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硫肟醚和丁虫腈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6408发布日期:2018-08-28 21:48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增效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含有活性成分硫肟醚和丁虫腈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硫肟醚(试验代号hnpc-a9908)化学名称: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属于有肟醚类杀虫剂,是湖南化工研究院1998年自主设计、合成创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酯拟除虫菊酯类新型杀虫剂,硫肟醚在30-150ga.i./ha能有效防治多种作物如蔬菜、水稻、茶叶等上的鳞翅目、同翅目等多类害虫,作用迅速,杀虫谱广。

丁虫腈(丁烯氟虫腈),化学名称:3-氰基-5-甲代烯丙基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英文名称:flufiprole,是吡唑类广谱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害虫以胃毒主为,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抑制昆虫r-氨基丁酸为递质的神经传导系统,对双翅目、鳞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较高活性,对作物安全。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属昆虫的一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该虫是中国棉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年为害十分猖獗。

烟青虫俗名青虫,又名烟草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东北、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在河南、山东、皖北等地一年发生3~4代;在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5代,在华中地区一年发生5代;在西南地区每年发生5~6代。在黄淮烟区,蛹在7~13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2~4代产卵盛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第一代至第三代主要危害春、夏烟;第四代则危害夏烟花朵、果实,其中以第二、第三代危害烟草最重。

农药的单一使用会带来抗性风险,农药复配是解决抗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虫害最有效的化学手段之一;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防治植物虫害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开发一个新农药需要筛选上万个化合物,耗资1.2-1.5亿美元,开发周期为5-10年,很难赶的上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

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纷纷加大研制力度。

硫肟醚和丁虫腈的组合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硫肟醚和丁虫腈的增效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棉花棉铃虫、烟草烟青虫以及其他鳞翅目害虫,也可以用于防治其他有害昆虫。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硫肟醚和丁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硫肟醚和丁虫腈,硫肟醚和丁虫腈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1~1:4。

优选的硫肟醚和丁虫腈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1~1:2。

进一步优选的硫肟醚和丁虫腈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1。

进一步优选的硫肟醚和丁虫腈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3。

进一步优选的硫肟醚和丁虫腈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2。

所述农药组合物,硫肟醚和丁虫腈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40%,其余为农药助剂;优选的硫肟醚和丁虫腈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5~20%,其余为农药助剂。

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水悬浮剂、微乳剂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农药剂型如水分散粒剂、悬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棉花棉铃虫,也可以用于防治其他种类的鳞翅目幼虫以及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昆虫。

所述水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硫肟醚0.1~20%,丁虫腈0.1~20%,分散剂1~30%、增稠剂0.1~3%、防冻剂0.1~5%,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

所述微乳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硫肟醚1~10%,丁虫腈1~10%、分散剂0.1~15%、乳化剂1~20%、溶剂0.1~20%、防冻剂0.1~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均匀,有效成分和助剂溶解后,置于容器中用剪切机剪切5分钟~2小时,即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微乳剂。

所述的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等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麦麸、高粱淀粉、荞麦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乳化剂可以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环氧氯丙烷、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异构醇中的一种。

所述的分散剂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山梨糖醇油酸酯、二丁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甜菜碱、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可以是溶剂油s-150、溶剂油s-200、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仲丁酯。

所述的去离子水是工业去离子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硫肟醚和丁虫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复配对棉花棉铃虫具有增效作用。

2、硫肟醚和丁虫腈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生测实施例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表1硫肟醚与丁虫腈对棉花棉铃虫(2龄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胃毒活性,采用浸叶胃毒法,药后72小时,试验方法参考ny/t1154.14-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

表1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硫肟醚与丁虫腈质量份数比例在2:1~1:4范围内对棉花棉铃虫(2龄幼虫)的胃毒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大于120;硫肟醚与丁虫腈质量份数比例在1:1~1:2范围内对棉花棉铃虫(2龄幼虫)的胃毒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大于140;而硫肟醚与丁虫腈质量份数比例为50:1~5:1和1:8~1:90对棉花棉铃虫(2龄幼虫)的胃毒活性没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二)、制剂实施例

5%硫肟醚·丁虫腈水悬浮剂

取3%丁虫腈、2%硫肟醚、4%木质素磺酸钠、3%二甘醇、4%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壳聚糖,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5%丁虫腈·硫肟醚水悬浮剂。

6%硫肟醚·丁虫腈微乳剂

硫肟醚3%、丁虫腈3%、eo-po嵌段聚合物4%、异构醇8%、二甘醇1%,去离子水补足100%;将有效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渗透剂、防冻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6%的硫肟醚·丁虫腈微乳剂。

(三)、应用实施例

表25%硫肟醚·丁虫腈水悬浮剂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药后96小时调查,每亩兑水45千克)

表2结果表明,5%硫肟醚·丁虫腈水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2.5克/公顷防治棉花棉铃虫药后96小时调查防治效果较好且优于5%丁虫腈乳油有效成分用量30克/公顷。

表35%硫肟醚·丁虫腈水悬浮剂防治烟草烟青虫田间药效试验(药后96小时调查,每亩兑水45千克)

表3结果表明,5%硫肟醚·丁虫腈水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2.5克/公顷防治烟草烟青虫药后96小时调查防治效果较好且优于5%丁虫腈乳油有效成分用量30克/公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