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巢框及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8775发布日期:2018-06-12 17:06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巢框及蜂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养蜂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巢框及蜂箱。



背景技术:

中蜂,又称中华蜂、中华蜜蜂、土蜂,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中国分布范围广,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

中华蜜蜂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土养方法方式不一。近代,因活框养殖的传入,西蜂在我国成功引进,带动了中华蜜蜂养殖向西蜂活框养殖学习并推广。但由于一开始就受郎氏箱形影响,活框养殖技术在中华蜜蜂养殖中遇到许多困难。其具体的表现在于:1、蜂箱巢框长而窄不利中华蜜蜂结团;2、巢框固有的形状因上下的连接梁又宽又厚,占用巢内空间,且在加继后会形成一个隔断,将原本一个蜂团分为两个蜂团。

如专利号CN201620671512.5所述的一种蜂箱,其蜂巢与下梁的间隔距离大,行成了一个隔断;加继后巢箱上梁与加继箱下梁之间距离又形成一个隔断,进一步分隔了两个蜂团的联系;因而,上下梁的设计不合理,限制了中华蜜蜂筑巢自由纵向的延展,限制了中华蜜蜂在扩展期因群势增强蜂群能随之自由扩巢的中华蜜蜂生物学习性,限制了中华蜜蜂的自由纵向筑巢,干扰了蜂群正常发展。

近年来中华蜜蜂养殖在框形上有所改进,例如组合框的发明,虽然可解决巢内单脾完整性无上下隔断和自由纵向造脾问题,却因脾的延长造成了查蜂难、分离难、脱蜂难的问题。此外,因巢框的分离和组合不方便又形成一个加继难题。

综上可知,中华蜜蜂饲养存在很多困难,虽然蜂箱一直在改进,但仍存在着限制中华蜜蜂的自由纵向筑巢和查蜂难、分离难、脱蜂难的问题;且巢框的分离和组合不方便又形成一个加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巢框,其主要是为了方便检查蜜蜂状况及分脾、脱蜂容易;其结构还符合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自由纵向筑巢,且使得蜂箱的加继操作简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箱,方便查蜂、脱蜂和蜂脾的分离,且加继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巢框,包括侧梁和固定梁,还包括上梁、下梁Ⅰ和下梁Ⅱ;侧梁上方设有固定槽和卡槽Ⅰ,下方设有卡槽Ⅱ,固定槽在卡槽Ⅰ上方且两者相通;固定梁通过固定槽固定连接两个侧梁;卡槽Ⅰ与上梁的端头相匹配,下梁Ⅰ和下梁Ⅱ的端头均设置在卡槽Ⅱ内;固定梁、上梁、下梁Ⅰ和下梁Ⅱ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蜂箱,蜂箱内壁设有限位台,蜂箱中平行设置有多个巢框,凸出部可直接卡在限位台上;多个蜂箱可上下对应连接。

本发明一种巢框,固定槽在卡槽Ⅰ上方且两者相通,固定梁通过固定槽固定连接两个侧梁,卡槽Ⅰ与上梁的端头相匹配,上梁的端头安放在卡槽Ⅰ内,在固定梁通过固定槽固定连接两个侧梁的同时,因固定槽在卡槽Ⅰ上方且两者相通,使得固定槽内的固定梁可以对上梁的端头进行压固;下梁Ⅰ和下梁Ⅱ的端头均设置在卡槽Ⅱ内,固定梁、上梁、下梁Ⅰ和下梁Ⅱ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当蜜蜂将巢框内的蜂脾建造好,且下梁下沿也建造一部分蜂脾后便可将此蜂脾取出,只需要轻轻在下梁Ⅰ和下梁Ⅱ之间进行划开,将下梁作为另一个巢框的上梁便可新组成一个巢框;下梁Ⅰ和下梁Ⅱ分开使得加继箱与巢箱的蜂脾得到分离,也便于观察蜜蜂状况;此外,由于蜂脾易分离,上下巢框之间的联系被断开,相对之前较长的蜂脾很容易进行脱蜂取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方便查看蜜蜂状况及分脾、脱蜂容易;其结构还符合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自由纵向筑巢,提高了产蜜率,且使得蜂箱的加继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巢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侧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侧梁下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侧梁下方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巢框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蜂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梁;2.固定梁;3.上梁;4.下梁Ⅰ;5.下梁Ⅱ;6.固定槽;7.卡槽Ⅰ;8.卡槽Ⅱ;9.螺钉;10.凸出部;11.卡板;12.固脾梁;13.凹槽;14.蜂箱;15.限位台;16.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巢框,包括侧梁1和固定梁2,还包括上梁3、下梁Ⅰ4和下梁Ⅱ5;侧梁1上方设有固定槽6和卡槽Ⅰ7,下方设有卡槽Ⅱ8,固定槽6在卡槽Ⅰ7上方且两者相通;固定梁2通过固定槽6固定连接两个侧梁1;卡槽Ⅰ7与上梁3的端头相匹配,下梁Ⅰ4和下梁Ⅱ5的端头均设置在卡槽Ⅱ8内;固定梁2、上梁3、下梁Ⅰ4和下梁Ⅱ5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一种巢框,固定槽6在卡槽Ⅰ7上方且两者相通,固定梁2通过固定槽6固定连接两个侧梁1,卡槽Ⅰ7与上梁3的端头相匹配,上梁3的端头安放在卡槽Ⅰ7内,在固定梁2通过固定槽6固定连接两个侧梁1的同时,因固定槽6在卡槽Ⅰ7上方且两者相通,使得固定槽6内的固定梁2可以对上梁3进行压固;下梁Ⅰ4和下梁Ⅱ5的端头均设置在卡槽Ⅱ8内,固定梁2、上梁3、下梁Ⅰ4和下梁Ⅱ5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当蜜蜂将巢框内的蜂脾建造好,且下梁Ⅱ5下沿也建造一部分蜂脾后便可将此蜂脾取出,只需要轻轻在下梁Ⅰ4和下梁Ⅱ5之间进行划开,将下梁Ⅱ5作为另一个巢框的上梁便可新组成一个巢框;下梁Ⅰ4和下梁Ⅱ5分开使得加继箱与巢箱的蜂脾得到分离,也便于观察蜜蜂状况;此外,由于蜂脾易分离,上下巢框之间的联系被断开,相对之前较长的蜂脾很容易进行脱蜂取蜜。

