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喀什蘑菇的人工驯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2582发布日期:2018-11-14 00:44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巴尔喀什蘑菇的人工驯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食用菌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巴尔喀什蘑菇的不覆土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巴尔喀什蘑菇是新疆特有的野生蘑菇品种,属于蘑菇属(agaricus)的食用菌种类,具有全国唯一性,菇形大、口感好、香味浓郁,而且还富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糖等医疗作用。目前,已通过组织分离得到了巴尔喀什蘑菇的试管种,但是其菌丝体在普通的pd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丝体稀疏,长满试管斜面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易老化。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巴尔喀什蘑菇母种培养基配方的研究。迄今为止,巴尔喀什蘑菇的人工驯化栽培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覆土栽培后的巴尔喀什蘑菇产量极度不稳定。另外,覆土生产所需要的土壤既要有较强的保湿性又要有较高的透气性,目前能满足这两种条件的土壤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土壤因环境污染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或农药残留超标,再加上巴尔喀什蘑菇在出菇过程中具有富集重金属的特性,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不需要覆土就可以生产巴尔喀什蘑菇并维持产量稳定的栽培方法。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栽培培养料,以及使用该培养料培养巴尔喀什蘑菇的不覆土栽培方法,通过采用特定成分的培养料培养获得菇形大、口感好且产量稳定的巴尔喀什蘑菇,同时有效避免了覆土栽培所带来的子实体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是提供一种栽培培养料,所述栽培培养料组成为:麦粒25wt%-50wt%,牛粪25wt%-35wt%,发酵料25wt%-50wt%;所述发酵料为混合菌渣发酵料,如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获得;优选地,所述栽培培养料中牛粪与发酵料的比例为1:1;优选地,所述栽培培养料的组成为:麦粒50wt%,牛粪25wt%,发酵料25wt%。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二,是提供一种巴尔喀什蘑菇的不覆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采集到的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取菌柄和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灭菌后的pda平板培养基上,于24℃恒温培养,至菌丝体快长满平板,取平板近边缘含菌丝琼脂块接种于灭菌后的试管pda培养基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斜面,得到纯菌种;(2)将步骤(1)得到的试管纯菌种接入母种培养基,于25-28℃避光培养至菌丝体长满试管斜面,得到巴尔喀什蘑菇母种;(3)将步骤(2)得到的母种接入灭菌后的麦粒培养料中,于24℃避光培养得到栽培种;(4)将步骤(3)得到的栽培种接入栽培培养料,于25-28℃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至袋底;(5)将步骤(4)得到的长满菌丝的菌包移至培养箱或出菇房内,恒温环境出菇,温度22-24℃,湿度80%左右,适宜散色光,适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直至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当子实体长至3cm时,将湿度增加至90%,保持其他环境条件不变,直至蘑菇成熟采收。优选地,所述母种培养基组成为:牛粪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优选地,所述母种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浸粉2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优选地,所述母种培养基组成为:发酵料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料为混合菌渣发酵料,如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所得;所述麦粒培养料的组成为:99wt%麦粒和1wt%石膏粉;所述麦粒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称取99wt%麦粒,在水中浸泡过夜后,进行煮沸,煮至麦粒中间无白心即可,过筛去除水分,与1wt%石灰粉充分混合,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每袋600g,于121℃灭菌2小时。所述栽培培养料组成为:麦粒25wt%-50wt%,牛粪25wt%-35wt%,发酵料25wt%-50wt%;优选地,所述栽培培养料使用前在水中浸泡过夜;优选地,浸泡过夜后所述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5%。有益效果(1)现有技术中培养巴尔喀什蘑菇的方法为覆土栽培,本发明的不覆土栽培方法与常规覆土栽培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出菇不用覆土、不受重金属或农药等污染、可高度工厂化和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具有栽培方式的独特性。(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巴尔喀什蘑菇培养的栽培培养料具有出菇时间短、菇形大、口感好且产量稳定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在母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巴尔喀什蘑菇菌丝体;图2为发酵阶段栽培培养料中生长的巴尔喀什蘑菇菌丝体;图3为实施例2对照栽培料1中的出菇状态;图4为实施例2对照栽培料2中的出菇状态;图5为本发明驯化出的巴尔喀什蘑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采自新疆库尔勒地区。