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2126发布日期:2018-10-16 19:32阅读:1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ahemifolia)桃金娘科白千层属,原产于澳洲,其树叶提取物俗称“茶树精油”,因其具有强力的消炎杀菌功效,现已被产业化,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日化品等领域,我国目前已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多个省市推广种植。

互叶白千层主要通过种播、扦插和组织培养进行繁育,但由于目前国内种植品种混杂,种子败育,种植技术条件限制等问题,致使互叶白千层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都较低。若需要规模化生产还需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使其后代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同时便于人工控制,适合集约化生产。

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植物材料发生褐化,主要是由于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分离切取外植体,形成切口,植物自身在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体内的多酚化合物就会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类物质,呈现褐色。在互叶白千层培苗生根培养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现象,严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体死亡造成组织培养失败。如吴丽君(吴丽君.高精油互叶白千层组培产业化技术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14,29(12):1246-1250)就指出互叶白千层组培继代苗基部易黑褐死亡,其利用3.0g/l花宝1号与vh、vc、vb2的组合物能有效地抑制继代苗褐化死亡。而如何选择合适的生根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方法,在生根培养阶段有效地抑制互叶白千层的褐化,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互叶白千层生根培养方法,已提高互叶白千层的生根率同时防止生根过程中褐化现象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叶白千层外植体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0-30d,所述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0-1.5mg/l6-ba+0.3-0.5mg/lnaa,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6-5.8。

(2)将诱导培养的初芽转接至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35-40d,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1.5-2mg/l6-ba+1.0-1.5mg/liaa,所述继代培养基的ph为5.6-5.8。

(3)从继代培养的母苗中切取单芽,单芽1-2cm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黑暗培养7d,之后光照培养25d,光照培养的光暗周期为16/8h;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0.2-0.3mg/lnaa+1.0-1.5mg/labt-1、所述培养基ph为5.7-5.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其中生根培养基最优组成为:1/2ms+0.3mg/lnaa+1.0mg/labt-1,利用该培养方法对互叶白千层组培苗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高,同时有效的防止了生根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大幅提高互叶白千层组培繁殖的成活率,利于良种无性苗的繁殖,对于规模化生产互叶白千层组培苗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提供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保证生根率的同时有效的避免生根过程中出现褐化现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叶白千层外植体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0-30d,所述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0-1.5mg/l6-ba+0.3-0.5mg/lnaa,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6-5.8。

(2)将诱导培养的初芽转接至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35-40d,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1.5-2mg/l6-ba+1.0-1.5mg/liaa,所述继代培养基的ph为5.6-5.8。

(3)从继代培养的母苗中切取单芽,单芽1-2cm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黑暗培养7d,之后光照培养25d,光照培养的光暗周期为16/8h;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0.2-0.3mg/lnaa+1.0-1.5mg/labt-1、所述培养基ph为5.7-5.9。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生根培养基最优组成为:1/2ms+0.3mg/lnaa+1.0mg/labt-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外植体取自生长健壮无虫病的一年生植株,剪取生长旺盛的萌生枝条,将枝条除去叶片,切成0.5-1.0cm的茎段即为外植体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外植体经过消毒处理,所述消毒处理为:将所述枝条表面洗净干净,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枝条15-20s,移入超净工作台,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进一步消毒10min,取出枝条后用无菌水冲洗6-8次,随即将枝条放入在无菌水中切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1000-1500lx,光照时间为每天11h,温度为24±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为每天13h,温度为25±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500-3000lx,温度为25±2℃。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的设计,添加适宜的激素,调节优化配比与培养条件,针对性的提供了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褐化的问题,且生根率高,在生根培养基最优方案下生根率达到98%,大幅提高互叶白千层组培繁殖的成活率,利于良种无性苗的繁殖,对于规模化生产互叶白千层组培苗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例1:

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叶白千层外植体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0d,所述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0mg/l6-ba+0.3mg/lnaa,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7。

(2)将诱导培养的初芽转接至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35d,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1.5mg/l6-ba+1.0mg/liaa,所述继代培养基的ph为5.7。

(3)从继代培养的母苗中切取单芽,单芽1-2cm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黑暗培养7d,之后光照培养25d,光照培养的光暗周期为16/8h;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0.25mg/lnaa+1..25mg/labt-1、所述培养基ph为5.8。

实施例2:

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叶白千层外植体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30d,所述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5mg/l6-ba+0.5mg/lnaa,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8。

(2)将诱导培养的初芽转接至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38d,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2mg/l6-ba+1.5mg/liaa,所述继代培养基的ph为5.8。

(3)从继代培养的母苗中切取单芽,单芽1-2cm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黑暗培养7d,之后光照培养25d,光照培养的光暗周期为16/8h;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0.2mg/lnaa+1.5mg/labt-1、所述培养基ph为5.9。

实施例3:

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叶白千层外植体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5d,所述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5mg/l6-ba+0.4mg/lnaa,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6。

(2)将诱导培养的初芽转接至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40d,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2mg/l6-ba+1.0mg/liaa,所述继代培养基的ph为5.6。

(3)从继代培养的母苗中切取单芽,单芽1-2cm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黑暗培养7d,之后光照培养25d,光照培养的光暗周期为16/8h;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0.3mg/lnaa+1.0mg/labt-1、所述培养基ph为5.7。

实施例4:

采用正交设计(如表1所示),共9组试验组,每组设置5个平行,研究ms培养基(1/2、1/3、1/4)、naa(0.1、0.2、0.3mg/l)、abt-1(0.5、1.0、1.5mg/l)对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叶白千层外植体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30d,所述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5mg/l6-ba+0.5mg/lnaa,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8。

(2)将诱导培养的初芽转接至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38d,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2mg/l6-ba+1.5mg/liaa,所述继代培养基的ph为5.8。

(3)从继代培养的母苗中切取单芽,单芽1-2cm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黑暗培养7d,之后光照培养25d,光照培养的光暗周期为16/8h;光照强度为2500-3000lx,温度为25±2℃,光照培养25d后统计生根数量、生根率及其褐化情况。

表1不同浓度培养基对互叶白千层生根的影响

9组试验组中,生根条数平均在10条以上,在试验组3的培养基中,即培养基组成为1/2ms+0.3mg/lnaa+1.0mg/labt-1的条件下,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率最高为98%,该条件下未出现褐化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该培养基条件和方法下,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无褐化现象产生,且生根率高达98%,有效的解决了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生根培养阶段的褐化问题,大幅提高互叶白千层组培繁殖的成活率,利于良种无性苗的繁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