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073发布日期:2018-09-18 17:2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蔬菜栽培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的第一大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45%以上,水稻生产能力自2008年以后连续几年达到9000万吨以上。大部分水稻产区秋收后基本闲置,从9月到翌年4月会出现大片冬闲田。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冬春蔬菜的优势产区,是我国最大的冬春喜凉蔬菜生产基地,本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栽培,集中在11月-翌年4月上市。菜薹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其中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栽培面积较大。白菜薹色泽翠绿或嫩黄、鲜嫩可口,是秋、冬、春三季的重要绿色蔬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菜薹的消费需求、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近20多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探索冬闲田资源的高效利用,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优势特色蔬菜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开展菜薹免耕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田大面积冬季闲置,以及人工翻耕或者机械翻耕栽培菜薹时,劳动力和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1、大田准备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前7~10天断水,水稻收割时,留20-25cm稻桩,然后将水稻田内杂物清除,然后立即开好畦沟、腰沟、围沟,畦宽1.4-1.7m,沟宽40cm,沟深30cm,将沟土打碎和50-70kg复合基肥混合后,均匀撒于畦面;再将割下的水稻秸秆全田均匀铺匀,曝晒5-7天;2、育苗移栽①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虫害的菜薹种子,将其置于2℃浸种液浸泡1h,再立即至于40℃浸种液中浸泡1h,取出后浸泡在恒温温度为35℃糖溶液中,浸泡3h,每隔1h静电处理10min,静电场控制在200-250KV/m;②育苗基质制备:按质量比,将小桐子壳粉:炭棉:锯屑:鸡粪:草酰胺=2-4:1.5-3.5:7-9:15-20:1-3的比例混合,调节水分含量至50-60%,加入混合物重量0.05倍的富硒酵母,无氧发酵10-15h,即得育苗基质;③育苗:选择50孔或者72孔的硬质塑料育苗穴盘,将育苗基质装盘,播种前浇透水,再将菜薹种子点播于育苗基质中,播种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待种子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幼苗生长20-30天,进行大田移栽;④移栽:幼苗移栽时,每畦栽4行,株距35-45cm,亩栽3000-4000株;移栽前,浇水至土壤含水量为40-50%;3、大田管理①提苗肥:待幼苗移栽后15天,每亩将尿素3kg、复合基肥5kg、硒酸精氨酸5kg、茶渣10kg、海藻渣15kg、兑绞股蓝叶水提液20kg浇施;②催薹肥:在主薹显薹时,每亩撒施尿素5kg、复合基肥10kg、杜仲叶渣10kg、麦秸秆腐熟物20kg、兑沼液20kg浇施;③化学除草:首先,水稻收割后,在整地前3-5天,每亩用10%草甘磷400-500mL、雷公藤醇提液200-300mL、与40-75kg水混合,全田均匀喷雾;其次,移栽前1-3天,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50-75g、茶皂素70-100g加水50kg喷雾;最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菜薹田;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0-30mL、肉桂醛5-10g兑水50kg;于杂草3-5叶期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每亩用高特克25-30mL、柠檬醛5-10g对水50kg,于菜薹6-8叶期定向喷雾防治。④病虫防治:菜薹虫害主要是前期蚜虫、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等,可在其危害期,用甲维盐、吡虫啉、敌敌畏或锐劲特8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是软腐病、霜霉病;首先要进行农业防治,搞好田间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或加菜丰宁或农用链霉素800-1000倍液喷雾。