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254发布日期:2018-11-30 23:13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菌菇的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鸡腿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核酸以及多种氨基酸,鸡腿菇味干性平,具有清心安神、通常利便、助消化、增食欲、治痔疮、降血压、抗肿瘤等作用。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临床实验表明,鸡腿菇子实体提取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

近年来,由于鸡腿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人们认识,市场求量急增,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迫切需要提高和完善高产栽培技术,现有的栽培方法不但栽培周期长、栽培成本高,而且产量不高,所以确立新的高产栽培的模式非常有必要。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废物的产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禽畜粪便达到8.5亿t,大量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带来了土地负荷压力过大、土壤及水体污染、空气恶臭和疾病传播等一系列问题。养殖废物中化学需氧量含量高,并且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成为导致地表水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养殖废物中含有氨、胺、硫化氢、吲哚、尿酸盐、致病菌及虫卵等臭味物质,它是造成空气污浊度升高、影响人类和牲畜健康的主要因素。养殖废物污染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养殖废物处理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品质和产量都较高的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成高100~120cm、宽130~150cm、长2~4m的堆,堆上覆盖塑料膜,四周压实,日晒升温,发酵至料堆温度达到50~60℃保持12h后翻堆,再保持12~24h即终止发酵;

(2)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水分调节至65%~70%,灭菌后接种鸡腿菇菌种,然后移入24~26℃清洁、避光的培养室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长满菌袋;

(3)将菌袋移至出菇场,在菌袋上覆盖2~3cm厚的土,控制温度为16~26℃,控制空气湿度为80%~90%,8~10天后待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即进行采收。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稻草50~60份、畜禽粪便混合物30~40份、蔗糖0.5~1份、石膏0.2~0.5份、碳酸钙1~2份、土壤2~5份。

更进一步地,所述土壤为采自句容的黄棕壤。

更进一步地,所述畜禽粪便混合物包括猪粪、鸡粪和锯木屑,三者的质量比为(30~40):(15~20):(10~20),所述畜禽粪便混合物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将猪粪和鸡粪混合物露天晾晒3~5天后,混入锯木屑,然后喷洒腐植酸的水分散液,继续露天晾晒8~10天,每隔2天翻料一次。

更进一步地,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0~40%,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添加量为畜禽粪便混合物总量的0.01%~0.03%。

更进一步地,所述腐植酸为黄腐植酸。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了畜禽粪便作为培养料的重要组分,得到了品质和产量都较高的鸡腿菇,栽培完毕的废料还可继续用于其它菌菇的栽培,同时实现了畜禽粪便的高效利用和鸡腿菇栽培技术的改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成高120cm、宽130cm、长4m的堆,堆上覆盖塑料膜,四周压实,日晒升温,发酵至料堆温度达到50~60℃保持12h后翻堆,再保持12~24h即终止发酵;

(2)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水分调节至65%~70%,灭菌后接种鸡腿菇菌种,然后移入24~26℃清洁、避光的培养室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长满菌袋;

(3)将菌袋移至出菇场,在菌袋上覆盖2~3cm厚的土,控制温度为16~26℃,控制空气湿度为80%~90%,8~10天后待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即进行采收。

上述培养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稻草50份、畜禽粪便混合物40份、蔗糖0.5份、石膏0.5份、碳酸钙1份、土壤5份。

其中,土壤为采自句容的黄棕壤;畜禽粪便混合物包括猪粪、鸡粪和锯木屑,三者的质量比为30:20:10,所述畜禽粪便混合物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将猪粪和鸡粪混合物露天晾晒3~5天后,混入锯木屑,然后喷洒腐植酸的水分散液,继续露天晾晒8~10天,每隔2天翻料一次。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40%,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添加量为畜禽粪便混合物总量的0.01%,所述腐植酸为黄腐植酸。

本实施例中,每潮菇间隔10~15天,可连续采收4~5潮菇,体态和菇形均较大,获得的鸡腿菇生物转化率为100%。

实施例2

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成高100cm、宽150cm、长2m的堆,堆上覆盖塑料膜,四周压实,日晒升温,发酵至料堆温度达到50~60℃保持12h后翻堆,再保持12~24h即终止发酵;

