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种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073发布日期:2018-09-14 21:1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蔬菜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蔬菜种植设备。



背景技术:

蔬菜的营养物质主要包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等,这些物质的含量越高,蔬菜的营养价值也越高。此外,蔬菜中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是重要的营养品质指标。通常,水分含量高、膳食纤维少的蔬菜鲜嫩度较好,其食用价值也较高。但从保健的角度来看,膳食纤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蔬菜的营养素不可低估,1990年国际粮农组织统计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均来自蔬菜,可见蔬菜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之巨大。此外,蔬菜中还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是被公认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如类胡萝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许多蔬菜还含有独特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如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洋葱中的前列腺素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改进种植设备,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现有的种植设备通常设置在温室内,用种植设备种植蔬菜时,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种植设备通常采用无土栽培种植蔬菜,蔬菜种植在种植架上的营养槽中,为了蔬菜有较好的采光效果,需要对种调节种植架进行角度调节,在调节种植架的角度时,会使营养槽中的营养液流动,种植架角度调整过大,营养槽中的营养液会流出营养槽外,造成营养液浪费;(2)在调整种植架的角度时,需要将种植架上的种植板进行角度调节再固定,调整过程操作步骤多,使得种植设备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蔬菜种植设备,以解决种植架调整角度操作步骤多导致种植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蔬菜种植设备,包括底板和种植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活塞杆向上布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底板位于气缸两侧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横轴,所述横轴靠近种植板的一侧设有同轴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长支杆,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设有短支杆,所述转盘沿周向位于长支杆与短支杆之间的位置上设有多个顶杆,所述顶杆由短支杆向长支杆依次增长,所述横轴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支撑板靠近转盘的一侧设有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齿盘,所述齿盘上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与顶杆的位置正对,所述支撑板位于齿盘相邻的位置上安装有与其齿盘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凸齿,所述凸齿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支撑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转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槽,所述种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同轴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种植板上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盛满营养液。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本装置前,先将本装置放置在温室大棚内,向种植槽内放入营养液;启动气缸,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因此,第一齿条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横轴转动,横轴转动带动转盘转动;由于转盘上设有长支杆、顶杆和短支杆,且短支杆到长支杆之间的顶杆依次增高,因此,转盘转动带动长支杆、顶杆和短支杆转动,通过转盘上依次增高的顶杆能对种植板的角度进行微调;顶杆随转盘转动时,顶杆带动齿盘转动,齿盘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齿条移动,第二齿条移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种植板向水平位置转动,支撑板的角度调整好后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停止伸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装置通过在转盘上设置多个依次增高的顶杆,便于在转盘转动时带动顶杆转动,顶杆转动能对支撑板的角度进行准确调节;

(2)多个顶杆能与种植板的侧面抵靠,使得顶杆对种植板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3)在支撑板摆动过程中,种植板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能准确调节种植架的角度,调节步骤少,调节过程快,能提高种植效率。

进一步,所述种植板位于种植槽两侧位置的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底部设有凸起,所述种植槽下部设有与空腔结构连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上部铰接有用于封堵进液口的挡板,所述进液口沿周向设有密封圈,所述挡板的下部设有配重块,所述种植板呈水平状态时挡板底部与凸起相抵靠。当支撑板发生倾斜时,支撑板带动种植板发生倾斜,种植板倾斜后营养液向种植槽的一侧流动,挡板在配重块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营养液流入空腔结构内,防止了营养液流到种植槽外。

