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枇杷的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7818发布日期:2018-10-12 19:5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枇杷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枇杷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和肥水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严寒,生长缓慢,平均温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于0℃的地区,都能生长良好,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受传统种植方法的影响,枇杷的产量一直不高,且生产出来的枇杷品质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枇杷的高产栽培方法,提高了枇杷种植的亩产,生产出的枇杷品质优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枇杷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理:选择朝南向或东南向地块,山地海拔要求在500m以下,坡度≤25°,土层≥0.8m;土质为红壤、黄壤或砂质壤土作为枇杷种植地,除草后深挖30-40cm,全面翻土,并用3%的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后晾晒3-5天后,覆盖腐熟肥,5-7天再对果园土地进行翻土一次,翻土同时施复合有机肥,然后平整土地;

(2)栽培:选择无病虫害的新苗,根部带土栽进坑穴,苗株根颈部应以地面平齐,剪去部分叶片、嫩枝;每定植坑施入25-30kg农家肥或糖泥、1-4kg钙镁磷肥作底肥,与表土混合后施入植穴;春植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植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定植密度为3m×4m或3m×3.5m;

(3)施肥:2-10月期间间隔1个月施肥一次,11月至翌年1月施冬肥1次,肥料为腐熟的人畜粪水掺水,浓度为10-30%,每株10-20kg;对生芽前的树苗每株株施尿素0.1-0.2kg、过磷酸钙0.3-0.4kg、硫酸钾0.5-0.6kg、人畜粪水18-20kg;对开花果树每株施尿素0.3-0.4kg、人畜粪水25-30kg;对处于生长期的果树每隔7-15天在用0.1-0.3%磷酸二氢钾、硼砂进行树冠喷施;在采收前后10-12天内每株施尿素0.8-0.9kg、过磷酸钙0.6-0.7kg、复合有机肥30-35kg;

(4)整形修剪:

幼龄树整形修剪:以主干形为主,一年抽梢4-5次,整修修剪采用定干、除萌和疏枝,修剪成低干分层形树冠,树冠高度小于3m;

对成年树整形修剪:以夏季修剪为主,春季为辅,春季修剪在2-3月份结合疏果进行疏除衰弱枝、密生枝和徒长枝,并对老枝短剪更新;夏季修剪在采果后进行删除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锯掉树冠上部直立枝;已结果的有叶结果枝短剪以促发夏梢,疏除无叶果桩或结果枝果轴,对结果老枝更新;对外移的枝进行回缩,使行间保持80-100cm的距离,以利通风透光和预留人行通道,株间枝叶不交叉;

(5)疏花疏果及套袋:疏花在冬季小花穗分离时摘除早性花,留存迟性花,疏除花穗基部和顶部的花,保留花穗中部的花;疏果在2-3月春暖后进行,疏除畸形果、冻害果、病虫果、机械损伤果,然后根据树势强弱,每穗按大果形品种留1-3个果,小果形品种留5-6个果;套袋在3月份最后一次疏果后进行或边疏果边套袋;

(6)病虫害防治:对园地群体和个体通风透气,清除病虫枝、落叶或落果,减少病虫源;选用低毒、低残留和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对症下药,喷药覆盖整个病患位置,减少用药次数,交替使用机制不同的药剂,适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优选地,所述复合有机肥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发酵鸡鸭粪便40-52份、高粱秸秆粉末28-36份、鱼鳞碎骨20-26份、淤泥15-22份、硼砂12-18份、矿渣11-15份、食用菌渣10-16份、黄腐酸钾4-8份、花生壳3-9份、蚌壳粉5-10份、发酵淘米水8-12份、杀虫剂1-4份、酵母菌2-5份、生根粉2-6份和em生物菌剂2-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从枇杷生长特性出发,科学合理管理枇杷生长阶段,确保了枇杷长势良好,提高了枇杷开花和座果率,增加了枇杷种植产量产值,并且,能合理的提供枇杷生长所需养分,较好的让枇杷健康生长,保障产出的枇杷果实单体果体大、成形好,避免了苦果酸果,提高了枇杷风味品质,增加了枇杷种植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复合有机肥的组成:发酵鸡鸭粪便50份、高粱秸秆粉末32份、鱼鳞碎骨20份、淤泥18份、硼砂12份、矿渣12份、食用菌渣16份、黄腐酸钾4.2份、花生壳5份、蚌壳粉6份、发酵淘米水10份、杀虫剂1.5份、酵母菌2份、生根粉2份和em生物菌剂2份;

(1)选地整理:选择朝南向或东南向地块,山地海拔要求在500m以下,坡度≤25°,土层≥0.8m;土质为红壤、黄壤或砂质壤土作为枇杷种植地,除草后深挖30-40cm,全面翻土,并用3%的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后晾晒3-5天后,覆盖腐熟肥,5-7天再对果园土地进行翻土一次,翻土同时施复合有机肥,然后平整土地;

(2)栽培:选择无病虫害的新苗,根部带土栽进坑穴,苗株根颈部应以地面平齐,剪去部分叶片、嫩枝;每定植坑施入25-30kg农家肥或糖泥、1-4kg钙镁磷肥作底肥,与表土混合后施入植穴;春植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植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定植密度为3m×4m;

(3)施肥:

2-10月期间间隔1个月施肥一次,11月至翌年1月施冬肥1次,肥料为腐熟的人畜粪水掺水,浓度为10-30%,每株10-20kg;

对生芽前的树苗每株株施尿素0.1-0.2kg、过磷酸钙0.3-0.4kg、硫酸钾0.5-0.6kg、人畜粪水18-20kg;

对开花果树每株施尿素0.3-0.4kg、人畜粪水25-30kg;对处于生长期的果树每隔7-15天在用0.1-0.3%磷酸二氢钾、硼砂进行树冠喷施;

在采收前后10-12天内每株施尿素0.8-0.9kg、过磷酸钙0.6-0.7kg、复合有机肥30-35kg;

施肥时以果树主干为中心,距主干0.5m外至果树滴水线,将表土耙开成圆盘状,主干向外由浅至深,施肥后覆土;

(4)整形修剪:

幼龄树整形修剪:以主干形为主,一年抽梢4-5次,整修修剪采用定干、除萌和疏枝,修剪成低干分层形树冠,树冠高度小于3m;

对成年树整形修剪:以夏季修剪为主,春季为辅,春季修剪在2-3月份结合疏果进行疏除衰弱枝、密生枝和徒长枝,并对老枝短剪更新;夏季修剪在采果后进行删除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锯掉树冠上部直立枝;已结果的有叶结果枝短剪以促发夏梢,疏除无叶果桩或结果枝果轴,对结果老枝更新;对外移的枝进行回缩,使行间保持80-100cm的距离,以利通风透光和预留人行通道,株间枝叶不交叉;

(5)疏花疏果及套袋:

疏花在冬季小花穗分离时摘除早性花,留存迟性花,疏除花穗基部和顶部的花,保留花穗中部的花;

疏果在2-3月春暖后进行,疏除畸形果、冻害果、病虫果、机械损伤果,然后根据树势强弱,每穗按大果形品种留1-3个果,小果形品种留5-6个果;

套袋在3月份最后一次疏果后进行或边疏果边套袋;

(6)病虫害防治:对园地群体和个体通风透气,清除病虫枝、落叶或落果,减少病虫源;选用低毒、低残留和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对症下药,喷药覆盖整个病患位置,减少用药次数,交替使用机制不同的药剂,适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