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制肥施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914发布日期:2018-11-09 17:1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农田制肥施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技术农业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田制肥施肥一体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以及农业废物污染的问题日益加剧,生活垃圾遍布周边污染环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是进行填埋、焚烧或制肥处理,生活垃圾的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内含有害成份会对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且农业废物乱丢乱烧,化肥农药大肆抛撒,土地得不到滋养,生态环境饱受蹂躏,为此需要将这些生活垃圾与农业废物制成肥料。

农田指的是农业生产用地,耕种的田地,当耕地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时,需要对作物进行人为营养元素补充的行为称为施肥,现如今施肥机与制肥机是分体式的,其施肥前需要利用制肥机将肥料进行制作,再通过施肥机将肥料加入到农田土壤内;且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将制肥机内的肥料先导出,而后将导出的肥料加入到施肥机,肥料在导出过程中会产生损失,利用施肥机将肥料施入到农田土壤内,施肥效率低,不适应现如今农业科技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制肥施肥一体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农田制肥施肥一体机,包括机台、固定连接于机台顶端左侧的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机台顶端中部的混料筒、固定连接于机台顶端右侧的制肥筒、以及固定连接于制肥筒底端右侧的施肥机构,所述机台正面的中部从上至下分别开设有上定位插槽和下定位插槽,该上定位插槽与下定位插槽的主视外形均呈矩形状,且机台顶端的右侧开设有供施肥机构垂直穿过的方形状通口;所述混料筒的底端从左至右分别设有左加固块和右加固块,该混料筒的底端通过左加固块及右加固块固定安装在机台的顶端中部;所述混料筒的筒内腔中部横向连接有主轴,该主轴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混料筒的内腔右侧;所述主轴的轴体外表面连接有截面外形呈“s”状结构的主螺旋叶片,该主轴左端延伸出混料筒左侧的位置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一体,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套接有主皮带传动轮。

所述混料筒的顶端左侧设有俯视外形呈方形状的进料孔,该混料筒的顶端位于进料孔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相互贯通的粉碎筒,且粉碎筒的内腔与进料孔孔腔相贯通;所述粉碎筒的顶端连接有投料台,粉碎筒的内腔分别横向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该第一转轴的正面安设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外表面位于粉碎筒内腔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粉碎辊,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位于粉碎筒内腔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粉碎辊,且第一转轴的轴心安设位置与第二转轴的轴心安设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延伸出粉碎筒左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副皮带传动轮,该副皮带传动轮与主皮带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右端延伸出粉碎筒右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延伸出粉碎筒的左侧,该第二转轴的右端延伸出粉碎筒右侧位置固定套接有副动齿轮,该副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相接。

所述混料筒的顶端位于进料孔右侧位置开设有入料口,该混料筒的顶端位于入料口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发酵母粉导入机构;所述混料筒的底端位于右加固块的右侧位置贴合于制肥筒的顶端左侧,且混料筒的底端远离右加固块右侧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制肥筒顶端的左侧开设有与出料口相通的圆形开口,该制肥筒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制肥筒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台,且固台底端的左侧通过第三螺钉与机台的顶端固定相连于一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底端通过第三联轴器垂直连接有搅拌轴,该搅拌轴垂直延伸入制肥筒内腔中部,且搅拌轴的外表面位于制肥筒内的位置间隔分布有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轴体一侧位于制肥筒内腔并位于搅拌杆下方的位置焊接有拨料杆,该拨料杆的杆体底端贴合于制肥筒的内腔底部,且搅拌轴的底端延伸出制肥筒的底端;所述制肥筒的底端右侧开设有圆形状的物料排出口,该制肥筒筒外侧的底面开设有与物料排出口相通的插孔,且插孔内活动插接有用于活动封堵物料排出口的挡料板。

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施肥筒以及位于施肥筒内的螺旋轴,该施肥筒包括上下两端相互贯通的料筒;所述料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截面外形呈直角梯形结构的第一导筒,该第一导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俯视外形呈圆形结构的第二导筒,且第二导筒的顶端右侧开设有与物料排出口相贯通的穿口;所述料筒的左侧底面竖向连接有开沟犁,料筒的内腔竖向安设有螺旋轴,该螺旋轴的轴体左侧顶面通过上支架与料筒的筒内壁左侧顶面固定相连,且螺旋轴的轴体左侧底面通过下支架与料筒的筒内壁左侧底面固定相连;所述螺旋轴的外表面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位置间隔连接有截面外形呈“s”状结构的副螺旋叶片,该螺旋轴的顶端通过第四联轴器与搅拌轴的底端固定相连于一体。

