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及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2810发布日期:2018-08-19 22:19阅读:24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及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otazang,jietlio,是藏穆先生1976年在“云南植物研究”发表的一个新种。在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下,竹荪主要靠孢子繁殖,孢子借助于昆虫的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通过营养生长达到生理成熟后最终形成竹荪子实体。该菌是竹荪属中最适宜贵州气候生长的竹荪品种,该菌质地细嫩、味美清爽、营养丰富,目前已驯化栽培成功。但是,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仍然采用分离一级菌种,一级菌种转接二级原种,二级原种转接三级生产菌种,最后用三级生产种栽培竹荪。这样需要时间长,生产费用高,严重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及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有效节约了栽培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桦槁木块67-72%,桦槁木屑15-20%,过磷酸钙2%,竹叶5-5.5%。大豆杆荚5-5.5%,总计为100%。

更进一步地,所述桦槁木块无霉变,含水量≤12%,木块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5-4cm,长度为10-15cm;所述桦槁木屑无霉变,含水量≤12%,粉碎至颗粒粒径为2-5mm;所述竹叶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大豆杆荚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过磷酸钙中含有效p2o514%~20%,其中80%~95%溶于水。

所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所述质量配比,准备各原料,

步骤二:制作:将桦槁木块置于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4-8%的石灰水使其全部淹没原料,浸泡24-30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8.0-9.0备用,得桦槁木块主料;

将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同时浸入质量浓度为4-8%的石灰水中,使石灰水淹没全部原料,浸泡10-15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8.0-9.0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与过磷酸钙搅拌均匀,检查并调整含水量为55%~60%,得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

步骤二得到的桦槁木块与步骤三得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即为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

用所述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场地整理:栽培场地通常选择地理位置为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地方,首先清除栽培场地表面枯枝落叶和杂质,然后除去0.5-1.0cm的表层土壤,栽培场地整理后要求表面平整,然后进行垄的台垄沟的整理,垄宽1.3-1.6米,长度不限(因地理条件或大棚条件而定),在垄的两侧挖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为5-8cm,将开挖排水沟的取出的土放一旁作为覆土备用,排水沟开挖完成后,在排水沟和垄台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熟石灰(撒熟石灰的厚度以基本覆盖土表面即可)备用;

步骤二,栽培:将处理好备用的桦槁木块主料均匀的摆放一层在栽培箱上,形成第一层栽培料,然后在第一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撒上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放置密度以覆盖栽培主料表面的50%-60%即可),在栽培辅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一层竹荪菌种,再放第二层桦槁木块主料和栽培辅料,形成第二层栽培料,在第二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二层竹荪菌种,然后撒上少量的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撒量以覆盖第二层栽培料和菌种表面的30-40%),最后覆盖挖排水沟取出的备用土壤;

步骤三,管理:

栽培完成后5-7天不需浇水,若遇下雨天则需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浸泡;

栽培后8-12天检测覆土水分含量,覆土用手捏,若覆土松散不成团,则需补充水分至覆土可用手捏成团,轻轻放下后散开,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若覆土可用手捏成团,但放下不散开即水分含量偏高,需加强通风散发水分直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如上所述持续管理60-80天,即形成竹荪原基,此时应加强通风并提高空气湿度,当竹荪原基成熟即将开裙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95%;

步骤四,采收:竹荪开裙完成后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竹荪采收完成后,桦槁木块主料要取出作为菌种用于栽培。

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层栽培料的摆放密度以覆盖垄台表面为准。

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第二层栽培料的摆放密度与第一层栽培料相同。

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土壤为腐殖土或挖排水沟时得到的土壤,覆盖土壤厚度为3-5cm。

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层竹荪菌种播撒量为覆盖栽培料表面的60%-70%,所述第二层竹荪菌种播撒量为覆盖栽培料表面的40%-50%。

更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提高空气湿度为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无需采用试管分离一级菌种(母种)→一级菌种转二级菌种(原种)→二级菌种转三级菌种(生产种或栽培种)的繁琐栽培方法,节省种植生产成本和时间,原来栽培5亩红托竹荪需要10000瓶竹荪菌种,需要20000.00元菌种购买费用(10000瓶x瓶/2.0元),而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在采收第一潮菇后,用栽培主料桦槁木块作竹荪种源进行竹荪栽培,一亩桦槁木块主料竹荪种源,可用于栽培5亩竹荪。传统的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一级竹荪菌种(母种)从菌种分离到长满试管需要30-40天;二级竹荪菌种(原种)从一级菌种转接到菌种瓶到长满菌种瓶需要60-70天;三级菌种从原种转接到菌种瓶培养基到长满菌种瓶需要50-60天,而本发明的种植时间有效缩短,列举本发明的某一次种植时间:2016年9月15日分离一级竹荪菌种,2016年10月15日至2016年10月25日一级菌种长满,2016年11月1日转接制作二级竹荪菌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1日二级竹荪菌种长满,2017年1月15日制作竹荪三级菌种,2017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15日竹荪三级菌种长满后进行竹荪栽培,最多可节省菌种分离、转接和培养时间共140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桦槁木块70%,桦槁木屑18%,过磷酸钙2%,竹叶5%,大豆杆荚5%,所述桦槁木块无霉变,含水量≤12%,木块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5-4cm,长度为10-15cm;所述桦槁木屑无霉变,含水量≤12%,粉碎至颗粒粒径为2-5mm;所述竹叶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大豆杆荚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过磷酸钙中含有效p2o514%~20%,其中80%~95%溶于水。

