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7820发布日期:2018-10-12 19:5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材资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产业,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人类把防病治病的需求转向天然药物,中国是天然药物主产国,具有核心竞争力,中药材已成为全世界瞩目和争夺的重要市场。

在传统以种植松、杉、桉树等树木为主的地区,大量的山地丢荒,与广西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雨热同季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极不相称。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工业快速发展,森林被大量砍伐,致使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开始重视森林的作用,森林的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co2并能长期保存,进而释放出人体必须的氧气和负离子,还具有降温降噪、吸附粉尘、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作用。

目前,业内人士大量砍伐林木种植药材,致使森林面积减少,受到林业管理部门的制约。为避免与林争地,业内人士将药材引至山下种植,占用了大量基本农田,造成与粮食争地,又受到农业管理部门的制约。为解决上述矛盾,业内人士探索林下种植,但林下荫蔽度高,只适合种植阴生药材,且机械化耕地、采挖进场困难,人工耕作劳动强度大、运作成本高。寻找适宜的、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困难重重。

总之,对于中药材和树木的需求缺口随着市场繁荣和人们的热点集中而越来越大,由于农林政策、地形、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出现大量荒山无法有效利用,造成无人愿意种植周期年限长的树种,中药材种植基地难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包括:

对斜坡土地坡梯化,得到坡地和梯地,在其中所述梯地平面起畦得到畦面,并在所述坡地的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设置定植坑,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

在所述定植坑中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

基于不同生长阶段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的长势对所述梯地的光照条件的影响,在所述梯地的所述地垄处种植与所述生长阶段对应的短周期药材。

优选地,

所述短周期药材包括长日照药材、短日照药材和阴生药材;

所述“基于不同生长阶段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的长势对所述梯地的光照条件的影响,在所述梯地的所述地垄处种植与所述生长阶段对应的短周期药材”包括:

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处于生长初期,在所述梯地畦面处基于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长日照药材;

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处于生长中期,在所述梯地畦面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短日照药材;

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处于成熟期,在所述梯地畦面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阴生药材。

优选地,

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为0.6-0.7米。

优选地,

所述“对斜坡土地坡梯化,得到坡地和梯地,在其中所述梯地平面起畦得到畦面,并在所述坡地的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设置定植坑,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包括:

对符合斜角角度的所述斜坡土地炼山,得到包括所述坡地的开荒斜坡;

对所述开荒斜坡每隔预设梯地间距开设梯地;

所述坡地不全垦,只在所述坡地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

将挖掘出的表土留在所述梯地的平面上,对梯地进行深耕后,并撒施基肥,得到施肥梯面;

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起畦,得到所述畦面。

优选地,

所述预设梯地间距设置为2.5-3.0米。

优选地,

所述坡地斜角角度为20-40°。

优选地,

所述施肥梯面宽度为2.0-2.5米。

优选地,

所述“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起畦,得到所述畦面”包括:

在所述深耕后施肥梯面上设置1.4-1.9米宽度的畦;

所述畦面覆盖地膜,构建外有排水沟、内有人行道、中间为畦。

优选地,

所述“在所述定植坑中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包括:

在所述定植坑施基肥,并在所述定植坑中种植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

优选地,

所述预设定植坑间距包括预设定植坑行间距和预设定植坑列间距;

所述预设定植坑行间距为1.3-1.6米;

所述预设定植坑列间距为1.5-2.5米;

在所述定植坑交叉点再设一个定植坑。

本发明提供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斜坡土地坡梯化,得到坡地和梯地,在其中所述梯地起畦,并在所述坡地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在所述定植坑中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基于不同生长阶段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的长势对所述梯地的光照条件的影响,在所述梯地的所述畦面处种植与所述生长阶段对应的短周期药材。本发明所提供方法通过在山地中的斜坡土地设置坡地和梯地,从而分别在坡地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在梯地根据光照情况和其他条件因素种植不同需光性的药材,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多山地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前提下,在有限的坡地的土地资源中对林木不同的生长期和不同需光性的药材的立体种植,从而满足对于不同需光性中药材的供需要求,使不同的药材都能获得与其生长发育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机械化耕作及药材采挖;此外,利用林木的强大根系固土,防止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把低产出的土地变成长期高产出的土地,解决中药材种植与林、粮争地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处于生长初期,植株矮小时,在所述梯地畦面处基于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长日照药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处于生长中期,植株长势中等时,在所述梯地畦面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短日照药材;