所述机台的正面左侧开设的凹口内安置有蓄电池,该机台的正面左侧连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按钮和第二开关按钮;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依次与第一开关按钮、第一电机电性相连于一体,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依次与第二开关按钮、第二电机电性相连于一体,且第一开关按钮与第二开关按钮均为电源开关;所述机台的底端矩形均布有四组移动轮,该机台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牵引块,且牵引块的块体中部开设有圆孔。

所述左加固块与右加固块的侧视外形均呈“┴”形结构,该左加固块与右加固块的竖直段顶面均开设有用于安置混料筒筒底的且侧视外形呈“︶”形结构的卡槽,左加固块的横直段底端通过第一螺钉与机台顶端中部固定相连于一体,且右加固块的横直段底端通过第一螺钉与机台顶端中部固定相连于一体。

所述投料台的截面外形呈漏斗状结构,该投料台的上下两端相互贯通,且投料台的内腔与粉碎筒的内腔相贯通;所述投料台的底端左侧安设有左增稳板,该左增稳板的右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粉碎筒的左侧顶面;所述投料台的底端右侧安设有右增稳板,该右增稳板的左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粉碎筒的右侧顶面,且右增稳板、左增稳板与投料台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所述粉碎筒的筒内腔粘接有俯视外形呈“回”形结构的片状消音棉,消音棉为聚酯吸音棉,该粉碎筒的左侧底面与粉碎筒的右侧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定块,且定块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混料筒的顶端固定相连于一体。

所述发酵母粉导入机构包括安装于混料筒顶端入料口上方的发酵母粉储筒、位于发酵母粉储筒内的第三转轴、以及套接在第三转轴外表面的母粉搅动器,该发酵母粉储筒包括截面外形呈矩形状的投粉筒、截面外形呈漏斗状的上筒体、截面外形呈矩形状的中筒体、截面外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下筒体、以及俯视外形呈圆环结构的主连板;所述投粉筒的底端焊接有上筒体,该上筒体的底端焊接有中筒体,中筒体的底端焊接有下筒体,且下筒体的底端焊接有主连板,主连板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混料筒的顶端固定相连于一体;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穿过中筒体左侧并延伸出中筒体的右侧,该第三转轴的左端延伸出中筒体左侧位置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转轴的右端连接于一体,且第三转轴的外表面位于中筒体内腔的位置套接有母粉搅动器;所述母粉搅动器包括第一搅动盘、第二搅动盘、第三搅动盘和第四搅动盘,该第一搅动盘、第二搅动盘、第三搅动盘和第四搅动盘依次套接在位于中筒体内腔的第三转轴外表面上,且第一搅动盘、第二搅动盘、第三搅动盘和第四搅动盘的盘体表面均分布有加强筋。

所述挡料板包括俯视外形呈圆形结构的板体,该板体的底端左侧位于物料排出口内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矩形状的阻块,板体的右端延伸出插孔右侧位置通过螺栓垂直连接有拉板,且拉板的板体表面设有“s”状波浪形手持部。

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包括套管,该套管活动套接于螺旋轴的外表面,套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截面外形呈“┌”形结构的支板,支板的竖直段左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在料筒的筒内壁左侧,且支板横直段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减压孔。