实施例1母种培养基筛选将采集到的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取菌柄和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灭菌后的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快长满平板,取平板近边缘含菌丝琼脂块接种于灭菌后的试管pda培养基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斜面,得到纯菌种;将获得的纯菌种接入灭菌后的母种培养基平板上,25℃遮光恒温培养,得到巴尔喀什蘑菇的母种,所采用的母种培养基为a1-a7共7种(具体见表1),均加水至1l,母种培养期间测定菌丝长度,菌丝生长情况如表2及图1;表1母种培养基配方名称培养基配方(均加水至1l)a1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a2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蛋白胨20g,kh2po43g,mgso41ga3麦麸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a4牛肉浸膏2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a5牛粪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a6麦芽浸粉2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a7发酵料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表2菌丝生长情况(长度:mm/d)培养基前期mm/d中期mm/d后期mm/d平均stdeva11.792.773.102.240.17a21.221.802.441.630.23a31.132.092.901.630.16a400.890.90.5970.22a51.292.463.161.850.39a61.553.342.742.290.18a71.172.252.531.730.37由表2可知,在a1-a7的7个配方培养基中,a1、a5、a6和a7配方中的菌丝体生长较快,但从图1可知,a1配方上生长的巴尔喀什蘑菇菌丝体比较稀薄,而a5、a6和a7配方上生长的菌丝洁白浓密,因此确定a5,a6,a7为母种培养基的较佳选择。实施例2一种栽培培养料及巴尔喀什蘑菇不覆土栽培方法(1)菌种的获得与培养将采集到的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取菌柄和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灭菌后的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快长满平板,取平板近边缘含菌丝琼脂块接种于灭菌后的试管pda培养基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斜面,得到纯菌种;(2)制备母种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为:牛粪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ph为7-7.5;将浸泡过夜的牛粪煮沸15min,过滤去掉残渣,滤液加入葡萄糖、琼脂粉,溶解、混合均匀,加水至1l,将ph调节至7-7.5,分装于试管中灭菌,将步骤(1)中获得的纯菌种接入灭菌后的试管母种培养基,25℃遮光恒温培养,得到巴尔喀什蘑菇的母种。(3)制备栽培种将步骤(2)得到的试管母种接入灭菌后的麦粒培养料中,于24℃避光培养得到栽培种;称取适量麦粒,加水浸泡(加水要完全浸没麦粒),24h后捞出麦粒,加水煮沸1h(麦粒中间无白心),过筛沥去多余水分,加总重量1wt%的石灰粉,充分混合,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每袋600g左右,于121℃灭菌2小时得麦粒培养料。(4)制备栽培培养料及养菌栽培培养料的配方为:25wt%麦粒,25wt%牛粪,50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所得,见实施例5),将上述栽培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含水量为60%;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实验组);对照栽培料1的配方为:50wt%牛粪,50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所得,见实施例5);牛粪和混合菌渣发酵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对照栽培料2的配方为:15wt%麦粒,35wt%牛粪,50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所得,见实施例5),将上述栽培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含水量为60%;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将步骤(3)得到的栽培种分别接入灭菌后的栽培培养料和对照栽培料中,于25℃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至袋底;(5)出菇管理将步骤(4)得到的长满菌袋的菌包移至出菇房,恒温环境出菇,温度22-24℃,湿度80%左右,适宜散色光,适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直至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原基生长开始分化,子实体长至3cm左右时,湿度增加到90%左右,保持其他环境条件不变,使子实体继续生长,直至子实体成熟。整个生长周期为68-72天,实验组中所驯化出的子实体朵形好,单朵平均重量达到50.42g;对照栽培料1中一直未出菇,且菌丝体未能完全覆盖整个栽培料;对照栽培料2中的子实体较小,单朵平均重量为23.12g;发酵阶段栽培培养料中生长的巴尔喀什蘑菇菌丝体见图2;对照栽培料1中的出菇状态见图3;对照栽培料2中的出菇状态见图4;本发明栽培培养料驯化出的巴尔喀什蘑菇见图5。实施例3一种栽培培养料及巴尔喀什蘑菇不覆土栽培方法(1)菌种的获得与培养将采集到的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取菌柄和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灭菌后的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快长满平板,取平板近边缘含菌丝琼脂块接种于灭菌后的试管pda培养基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斜面,得到纯菌种。(2)制备母种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为:麦芽浸粉2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ph为7-7.5;将浸泡过夜的麦芽浸粉煮沸15min,过滤去掉残渣,滤液加入葡萄糖、琼脂粉,溶解、混合均匀,加水至1l,将ph调节至7-7.5,分装于试管中灭菌,将步骤(1)中获得的纯菌种接入灭菌后的试管培养基,28℃遮光恒温培养,得到巴尔喀什蘑菇的母种。