图3为本发明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处于生长成熟期,形成宽大树冠时,在所述梯地畦面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阴生药材;

图4为本发明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中斜坡的定植坑中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中梯地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包括:

对斜坡土地坡梯化,得到坡地1和梯地2,在其中所述梯地2平面起畦得到畦面21,并在所述坡地1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设置定植坑3,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3;

在所述定植坑3中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

基于不同生长阶段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生长对所述梯地2的光照条件的影响,在所述梯地2的所述畦面21处种植与所述长势阶段对应的的短周期药材5。

上述,定植坑3为用于栽种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定植坑。其深度依据具体土地资源情况和所栽种植物的品种而定。

上述,在本发明中,斜坡土地可以为山地区域的斜坡,通过进行坡梯化,将斜坡土地整理成为坡地1和梯田状的梯地2,从而区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种植珍贵林木和稀缺药材。

其中,坡地1可以用于种植多年生的高大乔木及乔木类药材等树木,优选的,在本发明中选择为种植较为高大的珍贵林木或连年采收嫩枝叶而不需要挖根的乔木类药材,例如,珍贵林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金丝楠木、格木、降香黄檀等等;乔木类药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猴耳环、千里香、鳞尾木等等。

此外,在梯地2中,可以种植不同需光性品种的短周期药材5。由于坡地1的林木和乔木类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其高度及树冠会随着生长而不断的改变,对梯地2中的短周期药材5所接收的光照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影响的情况,在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与光照情况的影响相对应的不同需光性品种的短周期药材5。

上述,本发明通过坡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实现多年生的高大乔木及乔木类药材等植物,尤其是珍贵林木,与短周期药材5的在山区坡地1的配套种植,从而实现对于整体山地资源的以短养长的经济管理策略,即为在梯平面上中药材,种植年限较短,一般种植三年即可采挖销售。斜坡上种植珍贵林木,种植年限较长,培育期间没有经济收入。从经济收入维度上考虑,对于作物投资维护人员,以药材的短年限的收入维持珍贵林木的长年限的成本投入,实现了以短养长、以林提药、近期得药、长期得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衡的目标,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此外,目前国内林业部门鼓励种植珍贵林木,但珍贵林木种植前较长时间(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没有收入,利用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珍贵林木-稀缺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对坡地1进行开垦,既可大量栽种珍贵林木,又能在短期内得到短周期稀缺药材5的收益,提高林木工人、林农种植珍贵林木的积极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也可以为一种三维立体的种植模式。其中,所述方法通过在山地中的斜坡土地设置坡地和梯地,从而分别在坡地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在梯地根据光照情况和其他条件因素种植不同需光性的药材,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多山地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前提下,在有限的坡地的土地资源中对于林木不同的生长期和不同需光性的药材的立体种植,从而满足对于不同需光性中药材和树木的供需要求,使不同的药材都能获得与其生长发育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机械化耕作及药材采挖;此外,利用林木的强大根系固土,防止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把低产出的土地变成长期高产出的土地,解决中药材种植与林、粮争地的矛盾。

参考图1-5,优选地,所述短周期药材5包括长日照药材51、短日照药材52和阴生药材53;

所述“基于不同生长阶段中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生长对所述梯地2的光照条件的影响,在所述梯地2的所述畦面21处种植与所述生长阶段对应的短周期药材5”包括:

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初期,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长日照药材51;

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中期,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短日照药材52;

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成熟期,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阴生药材53。

