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1218发布日期:2019-11-27 19:1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极具威胁性及传播性的病害,其分布广泛,在世界主要小麦种植区域几乎都有发生,在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的地区及年份间更容易引起侵染和蔓延,小麦被侵染并扩展蔓延后不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病原菌能够分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很难消解,可长期存留在食物链中,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严峻的威胁。另外,近年来伴随耕作方式的改变,由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发生同样严重,其病害在苗期即可侵染,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后期引起白穗,全株死亡。目前,市场上还缺少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完全抗性的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仍然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及早期预防,目前在江淮地区之间已经基本达成防控共识,即见花打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防控。而平脐蠕孢菌在早期即能引起侵染,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防控手段之一,可以最大程度减轻苗期的侵染及压低病原菌基数。因此,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延缓小麦赤霉病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延长杀菌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使用寿命,同时开发小麦茎基腐病及大豆根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及剂型,实现经济、高效、环保、可持续的防控,已成为小麦及大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属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i)的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其化学名称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rs)-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吡唑-4-甲酰胺。分子式为c16h16cl3f2n3o2,沸点为557.9℃±50.0℃,密度为1.44±0.1g/cm3

具有广谱、高效的特征,适用于许多作物,例如玉米、小粒谷物、大豆、花生、油菜籽、藜麦等。在所有化学类型的产品中,氟唑菌酰羟胺对叶斑病和白粉病活性最高,对难以防治的病害,如葡萄孢菌(botrytisspp.)、核盘菌和棒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高效;同时该杀菌剂还突破性地防治谷物上由镰刀菌(fusariumspp.)引起的病害,如赤霉病等。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iminoctadinetrialbesilate)属双胍类杀菌剂,化学名称为1’,1-亚氨基(辛基亚甲基)双胍三(烷基苯基磺酸盐)。主要通过抑制病菌的类脂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孢和菌丝的形成,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局部渗透性强,可防止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及苹果斑点落叶病、柑橘储藏期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效果好,对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防治效果显著增效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由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组成的有效成分,所述的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20:1~1:20。

所述的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5:1~1:5。

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胶囊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热雾剂或悬浮种衣剂。可以选择的助剂有溶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稳定剂、崩解剂、填料等各类助剂。

本发明组合物用于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等多种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和优点是:

将两类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有差异的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加工成生产上容易使用的制剂,生物活性高,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用药次数减少,降低了施药成本,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延长了杀菌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使用寿命,对作物安全性好,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的发明目的。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对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杀菌特性做细致分析。首先测定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药物安全性指标),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系数sr值。

试验目标物为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引起小麦根腐病的平脐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iana),但不限于此。取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配置成需药液平板,每皿约15ml。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试验采用菌丝生长测定法,按不同处理制作含药培养基,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含药量不同的培养基平板上,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量取菌落直径(mm),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菌丝生长抑制率%=(1-药剂处理菌落直径-5/对照菌落直径-5)×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按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求得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单剂及其混剂对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值及相关系数r值。

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ec50(理论值)=(a+b)/(a/ec50a+b/ec50b),

sr=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其中a、b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sr=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表1、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单剂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刀菌毒力测定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组合物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总体上看,其比例在20:1至1:20的范围内有增效作用。

表2、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单剂及其混剂对小麦平脐蠕孢菌毒力测定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组合物对小麦平脐蠕孢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总体上看,其比例在20:1至1:20的范围内有增效作用。

室内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对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有更高的生长抑制效果,两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增效作用;两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可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氟唑菌酰羟胺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均属低等毒性,并且对人畜、有益生物、环境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质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32%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氟唑菌酰羟胺16%,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6%,木质素磺酸钙6%,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4%,黄原胶0.1%,有机硅消泡剂0.3%,水余量。

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30min,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min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μm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2

36%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热雾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氟唑菌酰羟胺18%,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8%,2号芳烃油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十二烷基苯磺酸纳2%,黄原胶0.1%,尿素3%,丙二醇1%,凹凸棒土超微粉2%,聚二甲基硅氧烷0.1%,水余量。

制备方法:将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号芳烃油加入调制釜中,温度控制在60℃,搅拌溶解成油相保温备用;将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纳、黄原胶、尿素、丙二醇、凹凸棒土超微粉、聚二甲基硅氧烷、水等加入调制釜中,温度控制在60℃,搅拌溶解成水相保温备用;将制备的油相在3000rpm的转速下引入到制备的水相备用液中,待油相加完继续搅拌30min后,用低速200rpm搅拌1h,过滤去除残渣,即得热雾剂产品。使用时充分摇匀,兑入适量的柴油等发烟剂对作物进行防治。

实施例3

48%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乳油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氟唑菌酰羟胺24%,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4%,二甲苯20%,dmf2%,无水钙盐5%,吐温(80)5%,四氯化碳余量。

制备方法:将活性组分氟唑菌酰羟胺在二甲苯反应釜中充分溶解,制成a液;将活性组分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在四氯化碳和dmf反应釜中充分溶解,制成b液,在不停搅拌状态下将a液混入b液,充分搅拌均匀,加入无水钙盐和吐温80,然后用溶剂四氯化碳调整含量。

实施例4

30%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氟唑菌酰羟胺25%,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纳2%,木质素磺酸钠4%,白炭黑7%,高岭土余量/2,凹凸棒土余量/2。

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烘干后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5

50%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氟唑菌酰羟胺25%,活性组分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5%,木质素磺酸钠6%,聚乙烯醇4%,硫酸铵8%,白炭黑10%,高岭土余量。

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6

25%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氟唑菌酰羟胺7.5%,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7.5%,黄腐酸2%,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聚醋酸乙烯酯3%,酸性大红0.01%,黄原胶0.2%,卡松0.3%,乙二醇5%,水余量。

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60min,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min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μm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种衣剂产品。

实施例7

16%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微囊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

氟唑菌酰羟胺8%,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8%,二甲基甲酰胺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盐2%,乙二胺0.5%,1,3-丙二醇1.2%,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硅酸镁铝3.2%,阿拉伯树胶2%,聚乙烯醇2%,聚丙烯酸酯2.5%,永固红4%,水余量。

制备方法:将药剂溶解于溶剂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醋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在水中加入乳化剂、辅助剂搅拌均匀得到水相;水相加入到油相中,高速均化形成水包油乳液;在450rpm速条件下,加入乙二胺参加界面聚合反应,反应温度升至55℃,保持3h固化成囊;加入亚甲基双茶磺酸钠、硅酸镁铝、永固红、聚乙烯醇及聚丙烯酸酯、搅拌均匀即制成微囊悬浮种衣剂。

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实验。

对照药剂选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照药剂1),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对照药剂2)。试验于小麦田内进行,于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施药,3-5天后第二次施药,20天后进行病情调查。结果见表3

表3、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复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具有较好的仿效,与单剂相比,整体防控效果增效作用明显。根据田间调查,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植株产生药害及异常现象,对小麦安全。

大豆种子包衣防控根腐病田间药效实验。

实验使用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包衣后的麦种自然阴干后正常机械播种,播种后30天进行病情调查。防治结果见表4。

表4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所形成的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具有较好的仿效,整体防控效果作用明显。根据田间调查,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植株产生药害及异常现象,对小麦安全。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同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