(3)制备栽培种称取适量麦粒,加水浸泡(加水要完全浸没麦粒),24h后捞出麦粒,加水煮沸1h(麦粒中间无白心),过筛沥去多余水分,加总重量1wt%的石灰粉,充分混合,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每袋600g左右,于121℃灭菌2小时得麦粒培养料。将步骤(2)得到的试管母种接入灭菌后的麦粒培养料中,于24℃避光培养得到栽培种;(4)制备栽培培养料及养菌栽培培养料的配方为:30wt%麦粒,35wt%牛粪,35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见实施例5);将上述栽培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含水量为65%;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实验组);对照栽培料1的配方为:50wt%牛粪,50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见实施例5);牛粪和混合菌渣发酵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对照栽培料2的配方为:10wt%麦粒,45wt%牛粪,45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见实施例5);将上述栽培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含水量为65%;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将步骤(3)得到的栽培种接入灭菌后的栽培培养料和对照栽培料中,于28℃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至袋底。(5)出菇管理将步骤(4)得到的长满菌袋的菌包移至培养箱,恒温环境出菇,温度22-24℃,湿度80%左右,适宜散色光,适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直至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原基生长开始分化,子实体长至3cm左右时,湿度增加到90%左右,保持其他环境条件不变,使子实体继续生长,直至子实体成熟。整个生长周期为65-70天,实验组中所驯化出的子实体朵形好,单朵平均重量达到67.42g;对照栽培料1中一直未出菇,且菌丝体未能完全覆盖整个栽培料;对照栽培料2中的子实体较小,单朵平均重量为23.12g。实施例4一种栽培培养料及巴尔喀什蘑菇不覆土栽培方法(1)菌种的获得与培养将采集到的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取菌柄和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灭菌后的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快长满平板,取平板近边缘含菌丝琼脂块接种于灭菌后的试管pda培养基中,于24℃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斜面,得到纯菌种;(2)制备母种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为:发酵料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9g,加水至1l,ph为7-7.5;上述发酵料由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所得,见实施例5;将浸泡过夜的发酵料煮沸15min,过滤去掉残渣,滤液加入葡萄糖、琼脂粉,溶解、混合均匀,加水至1l,将ph调节至7-7.5,分装于试管中灭菌,将步骤(1)中获得的纯菌种接入灭菌后的试管培养基,26℃遮光恒温培养,得到巴尔喀什蘑菇的母种。(3)制备栽培种称取适量麦粒,加水浸泡(加水要完全浸没麦粒),24h后捞出麦粒,加水煮沸1h(麦粒中间无白心),过筛沥去多余水分,加总重量1wt%石灰粉,充分混合,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每袋600g左右,于121℃灭菌2小时得麦粒培养料。将步骤(2)得到的试管母种接入灭菌后的麦粒培养料中,于24℃避光培养得到栽培种;(4)制备栽培培养料及养菌栽培培养料的配方为:50wt%麦粒,25wt%牛粪,25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见实施例5),将上述栽培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含水量为60%;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实验组);对照栽培料1配方为:50wt%牛粪,50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见实施例5);牛粪和混合菌渣发酵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对照栽培料2配方为:5wt%麦粒,45wt%牛粪,50wt%发酵料(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混合发酵,见实施例5),将上述栽培料在水中浸泡过夜,含水量为60%;充分拌料后装入菌袋中灭菌;将步骤(3)得到的栽培种接入灭菌后的栽培培养料和对照栽培料中,于26℃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至袋底。(5)出菇管理将步骤(4)得到的长满菌袋的菌包移至出菇房,恒温环境出菇,温度22-24℃,湿度80%左右,适宜散色光,适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直至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原基生长开始分化,子实体长至3cm左右时,湿度增加到90%左右,保持其他环境条件不变,使子实体继续生长,直至子实体成熟。整个生长周期为62-67天,实验组中所驯化出的子实体朵形好,单朵平均重量达到69.42g;对照栽培料1中一直未出菇,且菌丝体未能完全覆盖整个栽培料;对照栽培料2中的子实体较小,单朵平均重量为23.12g。实施例5栽培料及母种培养基中所使用的发酵料的发酵方法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由大兴草菇生产基地提供。建堆方法:将新鲜无霉变的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进行粉碎,按照1:2的比例取料,在干净的露天场所进行拌料,充分混匀后,喷水,使菌渣充分浸润,充分浸润的菌渣建堆,发酵料堆长7米,底部宽1.7米,高1.0米,含水量控制70%(翻堆时补充含水量)。翻堆时间为建堆后第3天和第5天傍晚,第七天后发酵结束得发酵料。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构思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组合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