所述料筒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左凸块,该左凸块的底端通过第四螺钉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且左连接板的顶端左侧通过第五螺钉与机台底端固定相连于一体;所述料筒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右凸块,该右凸块的底端通过第六螺钉固定连接有右连接板,右连接板的顶端右侧通过第七螺钉与机台底端固定相连于一体,且右连接板与左连接板的俯视外形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机台的台体位于上定位插槽与下定位插槽正面位置连接有用于辅助投放制肥原料于投料台内的攀爬机构,该攀爬机构包括上站立台、下站立台和爬梯,且上站立台的背部活动半插入于上定位插槽内,下站立台的背部活动半插入于下定位插槽内;所述上站立台的顶端中部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连接有主视外形呈“┴”形结构的上连块,该上连块的竖直段背部通过第二螺丝与机台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所述下站立台的顶端中部通过第三螺丝固定连接有主视外形程“┴”形结构的下连块,该下连块的竖直段背部通过第四螺丝与机台的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所述爬梯包括两组相互竖向平齐的立杆、以及间隔分布垂直连接于两组立杆之间的横杆,且每组立杆远离横杆一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凸耳,该爬梯左侧立杆左上方的凸耳和爬梯右侧立杆右上方的凸耳均通过连接螺栓与上站立台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且爬梯左侧立杆左下方的凸耳和爬梯右侧立杆右下方的凸耳均通过连接螺栓与下站立台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集制肥、施肥功能于一体,能够将生活垃圾及农业废物经过粉碎、发酵后制作成肥料,从而有效防止生活垃圾及农业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并通过施肥筒进行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无需将已制好的肥料导出再加入到施肥机内,避免在肥料导出时发生肥料损失的情况,加快了施肥的效率,有利于进行制肥农田施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混料筒、投料台与粉碎筒相组合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混料筒与发酵母粉储筒相组合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母粉搅动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投料台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左加固块与右加固块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攀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机台的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制肥筒与施肥机构相组合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挡料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制肥筒的结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的a-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施肥筒的结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上支架与下支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开沟犁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1机台、11通口、12蓄电池、13控制开关、14牵引块、15移动轮、16上定位插槽、17下定位插槽、2混料筒、21进料孔、22入料口、23出料口、24主轴、241主螺旋叶片、25左加固块、26右加固块、261卡槽、262第一螺钉、3第一电机、31主皮带传动轮、4粉碎筒、41第一转轴、411第一粉碎辊、412副皮带传动轮、42第二转轴、421第二粉碎辊、43定块、5投料台、51左增稳板、52右增稳板、53紧固螺栓、6发酵母粉导入机构、61发酵母粉储筒、611投粉筒、612上筒体、613中筒体、614下筒体、615主连板、62第三转轴、63母粉搅动器、631第一搅动盘、632第二搅动盘、633第三搅动盘、634第四搅动盘、7制肥筒、71搅拌轴、711搅拌杆、712拨料杆、72物料排出口、73挡料板、731板体、732阻块、733拉板、74固台、75插孔、76开口、8第二电机、9施肥机构、91施肥筒、911料筒、912第一导筒、913第二导筒、914穿口、92螺旋轴、921副螺旋叶片、93上支架、931套管、932支板、9321减压孔、933第二螺钉、94下支架、95左凸块、96右凸块、97左连接板、98右连接板、99开沟犁、10攀爬机构、101上站立台、102下站立台、103上连块、104下连块、105爬梯、106凸耳、107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15,农田制肥施肥一体机,包括机台1、固定连接于机台1顶端左侧的第一电机3、固定连接于机台1顶端中部的混料筒2、固定连接于机台1顶端右侧的制肥筒7、以及固定连接于制肥筒7底端右侧的施肥机构9,机台1正面的中部从上至下分别开设有上定位插槽16和下定位插槽17,该上定位插槽16与下定位插槽17的主视外形均呈矩形状,且机台1顶端的右侧开设有供施肥机构9垂直穿过的方形状通口11;混料筒2的底端从左至右分别设有左加固块25和右加固块26,该混料筒2的底端通过左加固块25及右加固块26固定安装在机台1的顶端中部;混料筒2的筒内腔中部横向连接有主轴24,该主轴2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混料筒2的内腔右侧;主轴24的轴体外表面连接有截面外形呈“s”状结构的主螺旋叶片241,该主轴24左端延伸出混料筒2左侧的位置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于一体,且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外表面套接有主皮带传动轮31。

混料筒2的顶端左侧设有俯视外形呈方形状的进料孔21,该混料筒2的顶端位于进料孔21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相互贯通的粉碎筒4,且粉碎筒4的内腔与进料孔21孔腔相贯通;粉碎筒4的顶端连接有投料台5,粉碎筒4的内腔分别横向连接有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该第一转轴41的正面安设第二转轴42,第一转轴41的外表面位于粉碎筒4内腔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一粉碎辊411,第二转轴42的外表面位于粉碎筒4内腔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粉碎辊421,且第一转轴41的轴心安设位置与第二转轴42的轴心安设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转轴41的左端延伸出粉碎筒4左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副皮带传动轮412,该副皮带传动轮412与主皮带传动轮3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且第一转轴41的右端延伸出粉碎筒4右侧的位置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第二转轴42的左端延伸出粉碎筒4的左侧,该第二转轴42的右端延伸出粉碎筒4右侧位置固定套接有副动齿轮,该副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相接。