进一步,所述浸种液是按重量比将毛竹浸提液:青蒿素:问荆水浸液:紫茎泽兰浸提液:黄腐酸:乙醇=7:1:3:2:9:11比例混合,即得。进一步,所述的糖溶液是按重量比将葡聚六糖:蔗糖:硒化低聚氨基多糖=1:1.5:1比例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10倍的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加热浓缩至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即得。进一步,所述的复合基肥,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45%市售复合肥、1.5%碳酸氢铵、15%磷肥、3.5%柠檬酸、7%EDTA、8%凹凸棒石粉、1%壳聚糖、3%磷灰石粉、6%石灰、10%巨菌草粉。进一步,所述的市售复合肥为市售的俄罗斯复合肥16-16-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包括大田准备、育苗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步骤,通过本发明的免耕栽培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护土壤结构,虫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有效的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问题。经过验证,免耕栽培与机械翻耕、人工翻耕相比,每亩成本分别下降60元和600元,经济效益每亩分别增加227元和735.1元。因此,本发明的免耕栽培不仅节省了耕地费,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菜薹产量,在缺少农业机械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和闲置农田资源发展菜薹免耕栽培,对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优势特色蔬菜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发明的菜薹免耕栽培方法栽培的菜薹中的硒元素含量达到70.11ug/kg。2、菜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栽培的绿色蔬菜之一,近年来土壤遭到重金属的污染,绿色蔬菜栽培时易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而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食用安全,因此,本发明在菜薹移栽前,追施了复合基肥,不仅用于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而且还用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修复污染土壤。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基肥中,EDTA作为一种人工螯合剂,对大多数重金属均有较好的螯合作用,柠檬酸作为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一种,不仅本身可生物降解,而且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者有机复配在一起时,影响土壤颗粒的表面电荷,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As、Cd、Cu和Pb离子)向土壤表层迁移,然后再通过螯合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进行固定,进而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降低,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同时还加入了磷灰石粉、石灰、巨菌草粉,石灰是一种碱性材料,能与酸性土壤黏粒的交换性Al3+或有机质中的羧基功能团相互作用,发生中和反应,降低土壤酸度,磷灰石,其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及羟基磷灰石,可以通过溶解作用降低土壤酸度,而巨菌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能够进行有力吸附,当磷灰石粉、石灰、巨菌草粉有机配合在一起时,使得土壤pH的增加,降低重金属活性,使重金属产生钝化,从而更好的配合螯合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修复污染的土壤,从根本上保证了菜薹的食用安全性,3、现有的免耕栽培方法,菜薹育苗采用常规的育苗方法,而导致菜薹移栽后成活率较低,从而使得现有的免耕栽培方法成本以及经济收益较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免耕栽培方法中对菜薹即进行了种子处理,从根本上解决菜薹幼苗成活率低,同时还提高了幼苗的抗病害能力。本发明在对菜薹种子进行处理时,采用了浸种液+静电处理的方式,浸种液是由将毛竹浸提液、青蒿素、问荆水浸液、紫茎泽兰浸提液等混合而成,在浸种时进行冷热交替处理,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得浸种液更好的进入种子细胞中,进而提高种子的化感作用,不仅提高细胞内源酶活性,还提高了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而提高细胞活力。