(2)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水分调节至65%~70%,灭菌后接种鸡腿菇菌种,然后移入24~26℃清洁、避光的培养室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长满菌袋;

(3)将菌袋移至出菇场,在菌袋上覆盖2~3cm厚的土,控制温度为16~26℃,控制空气湿度为80%~90%,8~10天后待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即进行采收。

上述培养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稻草60份、畜禽粪便混合物30份、蔗糖1份、石膏0.2份、碳酸钙2份、土壤2份。

其中,土壤为采自句容的黄棕壤;畜禽粪便混合物包括猪粪、鸡粪和锯木屑,三者的质量比为40:15:20,所述畜禽粪便混合物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将猪粪和鸡粪混合物露天晾晒3~5天后,混入锯木屑,然后喷洒腐植酸的水分散液,继续露天晾晒8~10天,每隔2天翻料一次。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添加量为畜禽粪便混合物总量的0.03%,所述腐植酸为黄腐植酸。

本实施例中,每潮菇间隔10~15天,可连续采收4~5潮菇,体态和菇形均较大,获得的鸡腿菇生物转化率为110%。

实施例3

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成高110cm、宽140cm、长3m的堆,堆上覆盖塑料膜,四周压实,日晒升温,发酵至料堆温度达到50~60℃保持12h后翻堆,再保持12~24h即终止发酵;

(2)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水分调节至65%~70%,灭菌后接种鸡腿菇菌种,然后移入24~26℃清洁、避光的培养室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长满菌袋;

(3)将菌袋移至出菇场,在菌袋上覆盖2~3cm厚的土,控制温度为16~26℃,控制空气湿度为80%~90%,8~10天后待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即进行采收。

上述培养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稻草55份、畜禽粪便混合物35份、蔗糖0.6份、石膏0.3份、碳酸钙1.5份、土壤3份。

其中,土壤为采自句容的黄棕壤;畜禽粪便混合物包括猪粪、鸡粪和锯木屑,三者的质量比为35:18:15,所述畜禽粪便混合物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将猪粪和鸡粪混合物露天晾晒3~5天后,混入锯木屑,然后喷洒腐植酸的水分散液,继续露天晾晒8~10天,每隔2天翻料一次。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0~40%,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添加量为畜禽粪便混合物总量的0.02%,所述腐植酸为黄腐植酸。

本实施例中,每潮菇间隔10~15天,可连续采收4~5潮菇,体态和菇形均较大,获得的鸡腿菇生物转化率为120%。

实施例4

一种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成高120cm、宽150cm、长2m的堆,堆上覆盖塑料膜,四周压实,日晒升温,发酵至料堆温度达到50~60℃保持12h后翻堆,再保持12~24h即终止发酵;

(2)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水分调节至65%~70%,灭菌后接种鸡腿菇菌种,然后移入24~26℃清洁、避光的培养室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长满菌袋;

(3)将菌袋移至出菇场,在菌袋上覆盖2~3cm厚的土,控制温度为16~26℃,控制空气湿度为80%~90%,8~10天后待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即进行采收。

上述培养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稻草60份、畜禽粪便混合物40份、蔗糖1份、石膏0.5份、碳酸钙1份、土壤4份。

其中,土壤为采自句容的黄棕壤;畜禽粪便混合物包括猪粪、鸡粪和锯木屑,三者的质量比为40:20:20,所述畜禽粪便混合物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将猪粪和鸡粪混合物露天晾晒3~5天后,混入锯木屑,然后喷洒腐植酸的水分散液,继续露天晾晒8~10天,每隔2天翻料一次。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30%,所述腐殖酸水分散液的添加量为畜禽粪便混合物总量的0.03%,所述腐植酸为黄腐植酸。

本实施例中,每潮菇间隔10~15天,可连续采收4~5潮菇,体态和菇形均较大,获得的鸡腿菇生物转化率为11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