混料筒2的顶端位于进料孔21右侧位置开设有入料口22,该混料筒2的顶端位于入料口22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发酵母粉导入机构6;混料筒2的底端位于右加固块26的右侧位置贴合于制肥筒7的顶端左侧,且混料筒2的底端远离右加固块26右侧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23;制肥筒7顶端的左侧开设有与出料口23相通的圆形开口76,该制肥筒7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制肥筒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台74,且固台74底端的左侧通过第三螺钉与机台1的顶端固定相连于一体;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底端通过第三联轴器垂直连接有搅拌轴71,该搅拌轴71垂直延伸入制肥筒7内腔中部,且搅拌轴71的外表面位于制肥筒7内的位置间隔分布有搅拌杆711;搅拌轴71的轴体一侧位于制肥筒7内腔并位于搅拌杆711下方的位置焊接有拨料杆712,该拨料杆712的杆体底端贴合于制肥筒7的内腔底部,且搅拌轴71的底端延伸出制肥筒7的底端;制肥筒7的底端右侧开设有圆形状的物料排出口72,该制肥筒7筒外侧的底面开设有与物料排出口72相通的插孔75,且插孔75内活动插接有用于活动封堵物料排出口72的挡料板73。

施肥机构9包括施肥筒91以及位于施肥筒91内的螺旋轴92,该施肥筒91包括上下两端相互贯通的料筒911;料筒9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截面外形呈直角梯形结构的第一导筒912,该第一导筒9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俯视外形呈圆形结构的第二导筒913,且第二导筒913的顶端右侧开设有与物料排出口72相贯通的穿口914;料筒911的左侧底面竖向连接有开沟犁99,料筒911的内腔竖向安设有螺旋轴92,该螺旋轴92的轴体左侧顶面通过上支架93与料筒911的筒内壁左侧顶面固定相连,且螺旋轴92的轴体左侧底面通过下支架94与料筒911的筒内壁左侧底面固定相连;螺旋轴92的外表面位于上支架93与下支架94之间的位置间隔连接有截面外形呈“s”状结构的副螺旋叶片921,该螺旋轴92的顶端通过第四联轴器与搅拌轴71的底端固定相连于一体。

机台1的正面左侧开设的凹口内安置有蓄电池12,该机台1的正面左侧连接有控制开关13,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按钮和第二开关按钮;蓄电池12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依次与第一开关按钮、第一电机3电性相连于一体,蓄电池12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依次与第二开关按钮、第二电机8电性相连于一体,且第一开关按钮与第二开关按钮均为电源开关;机台1的底端矩形均布有四组移动轮15,该机台1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牵引块14,且牵引块14的块体中部开设有圆孔。

左加固块25与右加固块26的侧视外形均呈“┴”形结构,该左加固块25与右加固块26的竖直段顶面均开设有用于安置混料筒2筒底的且侧视外形呈“︶”形结构的卡槽261,左加固块25的横直段底端通过第一螺钉262与机台1顶端中部固定相连于一体,且右加固块26的横直段底端通过第一螺钉262与机台1顶端中部固定相连于一体。

投料台5的截面外形呈漏斗状结构,该投料台5的上下两端相互贯通,且投料台5的内腔与粉碎筒4的内腔相贯通;投料台5的底端左侧安设有左增稳板51,该左增稳板51的右侧通过紧固螺栓53固定连接在粉碎筒4的左侧顶面;投料台5的底端右侧安设有右增稳板52,该右增稳板52的左侧通过紧固螺栓53固定连接在粉碎筒4的右侧顶面,且右增稳板52、左增稳板51与投料台5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粉碎筒4的筒内腔粘接有俯视外形呈“回”形结构的片状消音棉,消音棉为聚酯吸音棉,消音棉的设置能够降低粉碎筒4在进行制肥原料粉碎时所产生的噪音,该粉碎筒4的左侧底面与粉碎筒4的右侧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定块43,且定块43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混料筒2的顶端固定相连于一体。