浸种液处理后,进行静电处理,强烈的电晕放电产生了较高浓度的臭氧,臭氧是强氧化剂,对种子有消毒杀菌作用,减少化学消毒剂用量的同时,进一步通过静电场,降低种子的电导率,使得浸入种细胞中的浸种液和糖溶液同时进行极化,带上电荷,与细胞密切结合,而且不易渗出,对种细胞进行长时间的化感作用,提高种子的活力,保持种细胞中有益酶活性较长时间,持续保持种子活力,缩短种子萌发时间,而且同时使得种子中硒元素含量增加,使得栽培的菜薹同时富硒,提高菜薹的营养价值。本发明将鸡粪、小桐子壳粉、炭棉、锯屑等原料经过富硒酵母的发酵制备的育苗基质,有效提高育苗基质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促进菜薹幼苗根系的生长,增强菜薹幼苗的抗逆性,使菜薹幼苗植株健壮,同时提高菜薹的光合作用,使菜薹叶片大,薹粗壮,口感脆嫩,从而提高菜薹的产量和品质;并且进使菜薹幼苗中的硒元素含量进一步增加,经过验证,本发明的菜薹育苗移栽方法,种子发芽率在98%以上,萌发时间缩短2-3天,在保证菜薹高产的同时,缩短上市时间,提高营养价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田准备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前7~10天断水,水稻收割时,留20-25cm稻桩,然后将水稻田内杂物清除,然后立即开好畦沟、腰沟、围沟,畦宽1.4m,沟宽40cm,沟深30cm,将沟土打碎和50kg复合基肥混合后,均匀撒于畦面;再将割下的水稻秸秆全田均匀铺匀,曝晒5天;所述的复合基肥,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45%市售复合肥、1.5%碳酸氢铵、15%磷肥、3.5%柠檬酸、7%EDTA、8%凹凸棒石粉、1%壳聚糖、3%磷灰石粉、6%石灰、10%巨菌草粉;2、育苗移栽①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虫害的菜薹种子,将其置于2℃浸种液浸泡1h,再立即至于40℃浸种液中浸泡1h,取出后浸泡在恒温温度为35℃糖溶液中,浸泡3h,每隔1h静电处理10min,静电场控制在200KV/m;所述浸种液是按重量比将毛竹浸提液:青蒿素:问荆水浸液:紫茎泽兰浸提液:黄腐酸:乙醇=7:1:3:2:9:11比例混合,即得;所述的糖溶液是按重量比将葡聚六糖:蔗糖:硒化低聚氨基多糖=1:1.5:1比例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10倍的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加热浓缩至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即得;②育苗基质制备:按质量比,将小桐子壳粉:炭棉:锯屑:鸡粪:草酰胺=2:1.5:7:15:1的比例混合,调节水分含量至50%,加入混合物重量0.05倍的富硒酵母,无氧发酵10h,即得育苗基质;③育苗:选择50孔或者72孔的硬质塑料育苗穴盘,将育苗基质装盘,播种前浇透水,再将菜薹种子点播于育苗基质中,播种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待种子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幼苗生长20-30天,进行大田移栽;④移栽:幼苗移栽时,每畦栽4行,株距35cm,亩栽4000株;移栽前,浇水至土壤含水量为45%;3、大田管理①提苗肥:待幼苗移栽后15天,每亩将尿素3kg、复合基肥5kg、硒酸精氨酸5kg、茶渣10kg、海藻渣15kg、兑绞股蓝叶水提液20kg浇施;②催薹肥:在主薹显薹时,每亩撒施尿素5kg、复合基肥10kg、杜仲叶渣10kg、麦秸秆腐熟物20kg、兑沼液20kg浇施;③化学除草:首先,水稻收割后,在整地前3-5天,每亩用10%草甘磷400mL、雷公藤醇提液200mL、与40kg水混合,全田均匀喷雾;其次,移栽前1-3天,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50g、茶皂素70g加水50kg喷雾;最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菜薹田;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0mL、肉桂醛5g兑水50kg;于杂草3-5叶期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每亩用高特克25mL、柠檬醛5g对水50kg,于菜薹6-8叶期定向喷雾防治。④病虫防治:菜薹虫害主要是前期蚜虫、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等,可在其危害期,用甲维盐、吡虫啉、敌敌畏或锐劲特8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是软腐病、霜霉病;首先要进行农业防治,搞好田间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或加菜丰宁或农用链霉素800倍液喷雾。