上述,短周期药材5为生长周期较短药材,在本实施例中,尤其针对的是稀缺药材,依据其生长对于光照的需求,可以包括长日照药材51、短日照药材52和阴生药材53。

长日照药材51和短日照药材52依据日照的时间长短而区别分类。在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初期,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高度较为矮小,从而对于梯地2药材的光照影响较小,这个时间段可以选择对应强阳性的长日照药材51进行种植。例如,长日照药材5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蔓性千斤拔、对叶百部、何首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生长中期,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长势中等时,对于梯地2的光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时间段可以选择对于日照时间有要求但是不能处于阳光长时间直射的短日照药材52进行种植。例如,短日照药材5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五指毛桃、大天冬、金果榄等。

上述,阴生药材53,也叫阴生药用植物,即为适宜生长于阴暗、潮湿、喜阴、只需少量散射光照的植物。在种植于坡地1的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生长至成熟期,即为形成宽大树冠时,这个阶段对梯地2的短周期药材5所接收的光照造成的影响较大或出现散射光照的情形,可在梯地2种植阴生药材53进行种植。例如,阴生药材5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田七、黄精、千层塔等等。

在本发明中,生长初期的时间可以为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植株栽种后前3年;生长中期的阶段可以为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植株在栽种后4-6年;成熟期的阶段可以为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的植株在栽种后的第6年以后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为0.6-0.7米。

优选地,所述“对斜坡土地坡梯化,得到坡地1和梯地2,在其中所述梯地2起畦得到畦面21,并在所述坡地1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设置定植坑3,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3;”包括:

对符合斜角角度的所述斜坡土地炼山,得到包括所述坡地1的开荒斜坡;

对所述开荒斜坡每隔预设梯地间距开设梯地2;

所述坡地不全垦,只在所述坡地每隔预设行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将挖掘出的表土留在所述梯地2的平面上,对梯地进行深耕后,并撒施基肥,得到施肥梯面;

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起畦,得到所述畦面21。

上述,在本实施例中,对坡度为20-40度的荒山、低产林及疏林进行炼山,得到包括所述坡地1的开荒斜坡;其中,对坡度为20-40度的荒山、低产林及疏林进行炼山,即为通过大型农用机械清理低产及残次植被,得到开荒斜坡。

对所述开荒斜坡每隔预设梯地间距开设梯地2;

在所述坡地1每隔预设定植坑间距预设行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3;

将挖掘出的表土留在所述梯地的平面上,对梯地进行深耕后,并撒施基肥,得到施肥梯面;

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起畦,得到所述畦面21。

优选地,所述预设梯地间距设置为2.5-3.0米。

优选地,所述斜角角度为20-40°。

优选地,所述施肥梯面宽度为2.0-2.5米。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起畦,得到所述畦面21”包括:

利用所述表土,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设置1.4-1.9米宽度的畦;

所述畦面21覆盖地膜,构建内边留排水沟23,外边留人行道22、中间为畦,得到所述畦面21。

上述,畦面21的宽度为1.4-1.9米,其所在的施肥梯面的宽度可以为2.0-2.5米。在施肥梯面上,所设置的畦面21,在该畦面21上进行对于短周期药材5的种植。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定植坑3中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包括:

在所述定植坑3施基肥,并在所述定植坑3中种植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

在斜坡的定植坑3中种植高大的珍贵林木或连年采收嫩枝叶的乔木类药材,施基肥后用土拌匀起堆,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分别种植与之相适应的珍贵林木(金丝楠木、格木、降香黄檀)或连年采收嫩枝叶的乔木类药材(猴耳环、千里香、鳞尾木),行间距为1.5m×2m,交叉点上再种1株。

优选地,所述预设定植坑间距包括预设定植坑行间距和预设定植坑列间距;

所述预设定植坑行间距为1.3-1.6米;

