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80020发布日期:2018-10-02 17:4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甘肃中东部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干旱缺水和春季低温是该地区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干旱频发、分布广、持续时间长,严重制约着小麦高产、稳产。覆膜栽培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浅层土壤水分含量及利用率,能有效减轻干旱和春季低温对作物的伤害,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然而覆膜对小麦生长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覆膜后小麦前期生长旺盛而大量耗用底墒,致使生长中后期土壤供水不足,加剧卡脖干旱而导致产量下降。此外,普通覆膜也容易发生苗穴错位,影响小麦出苗率,并且小麦后期生长不良,易早熟,导致收获指数下降。而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是一项以集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节本增效、免耕且多茬种植为一体的高效旱作农业新技术。它能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并对农田降雨进行有效拦截与汇集,大幅度提高农田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使小麦等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旱作小麦高产及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报道较多,如李城德公开的《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安红红公开的《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张平良、郭天文、侯慧芝等人公开的《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等,这些报道披露的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包括步骤:①选地;②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纯n10-12kg、p2o510-12kg;③选种;④铺膜覆土: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地灭茬、施肥消毒,然后平整土地覆盖地膜,并在膜上覆一层1cm厚的薄土;⑤播种;⑥苗期管理;⑦中后期管理;⑧病虫害防治;⑨适时收获;⑩留膜免耕多茬种植。上述报道通过膜上覆土使地膜与地面紧贴,不仅解决了播种孔与小麦幼苗错位、膜压苗及人工掏苗、放苗的难题,还解决了播种孔钻风揭膜失墒严重,从而影响出苗率的问题;还能起到保护地膜及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但半干旱区冬季和早春北风频发且风力大,而地膜表面光滑不能有效束缚土壤,容易造成膜上覆土失散,从而影响保温和保墒效果。此外,土壤储水、吸水和吸热能力有限,遇到干燥持续时间长、温度低的寒冬,冬小麦在开春后不能快速进入生长期,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方法,通过在膜上覆土层中加覆混制料,既增强膜上覆土层吸热和保温以及保墒和保水能力,又能补充土壤墒肥营养,更能起到固定膜上覆土层的作用,确保覆土层不被风吹散,还能形成双膜结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保持土壤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底墒好、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并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兑水30-40g进行土壤处理,晒田1-2天后,精细耙耱,做到深、细、平、净,达到无土块、无根茬、无杂草、上虚下实、田面平整、墒情良好的标准,以利于铺膜播种;

②施肥:亩施堆熟农家肥3500-4000kg、纯n10-12kg、p2o58-10kg、k2o8kg作底肥,并采用土壤杀菌剂实施消毒;

③选种:选择耐旱、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播前精选种子,并用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保持纯度达98%,发芽率达95%以上;

④铺膜覆土:选用厚度0.008-0.01mm、宽120cm的高强度地膜,采用铺膜机铺膜,要求膜面平整并紧贴地面,然后依次在膜上覆土0.3-0.5cm,混制料0.5-0.4cm后,再覆土0.2-0.1cm,其中,所述混制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田土50-60份、麦壳100-120份、腐殖质10-15份、泥炭土8-12份、煤灰5-10份、淀粉渣5-10份;

⑤播种:播种时间比当地露地小麦播期推迟10-15天,播种时单行穴播机采用同膜同向播种,以减少种植穴和地膜孔错位,播种深度3-5cm,行距15-20cm,穴距由穴播机规格而定,密度为亩穴数在3万左右,每穴8-12粒,亩播种量10kg;

⑥苗期管理:根据出苗情况,出现穴苗错位膜下压苗,应及时放苗封口;播后遇雨易板结,要及时破板松土,促进出苗;麦苗出土后,做好田间查苗补苗,缺苗断垄20cm以上的行段需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过稠的“疙瘩苗”要进行疏苗,并在冬小麦返青期适量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kg;

⑦中后期管理:结合防治病虫害,用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及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拔节初期喷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和矮壮素,防止倒伏,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扬花期、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兑水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⑧病虫害防治:小麦病虫害常年发生,危害面广,要及时防治,当小麦条锈病发生时,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g,25%丙环唑乳油8-9g或20%粉锈宁乳油45-60ml进行喷雾防治;当小麦白粉病发生时,每亩用15%粉锈宁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10g或50%粉锈宁胶悬剂100g兑水喷雾;当麦蚜虫害发生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兑水喷雾;

⑨适时收获:当小麦进入乳熟期籽粒变硬,低茬收割,及时收获,争取颗粒归仓;

⑩留膜免耕多茬种植:前茬小麦收获后,结合田间除草,保护地膜,追施肥料,种植二茬作物,可选择种植玉米、马铃薯、冬油菜、蔬菜等,具体种植模式同大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进行膜上覆土时,在覆土层中加覆适量混制料,该混制料由麦壳、田土、腐殖质、泥炭、煤灰、淀粉渣混合制成,具有抗菌、保温、锁水、供肥以及堆覆发热功能,可有效解决春季低温和干旱缺水的问题,还能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有机营养,保证小麦生长后期养分需求,避免卡脖干旱的发生,且该混制料层可增加覆土层的孔隙度,增加进氧、进光量,氧气可增强小麦根部呼吸,加快小麦生长,进光则形成以地膜为反射介质的循环供光和供热效应,从而增加小麦采光量,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从而提供糖分等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提供小麦产品品质;

2)本发明混制料中,以麦壳为载体介质,使其他底料和养分料进入其中,减缓小麦对养分料的吸收,而使养分料随着麦壳的腐熟溶解慢慢释放,形成控释肥效果,同时麦壳能够增强保温和稳温效果,保证地表温度平稳持续,避免低温骤高或骤低伤害麦苗;

