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瓜长季节栽培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2993发布日期:2018-10-19 18:35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西瓜长季节栽培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背景

西瓜长季节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农业模式,将来的生产周期由4~5个月延长到8~9个月,西瓜的采收由1~2茬增加至5~6茬,可延长西瓜上市季节,错开产品集中上市,实现高产、高效。保护地产季节栽培模式实现了“一次定植、多次采收”,西瓜亩产量可达6000~7000kg,该种植模式在增加西瓜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对西瓜栽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以土传病害为主的一些病虫害发生较重,随着市场对西瓜需求量的增长,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传统的轮作防病措施难以实行,导致西瓜枯萎病日趋严重。据在京郊各区的调查结果,一般病株率在10%~20%,重者达80%~90%,重茬地甚至造成绝产。如不进行综合防控,会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影响瓜农的生产积极性。

土传病害一直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整体,其中的有害和有益微生物是互相拮抗的。有害菌一旦占据统治地位,土壤内在的平衡便被打破,作物生长发育很困难。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土壤环境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并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土传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下来与其具有腐生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像腐烂病、青枯病等的病原细菌和镰刀菌、轮枝菌等致病真菌在土壤中有很强的营腐生能力,这也是土传病害难于治理的一个主要原因。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西瓜长期连作后,由于西瓜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中含有的酌酸等化感物质刺激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生长和毒力因子(致病酶和产毒),导致西瓜尖孢镰刀菌的过度繁殖,土壤中病菌的数量随残留的西瓜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西瓜枯萎病的爆发,这是西瓜生产中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

土传病害的防治应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任何一项措施应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土壤中病原菌和有益生物的平衡,任何破坏这一平衡的措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一般情况下,要通过多年轮作才能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但是在设施农业日益专业化、工厂化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方法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西瓜长季节栽培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方法,包括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无病虫育苗、复合营养元素和抗重茬菌剂结合进行土壤生境改良、定植期土传病害预防、开花坐果期病害防治和生产中后期健体栽培技术等5个关键技术环节。

所述西瓜包括小果型和中果型。

所述的一种西瓜长季节栽培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无病虫育苗;

将西瓜按照常规方法播种,幼苗出土脱帽后,采用特锐菌制剂进行浇灌,浇灌3次,相邻两次的间隔期为5~7d。所述的特锐菌制剂的施用浓度为15g/1500株幼苗或1.5~3g/m2

第二步,土壤生境改良;

所述土壤生境改良,是指定植前,在棚室内施用复合营养元素(培元)和抗重茬菌剂(绿康威),培元直接撒施于土壤中,用量为6~8kg/667m2,抗重茬菌剂随水施药,用量为4kg/667m2

第三步,定植期土传病害预防;

所述的定植期土传病害预防,是指种苗定植到田间以后,使用特锐菌制剂和普力克水剂进行土传病害预防。特锐菌制剂使用浓度为75g/667m2,间隔用药3次,间隔期为5d;722克/升普力克水剂的施用浓度为200ml/667m2,施药次数为1次,特锐菌第一次用药后的1~2d施药即可,施药方式均为随水施药。

第四步,开花坐果期病害防治;

所述开花坐果期病害防治,针对田间初期发生的枯萎病、疫病等采用30%噁霉灵水剂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用药,用药2~3次,进行病害防治。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比。所述的交替用药具体为:不要连续2~3次都施用同一种药,而是施用1次恶霉灵水剂后,施用1次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然后再施用1次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将药剂交叉使用,防治产生抗药性。

第五步,生产中后期健体栽培;

所述生产中后期健体栽培,是指第3茬瓜坐果时采用5%(质量百分比)海岛素水剂进行叶面喷雾,施药浓度为800倍液,用药3次,每次间隔期为5~7d。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特锐菌为含哈茨木霉菌制剂,哈茨木霉菌有效含量为活孢子数≥6亿/g。须在2~8℃条件下冷藏。

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的西瓜的栽培方式为吊蔓栽培或者地爬栽培均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是一种涵盖西瓜全生育期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方法,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实现了生物技术的早期预防与化学药剂的有效治疗有机结合。

2、本发明在生产中后期采用生物制剂与寡糖类诱抗剂(海岛素水剂)联合应用,可大幅提升西瓜单果重和含糖量,具有良好的提质增效作用。

3、本发明整个防控方法过程简单,具有突出的防控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及提质增效作用,具有效果稳定、持效期长、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西瓜的品种名称分别为超越梦想(小果型西瓜)、墨童(中果型西瓜)。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菌剂、化学药剂(涉及的百分数为质量百分比含量):

哈茨木霉菌制剂(特锐菌):购自荷兰科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营养元素(培元):购自荷兰科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抗重茬菌剂(绿康威):购自北京中农绿康科技有限公司;

722克/升普力克水剂:购自德国拜耳公司;

30%噁霉灵水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巴斯夫公司;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购自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5%海岛素水剂:购自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的绿色防控方法对小果型西瓜长季节栽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评价。

1、材料与方法;

本实施例所用植物为西瓜,品种为超越梦想。

(1)哈茨木霉菌制剂对苗期西瓜防病促生试验

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组和对照组;

处理组:应用特锐菌进行苗期处理,育苗期用量为1.5~3g/m2,喷雾、喷淋皆可,或者15g/1000株幼苗,间隔7d用一次,间隔用3次。

对照组:按照常规育苗技术管理,每次应用特锐菌时页面喷施等量清水。在每次用药1周后调查植株长势(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等)及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2)绿色防控方法对西瓜土传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组和对照组;