实施例2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田准备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前7~10天断水,水稻收割时,留20-25cm稻桩,然后将水稻田内杂物清除,然后立即开好畦沟、腰沟、围沟,畦宽1.6m,沟宽40cm,沟深30cm,将沟土打碎和70kg复合基肥混合后,均匀撒于畦面;再将割下的水稻秸秆全田均匀铺匀,曝晒7天;所述的复合基肥,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45%市售复合肥、1.5%碳酸氢铵、15%磷肥、3.5%柠檬酸、7%EDTA、8%凹凸棒石粉、1%壳聚糖、3%磷灰石粉、6%石灰、10%巨菌草粉;2、育苗移栽①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虫害的菜薹种子,将其置于2℃浸种液浸泡1h,再立即至于40℃浸种液中浸泡1h,取出后浸泡在恒温温度为35℃糖溶液中,浸泡3h,每隔1h静电处理10min,静电场控制在250KV/m;所述浸种液是按重量比将毛竹浸提液:青蒿素:问荆水浸液:紫茎泽兰浸提液:黄腐酸:乙醇=7:1:3:2:9:11比例混合,即得;所述的糖溶液是按重量比将葡聚六糖:蔗糖:硒化低聚氨基多糖=1:1.5:1比例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10倍的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加热浓缩至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即得;②育苗基质制备:按质量比,将小桐子壳粉:炭棉:锯屑:鸡粪:草酰胺=4:3.5:9:20:3的比例混合,调节水分含量至60%,加入混合物重量0.05倍的富硒酵母,无氧发酵15h,即得育苗基质;③育苗:选择50孔或者72孔的硬质塑料育苗穴盘,将育苗基质装盘,播种前浇透水,再将菜薹种子点播于育苗基质中,播种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待种子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幼苗生长20-30天,进行大田移栽;④移栽:幼苗移栽时,每畦栽4行,株距40cm,亩栽3500株;移栽前,浇水至土壤含水量为45%;3、大田管理①提苗肥:待幼苗移栽后15天,每亩将尿素3kg、复合基肥5kg、硒酸精氨酸5kg、茶渣10kg、海藻渣15kg、兑绞股蓝叶水提液20kg浇施;②催薹肥:在主薹显薹时,每亩撒施尿素5kg、复合基肥10kg、杜仲叶渣10kg、麦秸秆腐熟物20kg、兑沼液20kg浇施;③化学除草:首先,水稻收割后,在整地前3-5天,每亩用10%草甘磷500mL、雷公藤醇提液300mL、与75kg水混合,全田均匀喷雾;其次,移栽前1-3天,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5g、茶皂素100g加水50kg喷雾;最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菜薹田;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mL、肉桂醛10g兑水50kg;于杂草3-5叶期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每亩用高特克30mL、柠檬醛10g对水50kg,于菜薹6-8叶期定向喷雾防治。④病虫防治:菜薹虫害主要是前期蚜虫、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等,可在其危害期,用甲维盐、吡虫啉、敌敌畏或锐劲特8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是软腐病、霜霉病;首先要进行农业防治,搞好田间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或加菜丰宁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雾。实施例3一种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田准备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前7~10天断水,水稻收割时,留20-25cm稻桩,然后将水稻田内杂物清除,然后立即开好畦沟、腰沟、围沟,畦宽1.7m,沟宽40cm,沟深30cm,将沟土打碎和60kg复合基肥混合后,均匀撒于畦面;再将割下的水稻秸秆全田均匀铺匀,曝晒6天;所述的复合基肥,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45%市售复合肥、1.5%碳酸氢铵、15%磷肥、3.5%柠檬酸、7%EDTA、8%凹凸棒石粉、1%壳聚糖、3%磷灰石粉、6%石灰、10%巨菌草粉;2、育苗移栽①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虫害的菜薹种子,将其置于2℃浸种液浸泡1h,再立即至于40℃浸种液中浸泡1h,取出后浸泡在恒温温度为35℃糖溶液中,浸泡3h,每隔1h静电处理10min,静电场控制在220KV/m;所述浸种液是按重量比将毛竹浸提液:青蒿素:问荆水浸液:紫茎泽兰浸提液:黄腐酸:乙醇=7:1:3:2:9:11比例混合,即得;所述的糖溶液是按重量比将葡聚六糖:蔗糖:硒化低聚氨基多糖=1:1.5:1比例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10倍的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加热浓缩至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即