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33289发布日期:2018-08-10 18:5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市场前景广阔。黑木耳属于腐生真菌,要依靠其他生物体里的有机物质作为养料,在腐木上生长,人工种植收益很高。目前的黑木耳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段木栽培和塑料袋代料栽培。前者需要的占地面积太大,而且需要大量砍伐树木,影响生态平衡。后者以塑料袋代料取代了木段栽培的生产方式,不受地块质量的限制,还能多层立体培养,一亩地可挂5万个菌袋,产量更高。常规的塑料袋代料栽培方法步骤如下:(1)制备菌袋:多以锯末、秸秆为主要原料,伴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作为培养基质,利用塑料袋盛装;(2)灭菌:多采用蒸汽常压灭菌;(3)接种:接种工具和菌袋表面先用酒精消毒,且接种过程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4)培养菌丝、催芽;(6)出耳管理;(7)采收;(8)晾晒。如今,人工栽培黑木耳的越来越多,但由于培养基质的营养结构、栽培过程的细节控制都会对木耳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很多大规模种植出来的黑木耳存在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选用了新的原料组分制备培养基质,并对菌袋制备、灭菌接种、培菌催芽和出耳管理等步骤做了改进,使本发明栽培的黑木耳产量高、质量稳定且栽培出的黑木耳肉厚、色黑,富有弹性,品质优异。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物料制备而成:麻栎木屑68~75份、麸皮8~13份、枫树叶10~13份、蔗糖2~5份、石膏1~4份、磷酸二氢钾1~3份、红糖0~0.8份、石灰0.5~1份;(2)装袋:选用15~17cm×33~60cm规格的聚乙烯袋,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培养基质占菌袋容积的70%,装袋松紧度以培养基质与袋间无空隙为准,装袋后在菌袋表面打4~6个透气孔;(3)灭菌接种:将栽培袋在100~120℃的条件下灭菌10~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22℃,送入接种室接种;(4)培菌: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菌室,保持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0~22℃,接种15天后,升温至24~28℃,接种25天后,降温至20~22℃,保持培菌室内湿度在55%~65%,室内避光且通风;(6)催芽: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四周开“v”形口,穴口间距5~6cm,将开穴后的菌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15~20℃,湿度80%~85%,耳芽形成后送入耳场;(7)出耳管理:将菌袋置于通风向阳环境,并保持温度在15~25℃,湿度85%~95%。优选的,还包括采收和晾晒。优选的,所述采收前要停止喷水1~2次。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基质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物料制备而成:栓皮栎木屑70~75份、麸皮5~10份、枫树叶10~13份、蔗糖1~3份、石膏3~5份、磷酸二氢钾1~3份、红糖0~1份、石灰1份。优选的,将所述步骤(1)中的所有原料粉碎混合并加水搅拌混匀,保持含水量在63%~6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通风分为三个阶段,接种0~15天内,每日通风30分钟,接种15~25天,每日通风0.5~1.5小时,接种25天之后,每日通风1~2小时。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耳片长至2cm后,若耳片生长速度减慢,停止喷水1~2天,只维持湿度在55%~6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麻栎和栓皮栎的木质部总氮、总糖和纤维含量均高出常规方法使用的锯末或秸秆,枫叶也有较高的含糖量,选用了这些原料组分制备的培养基质富含黑木耳成长所需的营养,利于菌丝和耳基快速、健康地生成,此外本发明对菌袋制备、灭菌接种、培菌催芽和出耳管理等步骤做了改进,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也使种植出来的黑木耳质量更为稳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照重量份计的70份麻栎木屑、11份麸皮、10份枫树叶、3份蔗糖、3份石膏、2份磷酸二氢钾、0.5份红糖、0.5份石灰和适量的水搅拌混匀,使含水量保持在65%,作为培养基质备用。(2)装袋:选用17cm×33cm规格的聚乙烯袋,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培养基质占菌袋容积的70%,装袋松紧度以培养基质与袋间无空隙为准,装完后塞上棉塞,并在外面扎上牛皮纸。装袋后在菌袋底面和侧面打4~6个透气孔。(3)灭菌接种:将栽培袋在120℃的条件下灭菌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22℃,送入接种室接种。接种时要先对接种室、接种工具和菌袋表面进行消毒,接种后在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纱布。(4)培菌: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菌室,保持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2℃,且每日通风30分钟,通风分1~2次进行;接种15天后,升温至28℃,每日通风1小时,通风分2~4次进行;接种25天后,降温至22℃,每日通风2小时,通风分4~5次进行。整个培菌过程均保持培菌室内湿度在60%,室内避光。(5)催芽: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四周开“v”形口,穴口间距5~6cm,将开穴后的菌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20℃,湿度85%,耳芽形成后送入耳场;(6)出耳管理:将菌袋置于通风向阳环境中但要防止日光直射,同时严格控制温湿度,于每日清晨和傍晚分3~4次喷水,保持温度在22~25℃,湿度在90%~95%。耳片长至2cm后,若耳片生长速度减慢,停止喷水1~2天,只维持湿度在55%~65%。(7)采收晾晒: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时,停止喷水1~2次,然后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将采收到的黑木耳置于上下通气的筛网上晾晒。