架-261、出口架-262、嵌入块-263、伸缩架-264、钢绳-265、横梁架-266、浮动垫-267、收集舱-26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换氧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移动轮1、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装置壳体3、控制器4、固定把手5、电源线6、输出管7、散热器8,所述移动轮1两两相互平行垂直安装与装置壳体3下表面的四个边角,所述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内嵌入装置壳体3内部的下端同时与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器4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相互平行同时与内嵌入装置壳体3的内部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电连接,所述固定把手5位于装置壳体3上表面的中央同时与装置壳体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线6内嵌入装置壳体3的内部与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电连接,所述输送管7与装置壳体3的右侧表面相互贯通同时与其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散热器8固定安装在输出管7的下方并且与装置壳体3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智能供氧调节装置2设有动力调节装置21、动力输送装置22、加压进气装置23、密封顶动装置24、过滤制氧装置25、收氧密封装置26;

所述收氧密封装置26位于设备内部的右侧表面同时与设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调节装置21内嵌入收氧密封装置26的内侧表面并且与收氧密封装置2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动力输送装置22位于动力调节装置21的左侧表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过滤制氧装置25设于动力调节装置21的左侧表面并且通过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顶动装置24与过滤制氧装置25相互平行并且通过带体与动力调节装置21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加压进气装置23位于密封顶动装置24的左侧表面同时与其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动力调节装置21设有限位块211、伸缩杆212、电磁铁213、壳架214、弹簧215、齿轮216、轮轴217、滑架218、密封支架219、配合轮2110、中转轮2111、传输轮2112、传输带2113,所述伸缩杆212的上表面设有齿轮216并且两者相互垂直,所述限位块211固定安装在伸缩杆212的外侧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215包裹着伸缩杆212的外侧表面并且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壳架214垂直于伸缩杆212的下表面同时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铁213设于壳架214的内部同时与壳架214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轮轴217位于齿轮216的右侧表面两者垂直啮合在一起,所述中转轮2111与轮轴217相互平行同时通过传输带2113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配合轮2110设于中转轮2111的右侧表面两者啮合在一起,所述密封支架219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配合轮2110的前表面,所述密封支架219内嵌入滑架218的内侧表面两者配合在一起,所述传输轮2112与中转轮2111相互垂直并通过传输带2113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动力输送装置22设有集灰室221、叶片轴222、齿轮组223、叶片架224、安装舱225、传动轴226、主动轴227、双头电机228、辅助轴229,所述主动轴227与辅助轴229相互平行并且垂直嵌入双头电机228的左右两侧面并与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传动轴226垂直与辅助轴229的上表面两者啮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齿轮组223设于传动轴226的上侧表面同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轴222设于齿轮组223的左右两侧面并且与齿轮组223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轴222内嵌入安装舱225的内部两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轴222位于叶片架224的左侧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集灰室221与安装舱225左右平行同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加压进气装置23设有气压管231、固定座232、安装架233、进气管234、回形管235、负压风机236、接合架237,所述接合架237位于气压管231的左侧表面同时与气压管231焊接在一起,所述回形管235设于接合架237的左侧表面并且与接合架237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气管234与回形管235的左侧表面相互贯通,所述安装架233垂直安装与固定座232的上表面同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其连接在一起,所述负压风机236固定安装在安装架233的上表面同时内嵌入回形管235的内部,所述密封顶动装置24设有固定块241、滑动架242、齿盘243、固定板244、齿条245、限位框架246、转动柱247、调节架248、滑槽249,所述调节架248垂直焊接在转动柱247的上表面,所述滑槽249设于转动柱247的外侧表面两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框架246内嵌入滑槽249的内部两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齿盘243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框架246的前表面,所述齿条245与固定板244相互平行同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241为齿条244的竖向轴线的延伸同时与齿条244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块241垂直嵌入滑动架242的内部并与其活动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制氧装置25设有通电架251、内嵌架252、防护框253、太阳轮轴254、轴承255、齿槽架256、行星轮257、支架轴258、固定座259、沸石架2510,所述防护框253垂直嵌入内嵌架252的内部并且与内嵌架252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沸石架2510垂直与防护框253的内侧表面并且与防护框253的内侧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架251位于防护框253的下表面并且与防护框253相互垂直并且与其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太阳轮轴254内嵌入轴承255的内部并且与轴承255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太阳轮轴254内嵌入齿槽架256的内部同时与齿槽架256啮合在一起,所述行星轮257位于太阳轮轴254与齿槽架256之间同时与两者通过啮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轴258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行星轮257的前表面,所述固定座259垂直安装在防护框253的上表面并且与防护框253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轴258包裹着固定座259的外侧表面并与固定座259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收氧密封装置26设有支撑架261、出口架262、嵌入块263、伸缩架264、钢绳265、横梁架266、浮动垫267、收集舱268,所述收集舱268位于支撑架261的上表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浮动垫267设于收集舱268的内部同时与收集舱268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梁架266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浮动垫267的前表面同时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钢绳265与伸缩架264上下平行同时为一体化结构通过钢绳265安装在横梁架266的下表面,所述出口架262色和与收集舱268的右侧表面并且与其收集舱268配合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加压进气装置23指的是用来将外界的气体泵进设备内部的转换装置。

在进行使用时,先使得设备通电后,然后内部的负压风机236通电转动将通过进气管234将外界的空气压缩进入回形管235的内部再由回形管235进入气压管231的内部,同时动力电机228通电后辅助轴229与主动轴227通过动力电机228的电磁感应下进行转动并且辅助轴229带动传动轴226进行啮合转动,传动轴226再将动力向上进行传递,啮合的作用下带动齿轮组223从而能够为叶片轴222提供转动的必要动力同时能够将叶片架224也一并转动起来,达到内部的降温与清尘的工作,在需要转换沸石架2510时,电磁铁213通电后产生的排斥力将伸缩杆212进行伸出顶动齿轮216将主动轴267的动力过继给轮轴217,再由轮轴217通过传输带2113将转动的动力传动给上方的中转轮2111使得中转轮2111转动再将动力由太阳轮轴254传动,从而能够带动内部的行星轮257在齿轮槽256上位移转动,而转动会带动支架轴258位移,并且支架轴258包裹住的固定座259会压动使得防护框253下降内嵌入内嵌架252的内部从而内嵌架252上的沸石架2510会提出更换,在利用通电架251使得内部的沸石加热,根据氮气与氧气的不同吸附性置换出氧气,从而完成不间断的制氧与更换,而与其同时传输带2113能够带动调节架248转动滑槽249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走道来使得限位框架246带动齿盘243将齿条245压下或拉出,同时能够使得固定块241进行密封过滤或拉起清洁,在内部的氧气充足后,配合轮2110能够将密封支架219压下进而密封气压管231,而内部的氧气储存在收集舱268的内部,在浮动垫267在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能够将平衡架266拉起,从而开启收集舱268使得内部的氧气进入水槽内部,弯沉换氧工作。

本发明解决换氧设备在进行工作时无法使得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制氧工作,同时无法事先过滤杂质,并且无法储存收集氧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与智能化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换氧设备在进行工作时能够使得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制氧工作,同时可以事先过滤杂质,并且能够储存收集氧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从而达到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与智能化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