得;②育苗基质制备:按质量比,将小桐子壳粉:炭棉:锯屑:鸡粪:草酰胺=3:2.5:8:17.5:2的比例混合,调节水分含量至55%,加入混合物重量0.05倍的富硒酵母,无氧发酵13h,即得育苗基质;③育苗:选择50孔或者72孔的硬质塑料育苗穴盘,将育苗基质装盘,播种前浇透水,再将菜薹种子点播于育苗基质中,播种后用塑料薄膜遮盖,待种子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幼苗生长20-30天,进行大田移栽;④移栽:幼苗移栽时,每畦栽4行,株距45cm,亩栽3000株;移栽前,浇水至土壤含水量为45%;3、大田管理①提苗肥:待幼苗移栽后15天,每亩将尿素3kg、复合基肥5kg、硒酸精氨酸5kg、茶渣10kg、海藻渣15kg、兑绞股蓝叶水提液20kg浇施;②催薹肥:在主薹显薹时,每亩撒施尿素5kg、复合基肥10kg、杜仲叶渣10kg、麦秸秆腐熟物20kg、兑沼液20kg浇施;③化学除草:首先,水稻收割后,在整地前3-5天,每亩用10%草甘磷450mL、雷公藤醇提液250mL、与60kg水混合,全田均匀喷雾;其次,移栽前1-3天,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65g、茶皂素85g加水50kg喷雾;最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菜薹田;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5mL、肉桂醛7.5g兑水50kg;于杂草3-5叶期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每亩用高特克26.5mL、柠檬醛7.5g对水50kg,于菜薹6-8叶期定向喷雾防治。④病虫防治:菜薹虫害主要是前期蚜虫、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等,可在其危害期,用甲维盐、吡虫啉、敌敌畏或锐劲特8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是软腐病、霜霉病;首先要进行农业防治,搞好田间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或加菜丰宁或农用链霉素900倍液喷雾。试验例本发明冬闲稻田菜薹免耕栽培效益比较试验1、试验于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湖南省益阳市桃花江镇半稼洲村罗礼明责任田进行,土壤性质为河漕土,前茬作物为一季水稻。2、试验方法以五彩黄薹三号(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为试验对象。试验地水稻按留桩25cm收获后,在同一田块,设免耕移栽、机械翻耕移栽与人工翻耕移栽3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0m2,小区随机排列。免耕栽培试验区不进行翻耕整土,采用人工开沟成厢;机械翻耕试验区采用机械翻耕整土、开沟作厢,人工翻耕试验区采用人工翻耕整土、开沟作厢,各处理均按1.8m作厢开沟。所述免耕栽培方法具体栽培方法同本发明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一致。10月12日对菜薹幼苗移栽,移栽密度为35cm×20cm,并施坐蔸水。所述的菜薹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按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育苗方法进行,其他的栽培水平相同,常规管理。3、测定方法成活率和虫害调查:以1行为单位(11株),隔3行取1行,共取10行,对110株全部标记,再调查统计菜薹活棵数和地老虎的危害株数;产量与产值调查:以调查成活率厢块为计算地块,面积120m2,每批次采收全部称重,并以当天价格计算产值。4、试验结果表1菜薹免耕与翻耕前期生产成本比较(元/667m2)由表1可知,翻耕栽培总成本高于免耕栽培总成本,其中人工翻耕总成本是机械翻耕总成本的1.9倍,是免耕栽培总成本的2.0倍,主要由于目前劳动力价格大幅度上升,机械翻耕成本与免耕成本相比每亩增加60元,因此可知,与人工翻耕和机械翻耕相比,采用免耕栽培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均有所降低。表2菜薹免耕与翻耕前期经济收益比较(元/667m2)处理产量kg/667m2产值元/667m2生产效益/667m2免耕1823.73023.82448.8机械翻耕1726.42856.82221.8人工翻耕1756.92888.71713.7由表2知,与翻耕相比,采用免耕栽培法菜薹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收益比机械翻耕每亩增加227元,比人工翻耕每亩增加735.1元,由此可见,采用免耕栽培具有较好的生产收益,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耕地费,节约了时间。表3免耕与翻耕对菜薹成活率和虫害的影响由表3可知,移栽15d后,免耕试验区、机械翻耕试验区和人工翻耕试验区菜薹被地老虎危害的植株数量分别为18株、45株和42株危害率分别为16.4%、40.9%和38.2%,免耕区地老虎危害程度明显低于翻耕区,也就是说免耕栽培可明显减轻白菜薹受地老虎的危害,同时移栽15天后,免耕试验区、机械翻耕试验区和人工翻耕试验区菜薹幼苗成活率分别为99.1%、95.5%和9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