所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所述质量配比,准备各原料,

步骤二:制作:将桦槁木块置于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的石灰水使其全部淹没原料,浸泡24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8.5备用,得桦槁木块主料;

将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同时浸入质量浓度为5%的石灰水中,使石灰水淹没全部原料,浸泡12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8.5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与过磷酸钙搅拌均匀,检查并调整含水量为55%~60%,得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

步骤二得到的桦槁木块与步骤三得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即为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

用所述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场地整理:栽培场地通常选择地理位置为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地方,首先清除栽培场地表面枯枝落叶和杂质,然后除去0.5-1.0cm的表层土壤,栽培场地整理后要求表面平整,然后进行垄的台垄沟的整理,垄宽1.3-1.6米,长度不限,因地理条件或大棚条件而定,在垄的两侧挖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为5-8cm,将开挖排水沟的取出的土放一旁作为覆土备用,排水沟开挖完成后,在排水沟和垄台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熟石灰(撒熟石灰的厚度以基本覆盖土表面即可)备用;

步骤二,栽培:将处理好备用的桦槁木块主料均匀的摆放一层在栽培箱上(栽培料的摆放密度以覆盖垄台表面即可),形成第一层栽培料,然后在第一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撒上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放置密度以覆盖栽培主料表面的50%-60%即可),在栽培辅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一层竹荪菌种(第一层菌种播撒量以覆盖栽培料表面的60%-70%即可),再放第二层桦槁木块主料和栽培辅料(第二层栽培主料和栽培辅料的播放量与第一层相同),形成第二层栽培料,在第二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二层竹荪菌种(第二层菌种播撒量以覆盖栽培料表面的40%-50%即可),然后撒上少量的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撒量以覆盖第二层栽培料和菌种表面的30-40%),最后覆盖挖排水沟取出的备用土壤,所述土壤为腐殖土或挖排水沟时得到的土壤,覆盖土壤厚度为3-5cm;

步骤三,管理:

栽培完成后5-7天不需浇水,若遇下雨天则需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浸泡;

栽培后8-12天检测覆土水分含量,覆土用手捏,若覆土松散不成团,则需补充水分至覆土可用手捏成团,轻轻放下后散开,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若覆土可用手捏成团,但放下不散开即水分含量偏高,需加强通风散发水分直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如上所述持续管理60-80天,即形成竹荪原基,此时应加强通风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当竹荪原基成熟即将开裙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95%;

步骤四,采收:竹荪开裙完成后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竹荪采收完成后,桦槁木块主料要取出作为菌种用于栽培。

实施例2

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桦槁木块67%,桦槁木屑20%,过磷酸钙2%,竹叶5.5%,大豆杆荚5.5%,总计为100,所述桦槁木块无霉变,含水量≤12%,木块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5-4cm,长度为10-15cm;所述桦槁木屑无霉变,含水量≤12%,粉碎至颗粒粒径为2-5mm;所述竹叶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大豆杆荚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过磷酸钙中含有效p2o514%~20%,其中80%~95%溶于水。

所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所述质量配比,准备各原料,

步骤二:制作:将桦槁木块置于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4%的石灰水使其全部淹没原料,浸泡30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8.0备用,得桦槁木块主料;

将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同时浸入质量浓度为4%的石灰水中,使石灰水淹没全部原料,浸泡15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8.0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与过磷酸钙搅拌均匀,检查并调整含水量为55%~60%,得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

步骤二得到的桦槁木块与步骤三得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即为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

用所述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场地整理:栽培场地通常选择地理位置为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地方,首先清除栽培场地表面枯枝落叶和杂质,然后除去0.5-1.0cm的表层土壤,栽培场地整理后要求表面平整,然后进行垄的台垄沟的整理,垄宽1.3-1.6米,长度不限,因地理条件或大棚条件而定,在垄的两侧挖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为5-8cm,将开挖排水沟的取出的土放一旁作为覆土备用,排水沟开挖完成后,在排水沟和垄台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熟石灰(撒熟石灰的厚度以基本覆盖土表面即可)备用;