发酵母粉导入机构6包括安装于混料筒2顶端入料口22上方的发酵母粉储筒61、位于发酵母粉储筒61内的第三转轴62、以及套接在第三转轴62外表面的母粉搅动器63,该发酵母粉储筒61包括截面外形呈矩形状的投粉筒611、截面外形呈漏斗状的上筒体612、截面外形呈矩形状的中筒体613、截面外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下筒体614、以及俯视外形呈圆环结构的主连板615;投粉筒611的底端焊接有上筒体612,该上筒体612的底端焊接有中筒体613,中筒体613的底端焊接有下筒体614,且下筒体614的底端焊接有主连板615,主连板615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混料筒2的顶端固定相连于一体;第三转轴62的右端穿过中筒体613左侧并延伸出中筒体613的右侧,该第三转轴62的左端延伸出中筒体613左侧位置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转轴42的右端连接于一体,且第三转轴62的外表面位于中筒体613内腔的位置套接有母粉搅动器63;母粉搅动器63包括第一搅动盘631、第二搅动盘632、第三搅动盘633和第四搅动盘634,该第一搅动盘631、第二搅动盘632、第三搅动盘633和第四搅动盘634依次套接在位于中筒体613内腔的第三转轴62外表面上,且第一搅动盘631、第二搅动盘632、第三搅动盘633和第四搅动盘634的盘体表面均分布有加强筋。

挡料板73包括俯视外形呈圆形结构的板体731,该板体731的底端左侧位于物料排出口72内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矩形状的阻块732,板体731的右端延伸出插孔75右侧位置通过螺栓垂直连接有拉板733,且拉板733的板体表面设有“s”状波浪形手持部。

上支架93和下支架94均包括套管931,该套管931活动套接于螺旋轴92的外表面,套管9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截面外形呈“┌”形结构的支板932,支板932的竖直段左侧通过第二螺钉933固定连接在料筒911的筒内壁左侧,且支板932横直段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减压孔9321。

料筒911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左凸块95,该左凸块95的底端通过第四螺钉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97,且左连接板97的顶端左侧通过第五螺钉与机台1底端固定相连于一体;料筒911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右凸块96,该右凸块96的底端通过第六螺钉固定连接有右连接板98,右连接板98的顶端右侧通过第七螺钉与机台1底端固定相连于一体,且右连接板98与左连接板97的俯视外形均为矩形结构。

机台1的台体位于上定位插槽16与下定位插槽17正面位置连接有用于辅助投放制肥原料于投料台5内的攀爬机构10,该攀爬机构10包括上站立台101、下站立台102和爬梯105,且上站立台101的背部活动半插入于上定位插槽16内,下站立台102的背部活动半插入于下定位插槽17内;上站立台101的顶端中部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连接有主视外形呈“┴”形结构的上连块103,该上连块103的竖直段背部通过第二螺丝与机台1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下站立台102的顶端中部通过第三螺丝固定连接有主视外形程“┴”形结构的下连块104,该下连块104的竖直段背部通过第四螺丝与机台1的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爬梯105包括两组相互竖向平齐的立杆、以及间隔分布垂直连接于两组立杆之间的横杆,且每组立杆远离横杆一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凸耳106,该爬梯105左侧立杆左上方的凸耳106和爬梯105右侧立杆右上方的凸耳106均通过连接螺栓107与上站立台101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且爬梯105左侧立杆左下方的凸耳106和爬梯105右侧立杆右下方的凸耳106均通过连接螺栓107与下站立台102正面固定相连于一体。

本发明集制肥、施肥功能于一体,能够将生活垃圾及农业废物经过粉碎、发酵后制作成肥料,从而有效防止生活垃圾及农业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并通过施肥筒91进行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无需将已制好的肥料导出再加入到施肥机内,避免在肥料导出时发生肥料损失的情况,加快了施肥的效率,有利于进行制肥农田施肥作业。