处理组:首先是定植前,像棚室内施用复合营养元素(培元)和抗重茬菌剂(绿康威),培元直接撒施于定植畦中,用量为6~8kg/667m2,抗重茬菌剂随水施药,用量为4kg/667m2;种苗定植到田间以后,使用特锐菌和普力克进行土传病害预防,特锐菌使用浓度为75g/667m2,间隔用药3次,间隔期为5d,普力克为200ml/667m2,施药次数为1次,特锐菌第一次用药后的1~2d施药即可,施药方式均为随水施药;开花坐果期病害防治,针对田间初期发生的枯萎病、疫病等采用30%噁霉灵水剂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用药,用药2~3次,进行病害防治;第3茬瓜坐果时采用5%海岛素水剂进行叶面喷雾,施药浓度为800倍液,用药3次,每次间隔期为5~7d。

对照组:按照常规技术栽培管理。

定植后7d开始调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单果重及含糖量变化,每间隔7d调查1次,直至第三茬瓜采收。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值)×100

2、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ssr)。

3、结果;

(1)哈茨木霉菌制剂对苗期西瓜防病促生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组较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植株长势及防效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西瓜育苗期应用特锐菌具有明显的防病促生作用。第三次用药1周后,处理组的株高、茎粗和最大叶面积与对照组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3.2%、32.9%和37.73%;处理组土传病害防效为88.9%,常规对照组的防效为74.7%。

表1延庆区下花园村西瓜苗期植株长势调查

注:表1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同列数据后a,b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概率p<0.05,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lsdtest)。

(2)绿色防控技术对西瓜土传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田间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具有良好的防病及提质增效作用。第一茬瓜采收时,处理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可达91.7%,常规对照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为78.6%,二者差异显著;对含糖量和单果重的影响较小,二者中心糖和边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差异均不显著。第三茬瓜采收时,处理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可达94.1%,常规对照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为72.9%,二者差异显著;后期对西瓜含糖量和单果重影响较大,处理组中心糖和边糖含量分别为10.7%和8.2%,常规对照组中心糖和边糖含量分别为8.3%和7.4%,二者差异显著;处理组单果重为1.14kg,常规对照组单果重为0.91kg,二者差异显著。

表2延庆区下花园村西瓜土传病害田间防治效果

注:表2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a,b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lsdtest)。

实施例2、绿色防控技术对中果型西瓜长季节栽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评价

1、材料与方法

本实施例所用植物为西瓜,品种为墨童。

(1)哈茨木霉菌制剂对苗期西瓜防病促生试验;

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组和对照组;

处理组:应用特锐菌进行苗期处理,育苗期用量为1.5~3g/m2,喷雾、喷淋皆可,或者15g/1000株幼苗,间隔7d用一次,连续用3次。

对照组:按照常规育苗技术管理,每次应用特锐菌时页面喷施等量清水。在每次用药1周后调查植株长势(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等)及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2)绿色防控技术对西瓜土传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组和对照组;

处理组:首先是定植前,像棚室内施用复合营养元素(培元)和抗重茬菌剂(绿康威),培元直接撒施于定植畦中,用量为6~8kg/667m2,抗重茬菌剂随水施药,用量为4kg/667m2;种苗定植到田间以后,使用特锐菌和普力克进行土传病害预防,特锐菌使用浓度为75g/667m2,连续用药3次,间隔期为5d,普力克为200ml/667m2,施药次数为1次,特锐菌第一次用药后的1~2d施药即可,施药方式均为随水施药;开花坐果期病害防治,针对田间初期发生的枯萎病、疫病等采用30%噁霉灵水剂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用药,用药2~3次,进行病害防治;第3茬瓜坐果时采用氨基寡糖素进行叶面喷雾,施药浓度为800倍液,连续用药3次,间隔期为5~7d。

对照组:按照常规技术栽培管理。

定植后7d开始调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单果重及含糖量变化,每间隔7d调查1次,直至第三茬瓜采收。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值)×100

2、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ssr)。

3、结果;

(1)哈茨木霉菌制剂对苗期西瓜防病促生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组较对照组相比植株长势及防效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西瓜育苗期应用特锐菌具有明显的防病促生作用。第三次用药1周后;,处理组的株高、茎粗和最大叶面积与对照组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8.02%、27.97%和22.71%;处理组土传病害防效为91.20%,常规对照组的防效为77.60%。

表3延庆区下花园村西瓜苗期植株长势调查

注:表3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a,b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lsdtest)。

(2)绿色防控技术对西瓜土传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从表4可以看出,田间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具有良好的防病及提质增效作用。第一茬瓜采收时,处理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可达85.3%,常规对照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为72.6%,二者差异显著;对含糖量和单果重的影响较小,二者中心糖和边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差异均不显著。第三茬瓜采收时,处理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可达91.2%,常规对照组对西瓜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为77.4%,二者差异显著;后期对西瓜含糖量和单果重影响较大,处理组中心糖和边糖含量分别为10.2%和8.3%,常规对照组中心糖和边糖含量分别为9.1%和7.2%,二者差异显著;处理组单果重为2.7kg,常规对照组单果重为1.8kg,二者差异显著。

表4延庆区西五里营村西瓜土传病害田间防治效果

注:表4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a,b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lsdtest)。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