进一步地,固定梁2的宽为15~20mm,厚度为5~10mm;上梁3和下梁Ⅱ5的直径相同,大小为3~8mm;下梁Ⅰ直径大小为3~8mm。固定梁2的效果是:1、连接两个侧梁1;2、压固上梁3,即压住下方的上梁3并对其进行固定;3、相对于之前的使用的连接梁,尺寸变成宽为15~20mm,厚度为5~10mm,这样结构更窄更薄,使得蜜蜂在造脾的时不会形成隔断,符合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自由纵向筑巢,从而相邻的上下巢框蜂脾连接。将之前使用的下连接梁改变为直径相同的上梁3和下梁Ⅱ5,大小为3~8mm,其尺寸大小足够细,进一步的符合蜜蜂向下自由造脾不会隔断,提高了产蜜率;此外,上梁3和下梁Ⅱ5的直径相同,这样可以将下梁Ⅰ4和下梁Ⅱ5分开后的下梁Ⅱ5直接安放在另一个巢框的上方作为新的上梁3,这样便省去了人工养蜂中安装巢础的步骤,快捷方便且省时省力省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固定梁2通过螺钉9固定在固定槽6内连接两个侧梁1;固定梁2伸出侧梁1形成凸出部10。固定梁2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螺钉9可以直接斜穿过固定梁2固定在固定槽6中,也可以直接垂直插入侧梁1中利用钉帽将固定梁2压住固定在固定槽6中;凸出部10的设置,方便在蜂箱中固定,也方便人工取出巢框。此外,固定梁2和固定槽6也可以通过燕尾槽结构等形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下梁Ⅰ4通过卡板11或者螺钉9固定在卡槽Ⅱ8内。如图4和图5所示,卡板11与侧梁为抽插结构,其对下梁Ⅰ4起到了托起固定的作用;如图1和图3所示,其也可以使用两个螺钉9对下梁Ⅰ4起到固定作用;此外,卡板11中间还可以进行断开形成左右两个部分,依然使用抽插的方式对下梁Ⅰ4进行固定;下梁Ⅱ5可以直接使用绳线系在蜂箱固定在卡槽Ⅱ8内,也可以使用螺钉9托起固定在卡槽Ⅱ8内,还可以使用其他方便取下下梁Ⅱ5的固定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侧梁1上还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上设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固脾梁12。当使用巢础时,可使用固脾梁12对巢础进行固定作用,且提高了蜜脾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侧梁1内侧设有凹槽13,两个侧梁1的凹槽13位置相对应。凹槽13的设置,方便巢础从上方或从下方将巢础插入凹槽13中,在巢础插入侧梁1后直接使用蜡进行固定,此外方便拆卸。

进一步地,侧梁1上,凹槽13中线与卡槽Ⅰ7和卡槽Ⅱ8的中心相对应。这样,在两端可以使用上梁3和下梁Ⅰ4对插入的巢础进行两端的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侧梁1的侧面还设有定位凸台16,定位凸台16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拱形;其作用主要是当巢框放入蜂箱并排使用时,因巢框之间需要设有缝隙,可以为蜜蜂提供道路,还可以保证在移动过程中避免巢框之间的碰撞,避免对蜜蜂造成惊吓或伤害,且可保证蜂脾的稳定性。定位凸台16内还设有与下梁Ⅱ5相匹配的通孔,可以用来固定下梁Ⅱ5;通孔还可以穿插竹签等对巢框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当下梁Ⅰ4和下梁Ⅱ5分开后,带有蜂脾的下梁Ⅱ5可以固定在通孔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蜂箱,如图7所示,蜂箱14内壁设有限位台15,蜂箱14中平行设置有多个巢框,凸出部10可直接卡在限位台15上;多个蜂箱14可上下对应连接。多个蜂箱14可以上下进行加继,加继即向上或者向下继续增加一个或多个蜂箱,保证蜜蜂的自由造脾和较高的产蜜量。

在本发明中,侧梁1、固定梁2、上梁3、下梁Ⅰ4和下梁Ⅱ5的材质为竹子、木材、塑料、金属或碳纤维。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