步骤二,栽培:将处理好备用的桦槁木块主料均匀的摆放一层在栽培箱上(栽培料的摆放密度以覆盖垄台表面即可),形成第一层栽培料,然后在第一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撒上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放置密度以覆盖栽培主料表面的50%-60%即可),在栽培辅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一层竹荪菌种(第一层菌种播撒量以覆盖栽培料表面的60%-70%即可),再放第二层桦槁木块主料和栽培辅料(第二层栽培主料和栽培辅料的播放量与第一层相同),形成第二层栽培料,在第二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二层竹荪菌种(第二层菌种播撒量以覆盖栽培料表面的40%-50%即可),然后撒上少量的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撒量以覆盖第二层栽培料和菌种表面的30-40%),最后覆盖挖排水沟取出的备用土壤,所述土壤为腐殖土或挖排水沟时得到的土壤,覆盖土壤厚度为3-5cm;

步骤三,管理:

栽培完成后5-7天不需浇水,若遇下雨天则需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浸泡;

栽培后8-12天检测覆土水分含量,覆土用手捏,若覆土松散不成团,则需补充水分至覆土可用手捏成团,轻轻放下后散开,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若覆土可用手捏成团,但放下不散开即水分含量偏高,需加强通风散发水分直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如上所述持续管理60-80天,即形成竹荪原基,此时应加强通风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当竹荪原基成熟即将开裙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95%;

步骤四,采收:竹荪开裙完成后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竹荪采收完成后,桦槁木块主料要取出作为菌种用于栽培。

实施例3

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桦槁木块72%,桦槁木屑15%,过磷酸钙2%,竹叶5.5%。大豆杆荚5.5%,总计为100,所述桦槁木块无霉变,含水量≤12%,木块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5-4cm,长度为10-15cm;所述桦槁木屑无霉变,含水量≤12%,粉碎至颗粒粒径为2-5mm;所述竹叶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大豆杆荚无霉变,含水量≤12%;所述过磷酸钙中含有效p2o514%~20%,其中80%~95%溶于水。

所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按照所述质量配比,准备各原料,

步骤二:制作:将桦槁木块置于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8%的石灰水使其全部淹没原料,浸泡24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9.0备用,得桦槁木块主料;

将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同时浸入质量浓度为8%的石灰水中,使石灰水淹没全部原料,浸泡10小时,滤去水分并用清水冲洗至ph9.0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桦槁木屑、竹叶、大豆杆荚与过磷酸钙搅拌均匀,检查并调整含水量为55%~60%,得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

步骤二得到的桦槁木块与步骤三得到的红托竹荪的栽培辅料,即为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

用所述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场地整理:栽培场地通常选择地理位置为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地方,首先清除栽培场地表面枯枝落叶和杂质,然后除去0.5-1.0cm的表层土壤,栽培场地整理后要求表面平整,然后进行垄的台垄沟的整理,垄宽1.3-1.6米,长度不限,因地理条件或大棚条件而定,在垄的两侧挖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为5-8cm,将开挖排水沟的取出的土放一旁作为覆土备用,排水沟开挖完成后,在排水沟和垄台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熟石灰(撒熟石灰的厚度以基本覆盖土表面即可)备用;

步骤二,栽培:将处理好备用的桦槁木块主料均匀的摆放一层在栽培箱上(栽培料的摆放密度以覆盖垄台表面即可),形成第一层栽培料,然后在第一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撒上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放置密度以覆盖栽培主料表面的50%-60%即可),在栽培辅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一层竹荪菌种(第一层菌种播撒量以覆盖栽培料表面的60%-70%即可),再放第二层桦槁木块主料和栽培辅料(第二层栽培主料和栽培辅料的播放量与第一层相同),形成第二层栽培料,在第二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二层竹荪菌种(第二层菌种播撒量以覆盖栽培料表面的40%-50%即可),然后撒上少量的栽培辅料(栽培辅料的播撒量以覆盖第二层栽培料和菌种表面的30-40%),最后覆盖挖排水沟取出的备用土壤,所述土壤为腐殖土或挖排水沟时得到的土壤,覆盖土壤厚度为3-5cm;

步骤三,管理:

栽培完成后5-7天不需浇水,若遇下雨天则需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浸泡;

栽培后8-12天检测覆土水分含量,覆土用手捏,若覆土松散不成团,则需补充水分至覆土可用手捏成团,轻轻放下后散开,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若覆土可用手捏成团,但放下不散开即水分含量偏高,需加强通风散发水分直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如上所述持续管理60-80天,即形成竹荪原基,此时应加强通风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当竹荪原基成熟即将开裙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95%;

步骤四,采收:竹荪开裙完成后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竹荪采收完成后,桦槁木块主料要取出作为菌种用于栽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