实施例2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照重量份计的68份麻栎木屑、13份麸皮、12份枫树叶、2份蔗糖、2份石膏、1份磷酸二氢钾、1份红糖、1份石灰和适量的水搅拌混匀,使含水量保持在63%,作为培养基质备用。(2)装袋:选用17cm×33cm规格的聚乙烯袋,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培养基质占菌袋容积的70%,装袋松紧度以培养基质与袋间无空隙为准,装完后塞上棉塞,并在外面扎上牛皮纸。装袋后在菌袋底面和侧面打4~6个透气孔。(3)灭菌接种:将栽培袋在120℃的条件下灭菌10小时,灭菌后冷却至22℃,送入接种室接种。接种时要先对接种室、接种工具和菌袋表面进行消毒,接种后在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纱布。(4)培菌: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菌室,保持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0℃,且每日通风30分钟,通风分1~2次进行;接种15天后,升温至24℃,每日通风30分钟,通风分1~2次进行;接种25天后,降温至20~22℃,每日通风2小时,通风分4~5次进行。整个培菌过程均保持培菌室内湿度在65%,室内避光。(5)催芽: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四周开“v”形口,穴口间距5~6cm,将开穴后的菌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18℃,湿度80%,耳芽形成后送入耳场;(6)出耳管理:将菌袋置于通风向阳环境中但要防止日光直射,同时严格控制温湿度,于每日清晨和傍晚分3~4次喷水,保持温度在15~22℃,湿度在85%~90%。耳片长至2cm后,若耳片生长速度减慢,停止喷水1~2天,只维持湿度在55%~65%。(7)采收晾晒: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时,停止喷水1~2次,然后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将采收到的黑木耳置于上下通气的筛网上晾晒。实施例3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照重量份计的72份栓皮栎木屑、7份麸皮、枫树叶13份、2份蔗糖、3份石膏、2份磷酸二氢钾、1份石灰和适量的水搅拌混匀,使含水量保持在65%,作为培养基质备用。(2)装袋:选用17cm×33cm规格的聚乙烯袋,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培养基质占菌袋容积的70%,装袋松紧度以培养基质与袋间无空隙为准,装完后塞上棉塞,并在外面扎上牛皮纸。装袋后在菌袋底面和侧面打4~6个透气孔。(3)灭菌接种:将栽培袋在120℃的条件下灭菌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22℃,送入接种室接种。接种时要先对接种室、接种工具和菌袋表面进行消毒,接种后在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纱布。(4)培菌: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菌室,保持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2℃,且每日通风30分钟,通风分1~2次进行;接种15天后,升温至28℃,每日通风1小时,通风分2~4次进行;接种25天后,降温至22℃,每日通风2小时,通风分4~5次进行。整个培菌过程均保持培菌室内湿度在60%,室内避光。(5)催芽: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四周开“v”形口,穴口间距5~6cm,将开穴后的菌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20℃,湿度85%,耳芽形成后送入耳场;(6)出耳管理:将菌袋置于通风向阳环境中但要防止日光直射,同时严格控制温湿度,于每日清晨和傍晚分3~4次喷水,保持温度在22~25℃,湿度在90%~95%。耳片长至2cm后,若耳片生长速度减慢,停止喷水1~2天,只维持湿度在55%~65%。(7)采收晾晒: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时,停止喷水1~2次,然后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将采收到的黑木耳置于上下通气的筛网上晾晒。对比例1(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照重量份计的83份杂木屑、14份麸皮、1份石膏、1份磷酸二氢钾、1份石灰和适量的水搅拌混匀,使含水量保持在65%,作为培养基质备用。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1)培养基质的制备:将按照重量份计的83份杂木屑、14份麸皮、1份石膏、1份磷酸二氢钾、1份石灰和适量的水搅拌混匀,使含水量保持在65%,作为培养基质备用。其他步骤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方法。以上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均采用相同的黑木耳原种,共制备10000个菌袋,占地一亩。表一为实施例1~3与采用常规培养基质的对比例1的对比菌丝满袋时间(天)生物学转化率(%)耳基形成时间(天)实施例141144.67实施例243143.09实施例342144.38对比例146129.811根据表一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同样种植条件下,采用本发明培养基质生产的黑木耳比使用常规方法的黑木耳菌丝满袋时间加快了3~5天,耳基形成时间加快了2~4天,同时,生物学转化率有显著提高。表二为实施例1~3与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的对比例2的对比单袋干重(g)水分(%)总糖(%)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实施例149.01137.110.91.143.7实施例247.3935.911.21.123.7实施例348.81036.611.01.123.7对比例241.61031.810.91.083.7根据表二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生产的黑木耳比常规方法生产的黑木耳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此外,实施例1~3培育出的黑木耳出芽时间基本一致,且耳片普遍黝黑肉厚,而对比例1、2培育出的黑木耳出芽时间不规律,有拳耳、流耳出现且部分耳片肉实薄。当然,上述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