3)采用本发明方法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既能降低田间病虫害,又能显著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相比现有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提高1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1

一种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底墒好、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并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兑水30-40g进行土壤处理,晒田1-2天后,精细耙耱,做到深、细、平、净,达到无土块、无根茬、无杂草、上虚下实、田面平整、墒情良好的标准,以利于铺膜播种;

②施肥:亩施堆熟农家肥3500-4000kg、纯n10-12kg、p2o58-10kg、k2o8kg作底肥,并采用土壤杀菌剂实施消毒;

③选种:选择耐旱、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播前精选种子,并用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保持纯度达98%,发芽率达95%以上;

④铺膜覆土:选用厚度0.008-0.01mm、宽120cm的高强度地膜,采用铺膜机铺膜,要求膜面平整并紧贴地面,然后依次在膜上覆土0.3-0.5cm,混制料0.5-0.4cm后,再覆土0.2-0.1cm,其中,所述混制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田土50-60份、麦壳100-120份、腐殖质10-15份、泥炭土8-12份、煤灰5-10份、淀粉渣5-10份;

⑤播种:播种时间比当地露地小麦播期推迟10-15天,播种时单行穴播机采用同膜同向播种,以减少种植穴和地膜孔错位,播种深度3-5cm,行距15-20cm,穴距由穴播机规格而定,密度为亩穴数在3万左右,每穴8-12粒,亩播种量10kg;

⑥苗期管理:根据出苗情况,出现穴苗错位膜下压苗,应及时放苗封口;播后遇雨易板结,要及时破板松土,促进出苗;麦苗出土后,做好田间查苗补苗,缺苗断垄20cm以上的行段需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过稠的“疙瘩苗”要进行疏苗,并在冬小麦返青期适量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kg;

⑦中后期管理:结合防治病虫害,用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及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拔节初期喷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和矮壮素,防止倒伏,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扬花期、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兑水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⑧病虫害防治:小麦病虫害常年发生,危害面广,要及时防治,当小麦条锈病发生时,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g,25%丙环唑乳油8-9g或20%粉锈宁乳油45-60ml进行喷雾防治;当小麦白粉病发生时,每亩用15%粉锈宁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10g或50%粉锈宁胶悬剂100g兑水喷雾;当麦蚜虫害发生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兑水喷雾;

⑨适时收获:当小麦进入乳熟期籽粒变硬,低茬收割,及时收获,争取颗粒归仓;

⑩留膜免耕多茬种植:前茬小麦收获后,结合田间除草,保护地膜,追施肥料,种植二茬作物,可选择种植玉米、马铃薯、冬油菜、蔬菜等,具体种植模式同大田。

实施例2

作为对照,以下种植所选地块墒肥同实施例,且各影响因子具有可比性。

一种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底墒好、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并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兑水30-40g进行土壤处理,晒田1-2天后,精细耙耱,做到深、细、平、净,达到无土块、无根茬、无杂草、上虚下实、田面平整、墒情良好的标准,以利于铺膜播种;

②施肥:亩施堆熟农家肥3500-4000kg、纯n10-12kg、p2o58-10kg、k2o8kg作底肥,并采用土壤杀菌剂实施消毒;

③选种:选择耐旱、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播前精选种子,并用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保持纯度达98%,发芽率达95%以上;

④铺膜覆土:选用厚度0.008-0.01mm、宽120cm的高强度地膜,采用铺膜机铺膜,要求膜面平整并紧贴地面,然后膜上覆土1.0-1.2cm;

⑤播种:播种时间比当地露地小麦播期推迟10-15天,播种时单行穴播机采用同膜同向播种,以减少种植穴和地膜孔错位,播种深度3-5cm,行距15-20cm,穴距由穴播机规格而定,密度为亩穴数在3万左右,每穴8-12粒,亩播种量10kg左右;

⑥苗期管理:根据出苗情况,出现穴苗错位膜下压苗,应及时放苗封口;播后遇雨易板结,要及时破板松土,促进出苗;麦苗出土后,做好田间查苗补苗,缺苗断垄20cm以上的行段需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过稠的“疙瘩苗”要进行疏苗,并在冬小麦返青期适量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kg;

⑦中后期管理:结合防治病虫害,用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及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拔节初期喷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和矮壮素,防止倒伏,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扬花期、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兑水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⑧病虫害防治:小麦病虫害常年发生,危害面广,要及时防治,当小麦条锈病发生时,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g,25%丙环唑乳油8-9g或20%粉锈宁乳油45-60ml进行喷雾防治;当小麦白粉病发生时,每亩用15%粉锈宁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10g或50%粉锈宁胶悬剂100g兑水喷雾;当麦蚜虫害发生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兑水喷雾;

⑨适时收获:当小麦进入乳熟期籽粒变硬,低茬收割,及时收获,争取颗粒归仓;

⑩留膜免耕多茬种植:前茬小麦收获后,结合田间除草,保护地膜,追施肥料,种植二茬作物,可选择种植玉米、马铃薯、冬油菜、蔬菜等,具体种植模式同大田。

实施例1和2试验种植冬小麦:

2016年9月中下旬,同时在甘肃中东部半干旱区选择地块播种冬小麦品种,经相同的雨水、除草等管理后,2017年5月初对两片田中小麦麦穗长度进行随机测量统计,结果显示,实施例1田中小麦麦穗同比实施例2均增长0.15-0.22cm,6月中旬收获后,对照麦粒发现实施例1麦粒更饱满,单亩产量同比增产12.8%,说明本发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可以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