进一步,所述种植板与支撑杆之间设有扭簧。在扭簧作用下,支撑板能始终抵靠在顶杆上,使得支撑板不易摆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下端面设有滚轮,设置滚轮便于移动本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空腔结构呈斜向上布置。当种植板发生倾斜后,空腔结构随种植板发生倾斜后呈水平状态,营养液流入空腔结构内,当种植板再次恢复到原位时,营养液从空腔结构内流入种植槽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蔬菜种植设备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支撑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种植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滚轮2、气缸3、第一齿条4、支撑杆5、支撑板6、横轴7、转盘8、第一齿轮9、长支杆10、短支杆11、顶杆12、凹槽13、空腔结构14、进液口15、挡板16、配重块17、种植槽18、种植板19、第二齿轮20、第二齿条21、凸齿22、齿盘23、盲孔24、通槽25、转轴26、第三齿轮27、凸起28、吊耳29、滑槽30、密封圈31。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蔬菜种植设备,包括底板1和种植板19,底板1下端面安装有滚轮2,底板1中部安装有活塞杆向上布置的气缸3,气缸3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竖直的第一齿条4,底板1位于气缸3左右两侧的位置上分别安装有相同的种植架,种植架包括竖直安装在底板1上的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上部铰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与支撑杆5之间安装有扭簧;支撑板6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支撑板6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槽25,本实施例中通槽25的个数优选为三个;通孔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转轴26,如图2和图4所示,转轴26的左侧安装有同轴的第三齿轮27,如图5所示,种植板19的右侧安装有吊耳29,吊耳固定连接在转轴26上,吊耳29位于通槽25内,种植板19的上开设有种植槽18,种植槽18内放满营养液,种植板19内位于种植槽18的两侧均开设有空腔结构14,空腔结构14斜向上布置,空腔结构14底部加工有凸起28;种植槽18下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空腔结构14连通的进液口15,进液口15的上部铰接有用于封堵进液口15的挡板16,进液口15沿周向设有密封圈31,挡板16的下部安装有配重块17,挡板16下端抵靠在凸起28上,种植槽18内盛满营养液。

支撑杆5的中部安装有水平的横轴7,横轴7远离气,3的一侧安装有与其垂直的转盘8,转盘8的下侧安装有垂直于转盘8的长支杆10,转盘8的上侧安装有垂直转盘8的短支杆11,转盘8沿周向位于长支杆10和短支杆11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有多个顶杆12,顶杆12由上向下依次增高,如图2所示,横轴7远离转盘8的一侧安装有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条4啮合。支撑板靠近转盘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凹槽13,凹槽13内通过轴承安装有齿盘23,齿盘23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盲孔24,盲孔24的位置与顶杆12的位置正对,支撑板6位于齿盘23的邻位安装有第二齿轮20和滑槽30,滑槽30内安装有与其滑动的第二齿条21,第二齿轮20与齿盘23、第二齿条21均啮合,第二齿条21的左侧沿长度方向加工有凸齿22,凸齿22与第二齿轮20啮合。

具体实施时,先将本装置放置在温室大棚内,向种植槽18内放入营养液;启动气缸3,控制气缸3的活塞杆向上伸出,由于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条4啮合,因此,第一齿条4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转动带动横轴7转动,横轴7转动带动转盘8转动;由于转盘8上设有长支杆10、顶杆12和短支杆11,且短支杆11到长支杆10之间的顶杆12依次增长,因此,转盘8转动带动长支杆10、顶杆12和短支杆11转动,通过转盘8上依次增高的顶杆12能对种植板19的角度进行微调,在此过程中,顶杆12抵靠在盲孔24内,齿盘23随顶杆12一起转动,齿盘2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第二齿轮20转动带动第二齿条21移动,齿条21移动带动第三齿轮27转动,第三齿轮27转动带动转轴26和种植板19向水平位置转动,使得种植板19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支撑板6的角度调整好后控制气缸3的活塞杆停止伸出。当底板1的角度改变后,种植槽18内的营养液会向种植板19较低的一侧流动,在配重块17作用下挡板16保持竖直状态,种植槽18倾斜后进入到空腔结构14内,不会流到种植槽18外;当再次向原来位置调节支撑板6的角度时,营养液会随着支撑板6的缓慢转动从进料口流出到种植槽18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