所述预设定植坑列间距为1.5-2.5米。

上述,预设定植坑间距包括预设定植坑行间距和预设定植坑列间距,其中,预设定植坑行间距为预设的在坡地设置定植坑,种植林木或乔木类药材的横向间距,其距离可以为1.3-1.6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为1.5米。与设定定植坑列间距为纵向间距,为1.5-2.5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为2米。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表1实施例1-3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的主要参数对比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利用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进行种植,其中,种植方法如下:

1、对符合斜角角度的荒山、低产林及疏林炼山,得到包括所述坡地1的开荒斜坡;

2、对所述开荒斜坡每隔预设梯地间距开设梯地2;

3、所述坡地1不全垦,只在所述坡地1每隔预设定植坑行间距和预设定植坑列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3,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3;

4、将挖掘出的表土留在所述梯地的平面上,对梯地进行深耕后,并撒施基肥,从而得到符合施肥梯面的宽度的施肥梯面;

5、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设置符合畦宽度的畦;

6、所述畦面覆盖地膜,构建内边留排水沟23,外边留人行道22、中间为畦面21;

7、在所述定植坑3施基肥,并在所述定植坑3中种植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

8、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初期,植株长势矮小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长日照药材51;

9、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中期,植株长势中等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短日照药材52;

10、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成熟期,植株形成宽大树冠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阴生药材53。

其中,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所述预设梯地间距、所述斜角角度、所述畦宽度、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所述预设定植坑间距等参数参考表1中参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利用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进行种植,其中,种植方法如下:

1、对符合斜角角度的荒山、低产林及疏林炼山,得到包括所述坡地1的开荒斜坡;

2、对所述开荒斜坡每隔预设梯地间距开设梯地2;

3、所述坡地1不全垦,只在所述坡地1每隔预设定植坑行间距和预设定植坑列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3,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3;

4、将挖掘出的表土留在所述梯地的平面上,对梯地进行深耕后,并撒施基肥,从而得到符合施肥梯面的宽度的施肥梯面;

5、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设置符合畦宽度的畦;;

6、所述畦面覆盖地膜,构建内边留排水沟23、外边留人行道22、中间为畦面21;

7、在所述定植坑3施基肥,并在所述定植坑3中种植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

8、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初期,植株长势矮小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长日照药材51;

9、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中期,植株长势中等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短日照药材52;

10、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成熟期,植株形成宽大树冠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阴生药材53。

其中,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所述预设梯地间距、所述斜角角度、所述畦宽度、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所述预设定植坑间距等参数参考表1中参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利用林木-药材-生态环境三维立体种植方法进行种植,其中,种植方法如下:

1、对符合斜角角度的荒山、低产林及疏林炼山,得到包括所述坡地1的开荒斜坡;

2、对所述开荒斜坡每隔预设梯地间距开设梯地2;

3、所述坡地1不全垦,只在所述坡地1每隔预设定植坑行间距和预设定植坑列间距设置所述定植坑3,且在所述定植坑之间的斜向交叉点上设置交叉点的定植坑2;

4、将挖掘出的表土留在所述梯地的平面上,对梯地进行深耕后,并撒施基肥,从而得到符合施肥梯面的宽度的施肥梯面;

5、在所述施肥梯面上设置符合畦宽度的畦;

6、所述畦面覆盖地膜,构建内边留排水沟23、外边留人行道22、中间为畦面21;

7、在所述定植坑3施基肥,并在所述定植坑3中种植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

8、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初期,植株长势矮小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长日照药材51;

9、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中期,植株长势中等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短日照药材52;

10、在所述林木或乔木类药材4处于生长成熟期,植株形成宽大树冠时,在所述梯地2畦面21处基于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种植所述阴生药材53。

其中,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所述预设梯地间距、所述斜角角度、所述畦宽度、所述预设药材行间距、所述预设定植坑间距等参数参考表1中参数。

综上,参考表1,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实现实施例1-3中不同的立体种植方法,对林木、乔木类药材、短周期药材进行种植和采收,实现作物的因地制宜的立体种植。其中,实施例2和3中的种植方法,尤其是实施例3中的短周期药材的每个收获期长势较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