本发明所使用的发酵母粉为水分20%的发酵木薯淀粉渣。

本发明中第一电机3与第二电机8均采用市场上普通的y132s1-2型号电机,其y132s1-2型号电机的转速为2900r/min、额定功率为5.5kw。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使用需求配合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使用该发明,能够利用拖拉机农业机械的牵引钢绳或牵引钩与牵引块14相连,通过农业机械的运转移动,再配合上本发明的移动轮15,使得本发明随着农业机械如拖拉机的移动而移动,亦可在牵引块14方向加上驾驶室,配合上动力机械如电动机、汽油机、柴油机驱使移动轮15旋转,从而使用者在驾驶室控制该发明的移动方向,在本发明移动时实现制肥与施肥作业。

其中制肥作业的实现:首先将发酵母粉放入发酵母粉储筒61内,通过第一开关按钮启动第一电机3运转,通过第二开关按钮启动第二电机8运转;第一电机3顺时针运作,在主皮带传动轮31、副皮带传动轮412以及皮带的配合下,带动第一转轴41与主轴24实现同步顺时针圆周旋转,并在主动齿轮与副动齿轮的作用下,第一转轴41与第二转轴42反向运转,继而让第二转轴42实现逆时针旋转,当第一转轴41与第二转轴42反向运转时,第一粉碎辊411与第二粉碎辊421产生向内的挤压力,主皮带传动轮31、副皮带传动轮412、皮带、主动齿轮和副动齿轮的配合,能够实现第一转轴41、第二转轴42、主轴24、第一电机3输出轴和第三转轴62的同步旋转,再将如农作物残枝残渣残叶、生活垃圾等制肥原料通过投料台5投入到粉碎筒4内,在制肥原料投入投料台5时,使用者能够利用爬梯105站立在上站立台101上,将制肥原料投入到投料台5内,经过第一粉碎辊411与第二粉碎辊421的挤压粉碎作用下成为原料碎屑自由下落到混料筒2内,在主轴24顺时针旋转时主螺旋叶片241顺时针旋转,在主螺旋叶片241顺时针旋转时产生螺旋推动力将落于混料筒2内的原料碎屑朝向出料口23方向螺旋推进,在原料碎屑螺旋推进时,此时第三转轴62在第二转轴42的转动下而逆时针转动,在第三转轴62转动时母粉搅动器63转动,即第一搅动盘631、第二搅动盘632、第三搅动盘633和第四搅动盘634圆周旋转,使得发酵母粉储筒61内的发酵母粉在搅动盘搅动下缓慢的落于混料筒2内,继而让发酵母粉与原料碎屑在螺旋推进时相互混合,使发酵母粉均匀粘附在原料碎屑内,在发酵母粉与原料碎屑混合后,通过主螺旋叶片241的螺旋推动作用下通过出料口23导入到制肥筒7内,此时挡料板73堵住物料排出口72;在第二电机8顺时针运转时,搅拌轴71随之顺时针旋转,驱使搅拌杆711圆周旋转搅动制肥筒7内粘附有发酵母粉的原料碎屑翻滚混合,进一步让发酵母粉与原料碎屑均匀混合在一起,搅拌混合一段时间后,停止第二电机8运转,让原料碎屑在发酵母粉的作用下进行静置发酵处理六个小时以上,完成了肥料的制作。

其中施肥作业的实现:在制肥作业完成后,将该发明利用动力机械或农业机械进行驱动,使得发明在农田农地上通过移动轮15进行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开沟犁99置于田地上,在该发明行走时开沟犁99在田地上犁出浅坑;在此之前先将第二电机8启动,并将挡料板73通过拉板733人工拉动,将挡料板73的板体731移离物料排出口72,此时第二电机8启动,使得拨料板73圆周旋转,在拨料板73圆周旋转过程中将制肥筒7内的肥料拨动到物料排出口72位置,让肥料顺着物料排出口72自由下落到施肥筒91内,此时在第二电机8运转下,搅拌轴71顺时针旋转驱使螺旋轴92顺时针旋转,在螺旋轴92顺时针旋转时,副螺旋叶片921顺时针旋转产生螺旋推动力,将施肥筒91内的肥料螺旋向下推动,将肥料向下挤出施肥筒91,并将挤出的肥料加入到开沟犁99犁出的浅坑内,在该发明移动时,开沟犁99不断在田地上犁出浅坑,施肥筒91内的肥料不断通过螺旋轴92及副螺旋叶片921旋转产生螺旋推力推动肥料进入浅坑,如此反复完成施肥作业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